國際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6/20版】 美國防疫專家佛奇(Anthony Fauci)6月3日因新冠疫情議題出席美國眾院聽證會,英國媒體《每日郵報》於6月2日報導,佛奇承認編造防疫政策,包含社交距離、兒童戴口罩都沒有科學根據。有部分台灣媒體引述《每日郵報》報導,並於社群媒體流傳。 佛奇真的有承認其「編造」防疫政策嗎? (一)檢視美國眾議院「新冠肺炎特別小組委員會」於5月31日發布、共和黨議員與佛奇的完整紀問答記錄可知,佛奇並未承認他編造防疫規定,提問的議員也未提到佛奇編造防疫規定。 在討論社交距離和兒童口罩政策時,佛奇解釋,在緊急防疫時,更多時候仰賴的是經驗性的判斷,不代表背後有相關研究數據支持。由於時間緊急,很多決策必須果決並且即時應對;公共衛生官員的決策,會隨著更多證據出現而有所調整。 (二)美國公衛專家紀駿輝表示,擬訂防疫政策的是研究人員、政府決策者,媒體報導對政策制定也會產生很大影響,各方都需依最新發現的證據適時修正。 在新冠疫情期間,有3項極重要的資訊作為早期決策依據,但後來都被新證據推翻,分別是:病毒傳染途徑是氣膠傳播,而不是原本以為的飛沫傳播;原本的說法傾向疫苗保護效果比自然免疫好;以及原以為病毒在不同材質的表面都可以存活很長時間,其實存活的時間很短。 專家表示,佛奇在疫情初期確實有提供錯誤資訊,其中最被批評的是「民眾不需要戴口罩」的說法。當時以為病毒是飛沫傳播,因此建議維持安全距離即可防護;但後來證明,病毒是氣膠傳播,在室內需戴上口罩才能有效防疫。 (三)台灣公衛專家陳秀熙則說,佛奇確實制定了引人爭議的防疫決策;但疫情初始各界對病毒並不瞭解,大家都束手無策,只能依循過去經驗訂定防疫規範。隨著釐清病毒特性、疫苗和藥物研發,防疫政策也就隨之修正。以「沒有科學證據」去批評疫情初期的防疫政策,並不公平。 綜合以上,佛奇在接受訪談時並無承認編造防疫政策,而是說明緊急防疫下的防疫政策未必有科學證據支持,但會依據經驗判斷,而隨著科學證據更新,防疫政策會滾動調整。 網傳報導引用外媒誇大標題,讓讀者誤以為佛奇承認自己「捏造」出沒有根據、無用的防疫政策,因此為易生誤解的錯誤訊息。

頁面

訂閱 RSS -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