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核工具

【錯誤】網傳影片宣稱「千萬要記得:不可在汽車噴灑酒精,車鑰匙轉動車子後,會引火爆炸!」?

【報告隨時更新 2022/4/21 版】 一、網傳影片中,車子的爆炸畫面出自影集《毒梟》(Narcos),並非真實畫面。 二、專家表示,使用酒精引燃的條件包括:空氣中酒精濃度介於3%-19%、靠近火源。影片中,男子僅在車內噴灑酒精,「鑰匙轉動車子後直接爆炸」的機率較低。 三、專家提醒,民眾在室內噴灑酒精,應盡量遠離火源,防引燃風險。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錯誤】網傳圖片宣稱「緬甸民眾與軍方街頭對峙進入第二天...一位女子握鋼刀,擋在裝甲車面前」?

網傳照片是透過照片加工,後製放入手握鋼刀的女子,並非真實畫面。 因此,傳言附照片稱「有位女子握鋼刀擋在緬甸裝甲車前」,為「錯誤」訊息。

【錯誤】網傳圖片宣稱「美國疾控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人注射輝瑞等疫苗已造成死亡病例653人」?

一、網傳圖片與數據的出處為「國家疫苗資訊中心」,這是美國反疫苗的民間團體,並不是傳言所稱的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 二、網傳圖片中顯示的「653人死亡案例」,數據的原始出處為美國「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VAERS),這是美國官方建立的疫苗不良事件通報平台,通報案例尚未確認是否跟施打疫苗有因果關係。傳言稱「653人死亡是由疫苗造成的不良事件」,並不正確。 三、根據美國CDC近期(...

【錯誤】網傳「又是英國變種病毒...報導說去年10月份,他曾和確診者接觸,然後才外派到美國...這個病毒隱藏3個月,足跡根本沒法做疫調」?

一、根據新聞報導與流行指揮中心的疫情調查,案例925是於美國與確診者接觸,返台後才確診。傳言稱案例925「去年10月接觸確診者,然後才外派美國,1月返台」,不符合事實。 二、專家指出,COVID-19是急性傳染病潛伏期為14天,疫情調查常見作法是追蹤確診者發病日往前追溯14天,再視個案調整。傳言指稱「病毒潛伏3個月,無法進行疫情調查」,並不符合科學實證。 三、...

【錯誤】網傳圖片宣稱「佩洛西將成推特第二大股東 CNN消息...推特CEO傑克多西...無償贈送推特23.7%的股權給佩洛西...」?

一、查核中心檢索《CNN》,《CNN》近期無此訊息。 二、截至2月16日,推特的股票持有者中,沒有個人或機構持股超過20%;根據那斯達克交易所(Nasdaq)公告資訊,也未有推特創辦人兼執行長傑克‧多西轉售個人持股之交易資訊。 三、傳言附三張照片,這三張照片均為其他事件的新聞照片,與近期美國大選、總統交接等事件無關。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錯誤】網傳文章「昨天,德國在持續6分鐘的熱烈掌聲中向梅克爾告別」?

一、傳言指稱「昨天,德國人在6分鐘的掌聲向梅克爾道別」,是2018年12月7日梅克爾在基民盟黨代表大會中,以黨魁身份發表的最後一場演講,並非近期事件。 二、傳言文章提及在這場記者會梅克爾與記者的多段對話,經查並不是真實發生之對話,而是捏造內容,傳言也與梅克爾在其他公開場合提到的實況不相符合。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錯誤】網傳「人在心情愉悅時,會分泌一種叫做縮胺酸的賀爾蒙,可以殺死95%的癌細胞」、「愉悅的心臟荷爾蒙能殺死95%癌細胞」?

一、縮胺酸為一種胺基酸結構的統稱,人體僅有部分荷爾蒙屬於縮胺酸結構。因此,傳言稱「人體會分泌叫做縮胺酸的賀爾蒙」,此說法並不準確。 二、專家指出,心臟所分泌的縮胺酸類荷爾蒙,是在正常體液恆定、調節血壓的狀況下會分泌,目前沒有科學文獻支持愉悅的情緒能增加其分泌。 三、專家指出,有動物實驗和細胞實驗研究顯示,有四種心臟分泌的縮胺酸類荷爾蒙,可減少特定幾種癌細胞的數量,但效果未達95%,...

【錯誤】網傳照片「75歲的翁山蘇姬,這幾張20多歲時的照片絕不輸影星名模」、「您看以前的翁山蘇姬,多麽漂亮迷人」?

網傳照片均經變造,原始照片分別拍攝於2019年至2020年間,並非翁山蘇姬年輕的照片。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錯誤】台灣外電新聞稱「立百病毒具有超強抗生素抗藥性;在中國、亞洲已經爆發」?

一、台灣外電新聞引述的出處為英國《衛報》2021年1月26日的報導〈報告警告:全球知名製藥巨頭皆尚未對未來的流行病做好準備 〉。 二、《衛報》報導未提到立百病毒在中國與亞洲爆發,立百病毒近期也未在此區域爆發。因此,外電報導「亞洲、中國正爆發立百病毒」為錯誤訊息。 三、專家指出,立百病毒迄今沒有藥物與疫苗,難以推論其有抗藥性,而《衛報》報導指出的「抗微生物藥性抗藥性」並非是指立百病毒。...

【錯誤】網傳影片宣稱「福建廈門,街上的電視牆」?

一、網傳影片是套用一款中國影片編輯APP的模板製作而成,並非真實畫面。 二、影片中的原始街景位於湖南省長沙市,並非福建。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