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風向球】親中港媒製造台灣發酵 「豬肉抽查含萊劑」每逢選舉就重來
【謠言風向球】親中港媒製造台灣發酵 「豬肉抽查含萊劑」每逢選舉就重來
記者馬麗昕、陳慧敏;主編陳偉婷
2024總統大選將近,查核中心觀測到,近期食安、治安、生活類謠言在台灣民眾的通訊群組持續熱傳,可能造成不安、焦慮。其中,一則從2021年起由親中港媒發動的食安假訊息,稱香港抽查台灣豬肉含有瘦肉精,近期又捲土重來,營造台灣食安不安、政府把關失靈的氛圍。
值得關注的是,這則「2021年香港媒體抽驗台灣豬肉製品」傳言,先有親中港媒「主動」查驗市售肉品後發布新聞內容,但當時香港食安中心也抽驗,卻查無台灣肉品有瘦肉精。該港媒的報導沒有公布檢驗單位和檢驗報吿書,儘管檢驗結果仍有疑點,但報導透過語言的優勢傳進台灣社群,且在2021年公投前夕、2022年縣市首長九合一選舉前後都曾出現過,明顯有隨政治局勢起舞的節奏。
本篇文章將分析「港媒豬肉抽查」傳言,每逢選舉就流傳的脈絡及觀察。查核中心也提醒民眾,民生議題是眾人關心的焦點,容易引起熱傳與討論,謠言可能會利用民生事件混淆視聽。若看到有可疑的資訊,應先確認來源、瞭解內容和脈絡,多方查詢、求證,可降低被特定傳言牽著走的風險。
圖卡版(可左右滑動)
香港媒體驗出台灣肉品有瘦肉精?真的嗎?
2021年1月起,台灣解禁含萊劑的美國豬肉進口,但國內豬肉仍禁用萊劑,同時要求散裝豬肉標示產地。儘管開放至今多年,台灣邊境檢驗把關也公開透明,但開放含萊劑豬肉進口爭議未曾消弭,只要台灣有食安議題就會牽扯萊豬,萊豬的傳言也容易在社群或通訊軟體發酵。
在2021年開放美豬時,台灣採取逐批檢驗,依據食藥署「豬肉儀表板」數據,台灣豬肉、進口豬肉皆未驗出含有萊劑。
但香港媒體《文匯報》突然在2021年6月3日發布一篇報導〈肉製品瘦肉精超標 台美樣本八中有七〉,宣稱檢驗到台灣特定食品業者的豬肉製品含有瘦肉精,但該篇報導也同時向香港食環署求證。
香港食環署當時強調,當年檢驗來自71個國家和地區的豬肉、牛肉及相關製品(包括來自台灣的豬肉製品)樣本的乙類促效劑含量,當中包括萊克多巴胺和克崙特羅,全部樣本通過檢測。由此可知,香港公家單位並未檢驗出台灣進口豬肉製品有違法超標情形。
圖1:《文匯報》2021年6月3日發布報導擷圖
報導刊出後,台灣被指涉的食品業者、相關政府單位提出反駁意見,對港媒並未公布檢驗報告、檢驗單位提出質疑;民間單位消基會同年7月曾進行平行產品檢驗,指出受點名的台灣產品並沒有萊劑疑慮。
《文匯報》未對台灣各單位質疑有所回應,也並未公布其檢驗單位及檢驗報告書。
圖2:消基會於2021年7月平行檢測相關豬肉製品/照片來源:擷自消基會官網
當時台灣媒體並未直接引述《文匯報》的報導,且陸委會、業者都有即時反應、提出檢驗數據反駁,媒體也有相關的解釋報導。
然而,《文匯報》報導整理部分台灣商品有瘦肉精的圖卡,卻成為傳言的素材,延伸出來的文字內容不斷地在社群流傳,若民眾不理解原始事件,非常容易混淆或被誤導。
港媒抽驗報導傳言 每逢選舉就出現
根據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謠言蒐集平台,資訊來源包含台灣事實查核中心LINE聊天機器人、公眾闢謠平台COFACTS,「港媒驗出台灣豬肉製品含萊劑」相關傳言共有4次流傳高峰,且從傳言流傳趨勢來看,幾乎在台灣每一次的選舉前後,都會捲土重來成為熱門謠言話題。
圖3:傳言流傳趨勢/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製圖
高峰1:港媒發布報導初期
最早在2021年6月4日報導發布隔天收到大量的謠言圖卡,相關傳言流傳將近一星期,直到6月15日之後才下降。
觀察中國微博、搜尋平台,也可以見到在2021年6月期間,多個中國新聞媒體「呼應」港媒的報導。中國媒體以強烈的措辭,指認台灣豬肉製品有問題,與台灣媒體報導方向有巨大的差異。
