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核工具
【2021/10/4-2021/10/10】闢謠TOP10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觀測到最近一週,在疫情趨緩的情況下,疫情與疫苗相關的傳言比重減少,相對地,Top10的傳言當中,跟交通、天文氣象奇觀、災難事件等生活類的傳言大增。
|吸睛的氣候影片 卻是變造而來
查核中心觀測到,近期恰好有兩則跟氣候相關的影像,非常吸睛,但查核之後卻發現兩則都是變造的影像,不是自然景觀。其中,一張是日本富士山五層笠雲的照片,經過查核,在氣流對流過程,會產生單層笠雲,...
發布日期:2021-10-11
【赤道以南的查核世界】南半球查核組織站上政治火線 展現多元活潑的闢謠創意
記者何蕙安/編譯
事實查核也有地域的區別嗎?對阿根廷事實查核組織《Chequeado》的總編輯蘿拉.祖瑪(Laura Zommer)來說,答案是肯定的。從《Chequeado》上線第一天起,其查核範圍就比北半球的同行還要廣很多:不只是政治人物,還有企業、社會與媒體。「北半球查核組織遇到的挑戰我們都有,而且多更多。」祖瑪說。
獨立記者蘿拉.奧立佛(Laura Oliver)...
發布日期:2021-10-09
【謠言實驗室】嘉大科學實驗「枸杞泡水變色」的原理
記者馬麗昕/報導
食安謠言滿天飛,只要民眾關心,謠言實驗室永遠開張!
查核中心日前收到一支「枸杞泡硫磺水、燻蒸硫磺後」影片。影片開頭,大量枸杞浸泡在硫磺水裡。主持人更介紹說「用硫磺泡過的枸杞色澤鮮豔、氣味刺鼻...如果暫時聞不出來,可以拿一把枸杞放到水裡,看一下水裡的顏色變化。如果水沒有任何變化,和枸杞處於分離狀態,就很有可能是硫磺燻製的...正常的枸杞泡水後,水應該變成橘黃色或是淡黃色,...
發布日期:2021-10-08
科學與事實查核_【2021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
從「新冠疫苗有什麼副作用」,到「聞寵物體味能不能抗癌症」,科學的範疇之廣,使科學成為不實訊息的常見的素材來源。究竟科學的不實訊息如何產生?身為非科學背景的公民,我們該如何判讀科學新聞的真假?又該如何因應面對鋪天蓋地的科學不實訊息呢?
「2021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8月5日下午課程,登場的「科學與事實查核」講題,中正大學通識中心教授黃俊儒以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陳璽尹,...
發布日期:2021-10-07
學生來闢謠_【2021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
運用網路原生代的優勢,高雄鳳山高中同學陳顥文和師大附中同學張喆,分享他們如何運用查核方法和工具,動手查核校園和生活中的假訊息,他們讓數位識讀不再是冰冷的學習,而成為長在身上的技能。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優質新聞發展協會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共同舉辦「2021年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第三天(8月5日)下午登場的第一個主題是「學生來闢謠」。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陳慧敏主持,...
發布日期:2021-10-07
消失的農地_【2021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
為了瞭解土地使用的合理性與公益性,民視文字記者黃建璋與攝影記者蕭惟任從彰化為起點,走訪農村與工業區,與當地居民、廠商與對談,探討台灣「農地消失」與「土地財政」等兩大議題。儘管過程中面臨多重考驗,但兩人花了半年耕耘的「消失的農地」系列報導以極具說服力的影像與多元面向,在2020年獲得了第19屆卓越新聞獎調查報導獎。
發布日期:2021-10-07
光電侵農大調查_【2021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優質新聞發展協會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合辦的「2021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於8月4日的課程,邀請卓新獎2020年調查報導得主,分享得獎作品的採訪歷程。
卓越新聞獎調查報導桂冠的《上下游新聞市集》記者蔡佳珊形容自己展開調查報導之路,是從魔幻的時刻開始。她在8月4日的工作坊,分享得獎作品〈光電侵農大調查〉,她猶記得,自己多年前曾是台下學員,...
發布日期:202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