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生誤解】網傳「英國首相宣布英國破產」?

【易生誤解】網傳「英國首相宣布英國破產」?

事實查核報告#3189
【易生誤解】網傳「英國首相宣布英國破產」?
發布日期/2024年8月16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8/16版】

英國工黨7月初贏得國會大選組成新政府,網路近期流傳「英國新任首相宣布英國破產」。這個說法正確嗎?

一、網傳「破產」說法來自英國新任首相施凱爾辦公室於7月28日所發出的聲明,指稱英國窮困且支離破碎(broke and broken,批評前朝保守黨政府留下約200億英鎊的財政缺口。

二、專家指出,將英國首相所說「broke and broken」翻譯成「破產」並不恰當,英相是指稱英國沒錢了、變成一個窮光蛋國家,且體制敗壞。

三、英國查核組織及專家都指出,英國首相的說法是政治語言,描述保守黨執政造成英國財政混亂,並非宣布英國政府破產。

四、財政專家分析,英國如真的面臨財政危機,英鎊應當狂貶,且英國國債會狂跌,但目前並沒有這些現象。英國債務雖高,但當前並沒有發生無法還款情況,談不上破產風險。

英國首相批評前任政府的相關用語,是在描述國家經濟窘迫,但英國沒有破產。傳言僅簡略的說「英國破產」,忽略政黨政治攻防與英國實際經濟情況等脈絡。因此,為「易生誤解」的錯誤訊息。

背景

英國工黨贏得國會大選,7月6日黨魁施凱爾(Keir Starmer)擔任首相組成新內閣,結束保守黨14年執政。隨後網路開始流傳多個版本的簡體字訊息與影片,宣稱「英國首相宣布英國破產」。台灣主流媒體也有以「英國破產」作為標題,顯示「英國破產!」字樣的新聞畫面擷圖在網路流傳。


圖1:FB、TikTok流傳訊息擷圖


圖2:網路流傳台灣媒體報導擷圖

查核

查核點一:網傳「英國破產」說法的來源

網傳「英國宣布破產」說法,是來自新任英國首相工黨黨魁施凱爾辦公室7月28日發布的「國家財政狀況聲明」。

根據《路透社》、《BBC》、《美聯社》報導,施凱爾內閣上任後, 新任財政大臣里夫斯(Rachel Reeves)隨即宣布將對政府財政進行評估,預計7月29日向國會報告結果。

英國首相辦公室在財政大臣報告前夕、7月28日發布聲明,指出英國在保守黨長期執政下,公共財政問題嚴峻,前任政府留下200億英鎊的財政缺口「財政評估將顯示英國窮困且支離破碎,揭露了民粹主義政治對經濟和公共服務造成的混亂。」(The assessment will show that Britain is broke and broken - revealing the mess that populist politics has made of the economy and public services.)

從英文原文來看,英國首相聲明使用「broke and broken」,是在形容英國財政狀況,並非正式的破產用詞「bankrupt」、「bankrupcy」。

保守黨則反駁「財政缺口」的指控,宣稱這是工黨政府想要增稅的藉口。

英國政府並沒有正式宣告破產

(一)英國查核組織《Full Fact》教育訓練經理奧利里(Joseph O'Leary)協助查證指出,英國政府並未正式宣布破產,首相只是使用「broke、broken」等字眼來描述公共財政狀況不佳。

奧利里說明,新任政府會如此描述,是因為前任保守黨政府稅收與支出狀況混亂糟糕,新的工黨政府欲強調其將在財政上承擔更多責任,藉此鋪陳工黨未來的相關財政措施。

(二)財政大臣里夫斯在正式財政報告中指出,前任保守黨政府承諾的公共支出,有219億英鎊沒有資金來源,她將削減55億的支出,但今年政府仍會超支164億英鎊。全篇報告中並無提及英國破產。

(三)檢視英國政府網站、英國財政部網站、英國金融管理局(FCA),均未看到英國政府宣布破產的資訊。

「broke」僅是政治語言,英國目前沒有破產危機

(一)研究歐洲金融的高雄科技大學金融系教授楊德源指出,英國首相這些說法,大部分是政治語言。如果英國政府已經陷入財政危機,英鎊應當狂貶,而且英國的國債會狂跌,但目前並沒有這些現象。

(二)東海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志宏表示,英國首相說「broke and broken」,有些媒體翻成「破產」,但其實英相是要說「英國沒錢了」。「broke」是英文口語比較常見的說法,「bankrupt」則是比較正式的用法。譬如美國人常說「I am broke」,應該翻成「我沒錢了」,而非「我破產了」。

(三)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也說,英相「broke and broken」,是指英國變成一個窮光蛋國家且體制敗壞。

陳國樑指出,一般形容國家破產,主要是指國家無法償還債務。依據英國國家統計局資料,英國近年債務約是GDP的101%左右(圖3),而國際貨幣基金(IMF)建議該數值應該在60%,但即使英國數據偏高,目前也沒有破產危機。

陳國樑解釋,英國雖然國債高築,但是資產雄厚,目前也沒有違約還不出錢。就像日本債務佔GDP超過200%,也沒有聽說要破產,理由都是這些國家擁有龐大資產,雖然借錢多,但仍然可以按時還錢。如果未來英國發生無法還款的情況,才需討論是否有破產風險。


圖3:七大工業國(G7)債務佔GDP比率/來源:英國國家統計局

法律上國家不會破產,一般是指政府無力還債

陳國樑表示,國家或地方政府會不會破產(bankrupcy),要看是指法律定義,還是廣義的解釋。法律說的破產,是宣告債務人(自然人與法人)無力償付債務的法律程序,有必須成立的法律要件,但這裡所說的破產法不適用行政法人(政府),因此法律上國家不會破產

一般媒體所稱的國家破產,廣義來說指的是一國無力償還到期債務,或無法支付債務利息的情形。例如南韓在1997年底,如果不是IMF紓困貸款,就會發生債務違約,當時各界都以「南韓破產」形容。最近的例子發生在斯里蘭卡,2022年4月間,因有510億美元到期債務無法償還,外界也以倒債、破產來描述。

陳國樑說,冰島破產又是另一種類型,由於2008年金融風暴衝擊,冰島銀行背負龐大債務,政府又把銀行收歸國有,導致銀行債務變成國債,拖垮冰島財政。

劉志宏解釋,媒體報導「政府破產」指的是政府連年赤字,也就是收入小於支出,而產生的政府財政壓力。國家作為唯一貨幣鑄造者,有可能印製太多的鈔票,而導致貨幣購買力下滑,也就是「通貨膨脹」,但主權國家沒有所謂的破產問題

(記者:許雲凱、馬麗昕;責任編輯:陳培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