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媒體報導「美醫研究:吃雞肉胰臟癌風險增72%」?
【錯誤】媒體報導「美醫研究:吃雞肉胰臟癌風險增72%」?
經查:
一、媒體報導係引述自美國醫師葛雷格個人成立的非營利組織「食物真相」網站的文章。
二、媒體引述的研究為歐洲學術單位所執行,並非「美國研究」。
三、此研究在探討「食用肉類」與「胰臟癌」的關聯性。
四、專家指出,這項研究只能顯示食用「家禽肉」與「胰臟癌」的關聯有增加趨勢,但研究數據均未有統計上的顯著性,也不能證實攝食雞肉與胰臟癌有因果關係。
五、此研究結果並未指出食用雞肉的致癌風險與「施打生長激素」有關。
因此,此訊息為「錯誤」。
針對讀者提問,本報告有後續討論文章,請看:〈數據很吸睛,結論卻很保守? 科學研究不是你想的那樣〉
背景
多家媒體報導「美醫研究:吃雞肉胰臟癌風險增72%」、「吃雞肉竟比紅肉危險」、「美國臨床營養學全科醫師麥克‧葛雷格(Michael Greger, MD)指出...過去歐州癌症和營養前瞻性調查(EPIC)用了10年時間追蹤47萬7千人,發現每天食用50公克的雞肉(約1/4雞胸肉大小),胰臟癌的風險會增加72%.....調查小組認為,禽類被餵食生長激素可能是原因之一...」
圖1:媒體報導擷圖
圖2:媒體報導擷圖
圖3:媒體報導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報導指稱的「美國醫師麥克‧葛雷格(Michael Greger, MD)」是誰?他是否有媒體報導之陳述?
查核中心查證,麥克‧葛雷格(Michael Greger, MD)是一名美國醫師,他曾出書、受邀演說公共衛生議題,並建立自己的官方網站,創立非營利組織食物真相(NutritionFacts),推廣健康飲食及營養的研究資訊。
圖4:非營利組織「食物真相」(NutritionFacts)網站及葛雷格醫師
查核中心在「食物真相」(NutritionFacts)網站上的〈雞肉〉(Chicken)一文,找到和台灣媒體報導相符的內容。這篇文章指出:
「那吃雞肉的人呢?歐洲營養和前瞻性研究調查(EPIC)追蹤47萬7千人大約10年,研究發現每天食用50公克雞肉的人,罹患胰臟癌的機率增加72%。而在淋巴瘤和白血病上發現類似結果時,EPIC研究承認,雖然餵食雞隻的生長激素有發揮作用,但也可能是在家禽中發現的癌症病毒。」
圖5:〈雞肉〉文章擷圖
因此,媒體報導的出處應是引述葛雷格的組織——《食物真相》網站上的文章〈雞肉〉。
爭議點二、媒體報導「美研究:吃雞肉胰臟癌風險增72%」,是否有這項研究?
查核中心查證,媒體和葛雷格文章所引述的學術研究為〈食用肉類與胰臟癌的風險:歐洲癌症與營養前瞻性調查結果(Meat and fish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pancreatic cancer: Results from 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2016年發表於《國際癌症期刊》。不過,其研究者群皆不是來自美國,而是來自歐洲的學術單位,包括瑞士、德國、丹麥、法國、義大利、英國、希臘…等國家。
圖6、7:研究者群任職單位列表/來源:Wiley Online Library
因此,確實有「攝取肉類」與「胰臟癌」的關聯性研究,但其研究者群皆來自歐洲的學術單位,並非「美國研究」。
爭議點三、這項學術研究的內容為何?
