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核工具

【錯誤】網傳「Delta入侵,枋山芒果遭遇退訂潮」、「最近吃芒果要小心Delta病毒」?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27版】 一、屏東枋山地區芒果已進入產季最後兩到三週,目前產銷順暢,退訂僅為零星個案。 二、屏東枋山地區正加強防疫措施,包括農產品集貨市場人員管理、農產品加強包材清消。 三、專家指出,冠狀病毒透過芒果的宅配或銷售而傳播的風險極低。傳言稱「小心枋山芒果」、「不要嗅聞芒果」過度誇大風險,不符合科學防疫原理。 四、專家建議,針對蔬果和食品,...

【錯誤】網傳音檔「最近不要吃豬肉,豬死太多了,病菌找不到藥物來控制,所以養豬工會開會決定賣便宜賣給超市、菜市場、加工廠...這個病菌不會傳染給人,但怕吃了身上長瘤」?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2/24版】 一、網傳照片先前流傳於泰國網站;網傳語音檔雖使用中文,但夾雜泰語單詞,並提到泰國地名,可知音檔提及的事件發生在泰國,並不是台灣。 二、專家指出,台灣目前並無任何豬場通報豬染病大量死亡事件。 三、專家指出,網傳照片中豬隻應是感染豬痘。豬痘只會感染給豬,不會傳染給人,且豬隻感染後約一個月就能痊癒,不會造成豬隻大量死亡。 四、防檢局指出,...

【錯誤】網傳「接種疫苗當天請停用阿斯匹靈、保栓通、抗血栓藥物和抗凝血劑」?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26版】 一、專家指出,施打新冠疫苗前,不要暫停使用抗血小板藥物以及口服抗凝劑,以免增加心肌梗塞、中風風險。 二、專家表示,平常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和抗凝血劑者,接種疫苗後,可按壓接種部位久一點時間,不必擔心出血不止風險。 三、醫師指出,有三高、心血管疾病者者,若感染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風險比一般人高。接種疫苗的嚴重副作用風險極低,利弊權衡下,鼓勵患者接種。...

【錯誤】網傳照片「從南部搭高鐵來台北當街友打疫苗...街友審核標準:要留鬍子、頭髮要過肩,重點是要夠油膩、這種天氣也要穿羽絨外套、留指甲還要有黑垢」?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25版】 一、台北市政府長期將無家者列冊,目前預計接種新冠疫苗的無家者,均是已列冊或在中途之家的無家者,民眾並不會因外宿一晚就被列冊。傳言稱「搭高鐵來台北當街友打疫苗」,並不符合事實。 二、大部分無家者的外觀與你我無異,會維持基本清潔,也會求職、工作。傳言對無家者的描述為刻板印象,不符合大部分無家者的狀況。 三、網傳照片均不是近期拍攝的照片,與近期疫情無關...

【部分錯誤】網傳「建議在家中放可樂,萬一家中不幸發生火災時,與其浪費時間去取水,倒不如使用一瓶可樂」?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25版】 一、消防專家表示,可樂搖晃後,碳酸水產生氣泡與二氧化碳,會產生壓力,進而噴射氣泡、二氧化碳與水等,原理上,確實能達到冷卻與窒息的滅火效果。 二、消防專家表示,可樂在原理上雖可滅火,但其噴射方向不易控制、容量小及噴射距離近,人需很靠近火源,反而增加傷害風險,也不適用於油鍋、電器等火災。若為消防安全,建議家裡應放置滅火器。 可樂雖有滅火效果,...

【部分錯誤】網傳影片教學「關閉Letter Sealing(點對點加密)、拒絕外部應用程式存取、不允許提供使用資料,以保護個人資訊」?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25版】 一、專家表示,勾選「點對點加密」功能,只有聊天雙方才能解密看到內容,包括LINE公司、外部檢調單位等,都無法查閱「點對點加密的內容」。 影片建議民眾關閉「點對點加密」功能,反而達不到訊息保護效果。 二、影片建議「拒絕外部應用程式」、不允許「提供使用資料」,確實能保護個人資訊,但同時無法使用部分LINE提供的功能。 三、...

【錯誤】網傳圖卡「新加坡建議哺乳媽媽打疫苗後,要停餵母乳5-7天,台灣卻沒相關指引」?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25版】 一、新加坡衛生部最新(2021年5月31日更新)的COVID-19疫苗接種指引,建議孕婦、哺乳期婦女均可接種,哺乳期婦女打完新冠疫苗後,可哺餵母乳;新加坡施打的疫苗為輝瑞、莫德納,未包括AZ疫苗。 前一版本的指引,並不建議孕婦接種,並建議哺乳期婦女應暫緩哺乳5-7天。 二、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母乳哺育聯合學會均表示,針對孕婦、哺乳期婦女,...

【部分錯誤】網傳「台灣有些護士基本觀念錯誤,以往很多預防針都是皮下注射,所以手臂可以插腰著注射...新冠疫苗是肌肉注射,所以為了避免橈骨神經受傷,手臂要放下垂姿勢來打」?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25版】 一、專家指出,新冠疫苗是打在肌肉層,通常注射於手臂的三角肌位置,三角肌厚實,橈骨神經不在三角肌上,只要接種在正確部位,不會傷到橈骨神經。 二、專家指出,臨床上執行肌肉注射時,民眾放輕鬆、注射位置正確,手臂要自然下垂或插腰都可以。  三、專家表示,多數預防針都是肌肉注射,打在肌肉層吸收較好,也能減少接種處紅腫熱痛的反應。不建議揉打針處,以避免紅腫、...

【部分錯誤】網傳圖卡「長者高溫打疫苗要注意,應等身體狀況平穩再打疫苗,以防打完疫苗後因急性免疫反應而過敏,造成冠狀動脈急速收縮、引發心肌梗塞」?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23版】 一、專家建議,長輩接種疫苗時,應注意高溫天氣帶來不適,並確認身體狀況穩定再接種,避免慢性病症狀和疫苗免疫反應混雜,難以鑑別診斷。 二、專家指出,打疫苗是否產生過敏反應,跟高溫、身體狀況是否穩定,並不相關。 三、專家指出,接種新冠疫苗產生急性過敏反應,與冠狀動脈收縮而產生的「心肌梗塞」無關。前者多在30分鐘內發生,且目前為止,...

【錯誤】網傳「打了疫苗要用多久的時間來恢復身體的免疫系統能力....正確的答案是從第一針到第二針...當我們體內形成抗體時,我們的免疫力是會大大的降低」?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23版】 一、專家指出,打疫苗後,在形成抗體的過程中,免疫力並不會降低,傳言敘述無科學根據。 二、傳言宣稱「打疫苗一個半月後體內會產生100倍到200倍的抗體」,專家指出,傳言敘述過於籠統,並不清楚與誰比較,且接種疫苗前體內應沒有抗體。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