圖4:中國媒體報導/擷自中國百度搜尋平台
高峰2:2021年底反萊豬公投前夕
傳言圖卡是擷取港媒的素材,搭配「外銷訂單沒了,台灣不報我來報」文字,製作成傳言圖卡,傳言圖卡在2021年四大公投案前夕、2021年11月底在Line群和社群平台第二度熱傳,查核中心於是發布編號1352號查核報告。由於當時公投正反方高度爭議萊豬進口議題,傳言流傳熱度更甚2021年6月。
圖5:傳言圖卡
2021年11月公投之後,謠言熱度明顯大幅下降,2021年11月公投結束到2022年1月間,雖仍有零星流傳,但從2022年2月開始到年底,幾乎沒有再流傳,此議題也消失在社群平台上。
高峰3:2022年底地方縣市長選舉
到了2022年底到2023年初,台灣剛經歷地方縣市首長九合一選舉,「萊豬議題」實非當時台灣社會熱議焦點,更與任何一個縣市地方選舉的主題無關,但從2022年底到2023年1月,同樣的傳言文字席捲重來,流傳進入LINE群組。根據統計,整個1月期間,查核中心的謠言蒐集平台總計收到讀者超過百則的提報,是流傳數量最多的一段時間。
謠言在「承平」時間重新流傳,雖無法確定其目的及原因,但從傳言的起源以及多次流傳情況,已經可以看到同樣的傳言在台灣重大選舉期間重複出現的模式。
高峰4:2024年總統大選前
近期2024總統大選選戰緊鑼密鼓之際,傳言再次流傳於臉書、line,改為文字版的「報章抽查!市面有『8款』台、美生產的豬肉製品!就有 7 款瘦肉精超標 最高達27. 6倍!」
觀察此次傳言流傳情況,由於目前距離報導發出時間已超過2年,傳言文字也脫離當時的時空脈絡。民眾流傳謠言時,多半未附原始新聞報導,也沒有相關的台灣新聞連結,容易誤導讀者成近期發生在台灣的事件。查核中心於2023年11月14日發布編號2704查核報告,提醒民眾此為誤導、去脈絡的過時資訊。
此外,查核中心也觀察到,2023年9月巴西進口雞蛋爭議期間,特定傳言曾提到此事件
,錯誤指稱「新東陽、黑橋牌等多家台灣知名牌品在香港被驗出含萊克多巴胺,最高超標27.6倍」,查核中心當時也發布編號2609號查核報告。
香港紅媒製造「傳言」素材 攻擊台灣食安議題
這則傳言的原始素材來自香港媒體《文匯報》,《文匯報》是什麼樣的媒體呢?研究中國傳媒生態的陽明交大傳播與科系學系副教授戴瑜慧說,「文匯報是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中共紅媒。」
她解釋,《文匯報》在香港回歸的1997年之前,是中共派駐香港的情報單位與指揮中心,在1997年回歸之後,《文匯報》和《大公報》等合併,成為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香港居民都理解這是強烈親中的黨媒。
前香港蘋果日報記者曾在查核中心的Podcast節目分享,《文匯報》過去也曾對中共時政提出批判,但是後來就愈來愈偏,逐漸變成「為中共發聲的平台」。對於香港民眾來說,很少人會主動在便利商店買《文匯報》來看,很少公司會在上面刊登廣告,「基本上是中共養著它」。
這位香港前記者說,解讀《文匯報》訊息時,「因為我們看的是它(文匯報)批評什麼人、點名什麼組織,比如說它點名特定民間組織一定要解散,我們就能判定該組織之後可能會有危險。」
「像文匯報這樣歷史悠久的中共紅媒,香港居民都知道它是黨媒,但台灣民眾卻感到陌生,加上民眾不太去留意網路流傳訊息是來自哪一家媒體,香港媒體同樣使用繁體字,種種因素導致台灣讀者對文匯報產製的報導容易失去警覺心。」戴瑜慧說。
香港媒體已在中共嚴密掌控之下,戴瑜慧建議,台灣民眾有必要學會「識讀」香港媒體,多多認識香港媒體的屬性,並且理解港媒目前的處境,若在網路上閱讀到傳言訊息是來自香港媒體,也有必要進行查證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