查核中心諮詢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研究員林毓傑。林毓傑指出,這項研究是利用歐洲癌症和營養前瞻性調查(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EPIC)的資料,分析1992年至2000年期間,歐洲10國、477,202名受試者的資料。
林毓傑說,這項研究將肉類分為紅肉(牛肉、豬肉、羊肉、馬和山羊),加工肉(所有肉類產品,包括火腿,培根和香腸及部分購買就可食用的碎肉產品),白肉(等於家禽肉,包括雞、母雞、火雞、鴨,鵝、兔子和未分類的家禽肉)和魚肉(魚、魚產品、甲殼類、軟體動物、魚屑和未分類的魚)。
此大規模的相關性研究結果顯示,攝取紅肉和加工肉與胰臟癌風險增加無關,攝取家禽肉有可能與胰臟癌風險增加有關,校正後的統計結果顯示,每天多增加攝取50克的相對風險值為1.72(RR per 50 g increase per day = 1.72, 95% CI = 1.04–2.84),也就是,每天攝取50克以上家禽肉的受測者,比每天食用0-5克家禽肉的受測者,風險值增加72%; 統計分析結果也顯示與攝取魚肉無關。也就是說,此項研究結果並不支持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攝取紅色或加工肉類可能會增加患胰臟癌風險的結論。
研究作者的研究結論為,攝取家禽肉與胰臟癌的正相關,在線性模式中,也可能是偶然發現,而在微觀實驗觀察中,病例中就不再觀察到攝取家禽肉與胰臟癌風險之間的正向關聯,而且它與大多數先前的研究發現相矛盾。
此外,在此研究中,「家禽肉」不等於「雞肉」。
爭議點四、這項研究結果是否指出「吃雞肉胰臟癌風險增72%」?
查核中心透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諮詢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講座教授邱弘毅。
邱弘毅指出,這項研究將攝食量分成「0 到少於5克」、「5到少於10克」、「10到少於20克」、「20克以上」四組去分析胰臟癌致死風險,「食用50克家禽肉的相關風險值為1.72」是用以上四組數據去計算的結果。
邱弘毅說,新聞報導解讀成「每天食用50克雞肉,胰臟癌的風險增加72%」,過度引申研究結果,實際上,這是四組數據相比,而這四組數據均未有統計上的顯著性,只是顯示增加的趨勢,整體上罹患風險仍然極低,民眾不必驚慌。
邱弘毅補充,大部分罹患胰臟癌的病患,都有一些重要的危險因子如肥胖、飲酒習慣等,沒有這些習慣的人,罹患胰臟癌的風險極低。
爭議點五、這項研究是否指出食用雞肉致癌風險與「施打生長激素」有關?
林毓傑表示,此研究沒有提到食用雞肉的致癌原因與「施打生長激素」有關。
關於雞隻施打生長激素的疑慮,查核中心透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諮詢台大生物科技所所長劉嚞睿表示,現在肉雞能快速成長主要是因為遺傳育種的選拔、飼料營養的優化、飼養環境的改進。
劉嚞睿說明,以遺傳育種的方式選育飼料效率優良的品種,改良飼料配方,使飼料的營養組成更能精準符合雞隻所需;飼養環境的改進,避免因疫病與緊迫所造成雞隻的生長遲緩。以上均為雞隻不需施打生長激素,即能快速生長的原因。
劉嚞睿強調,生長激素價格昂貴,雞農不可能花費比飼養成本更高的價格來施打生長激素。
結論
一、媒體報導係引述自美國醫師葛雷格個人成立的非營利組織「食物真相」網站的文章。
二、媒體引述的研究為歐洲學術單位所執行,並非「美國研究」。
三、此研究在探討「食用肉類」與「胰臟癌」的關聯性。
四、專家指出,這項研究只能顯示食用「家禽肉」與「胰臟癌」的關聯有增加趨勢,但研究數據均未有統計上的顯著性,也不能證實攝食雞肉與胰臟癌有因果關係。
五、此研究結果並未指出食用雞肉的致癌風險與「施打生長激素」有關。
因此,此訊息為「錯誤」。
針對讀者提問,本報告有後續討論文章,請看:〈數據很吸睛,結論卻很保守? 科學研究不是你想的那樣〉
參考資料
Michael Greger, MD 個人官方網站
《食物真相》官方網站
食物真相〈雞肉〉
Rohrmann, S., Linseisen, J., Nöthlings, U., Overvad, K., Egeberg, R., Tjønneland, A., … Bueno-de-Mesquita, H. B. (2012). Meat and fish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pancreatic cancer: Results from 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132(3), 617–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