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言論自由講座】2021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瑞薩:沒有事實、真相與信任,就沒有民主

【哈佛言論自由講座】2021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瑞薩:沒有事實、真相與信任,就沒有民主

記者何蕙安/報導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菲律賓媒體與查核組織調查記者瑪麗亞.瑞薩(Maria Ressa)近日在哈佛大學新聞自由講座上以菲律賓的經驗,警示「惡意不實訊息」(Disinformation)對民主社會的威脅,強調若沒有事實(Fact)、真相(Truth)與信任(Trust),就不會有民主社會。

「如果沒有誠正的事實,就沒有誠正的選舉。」瑞薩說。菲律賓、美國、台灣等多個國家都將在2022年面臨重大選舉,瑞薩之語應該視為一記警鐘。

在11月16日在哈佛大學薩蘭特新聞自由講座上,瑞薩展示了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的獨裁政府如何利用社群媒體作為資訊戰工具,包括透過精密設計的假臉書帳號網絡帶動真帳號,以協同的方式,傾倒大量的惡意不實訊息與謊言,掩蓋了事實與真相,並且改變了人們的觀點與行為。

瑞薩強調,世界必須關注菲律賓,因為菲律賓就像是基因研究中的果蠅一樣,現在被當作測試資訊戰手法的實驗室。她引述劍橋分析吹哨者Chris Willey的話,表示劍橋分析也在菲律賓人身上測試大規模操弄社會的手法,如果在菲律賓有效的話,這些手法就會被移植到世界的其他角落。

「我們需要事實... 你願意為真相犧牲到什麼程度?」她向所有關心真相的人,提出了這個問題。


圖1: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菲律賓獨立新聞媒體與查核組織《Rappler》共同創辦人兼CEO瑪麗亞.瑞薩(REUTERS/Eloisa Lopez)

瑞薩的新聞工作資歷超過35年,在2012年共同創辦獨立調查新聞機構《Rappler》之前,她在《CNN》擔任記者與東南亞區域辦公室主管超過20年。瑞薩日前在哈佛大學蕭倫斯坦中心擔任訪問學者,以及甘迺迪學院的公共領導中心豪澤領導學人(Hauser Leader)。

瑞薩將在本週五(12月10日),赴挪威奧斯陸領取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這是繼1936年德國記者卡爾·馮·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獲獎後,和平獎再次頒發給第一線工作記者。儘管菲律賓司法部一度以「潛逃風險」為由阻擋瑞薩前往奧斯陸,但上週末遭馬尼拉法院駁回。

瑞薩已經於昨日(12月8日)踏上了挪威的土壤。


圖2:瑞薩與俄羅斯調查記者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12月8日在挪威奧斯陸的合照。兩人因為對言論自由奮戰的努力,在今年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預計於10日領獎(AP/Novaya Gazeta)

在哈佛講座上,瑞薩表示不實訊息的威脅已經成為了全球現象。2017年在她參與的一場研究中,提出了所謂「愛國網路攻擊」(Patriotic Trolling)的概念,也就是由國家支持的網路仇恨、騷擾行動去噤聲、恐嚇反對派與異議份子。

其中,女性又是更容易被盯上的目標。瑞薩說,在菲律賓,女性記者被攻擊的情況是男性記者的十倍。

資訊戰成為獨裁政府轉移注意力、翻轉事實的手段

關於瑞薩與《Rappler》的「守護真相與新聞自由」之戰,要追溯到2016年。

2016年9月,杜特蒂的政治根據地達沃市(Davao)市爆發炸彈事件,甫選上總統的杜特蒂隔天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不久之後一個可疑的網站刊出了有一名攜帶炸彈份子在檢查哨被逮補,看似緊急狀態的措施有了一定成效。

唯一的問題是,該篇文章其實連結到的是《Rappler》六個月前的舊報導,疑似杜特蒂支持者是用來合理化政府的極端措施。瑞薩回憶,那是她與《Rappler》對惡意不實訊息的首度接觸。

如許多人所知,瑞薩以及《Rappler》從2016年起因為追蹤菲律賓總統杜特蒂掃毒戰的報導,而遭受巨量的惡意假訊息攻擊,促使其成立事實查核部門,並追查不實訊息網絡。

《Rappler》注意到一個猛攻記者的可疑臉書帳戶,包括該帳戶追蹤社團數比好友數還多,25個好友的帳號當中有韓星照片等。他們調查檢視這26個帳戶,去一一事實查核其中的發言、宣稱的身份與工作等,發現全部都是謊言,代表這26個帳戶是所謂的「分身帳號」(sock puppet)。

「我們試著計算有多少個帳戶被這26個帳戶影響,花了我們好幾個月...結果發現有300萬帳戶。」瑞薩說。

這一系列的調查工作最終集結成3篇系列報導,瑞薩主筆其中的兩篇,包括臉書的演算法如何影響民主。瑞薩說,報導發出前,她即有心理準備會受到攻擊,但仍沒想到面臨的會是「平均每小時90則」的仇恨訊息、鋪天蓋地而來。

相關的攻擊不勝枚舉。瑞薩說,特別是在她獲國際獎項、到法院出庭等媒體曝光增加時,或是她公開發佈關於杜特蒂的言論,以及《Rappler》發布杜特蒂的調查報導,相關的攻擊就會大量出現。有時候,這些網軍還會創造出假的新聞網站,提供與事實不同的故事,誤導民眾相信、分享。

「當記者拋出了嚴峻的問題或批評,他們(菲政府)就以資訊戰來轉移注意力... 很多人都用類似的手法。」她說。

菲律賓政府網軍以三步驟 打擊記者與異議人士

瑞薩解析,菲律賓網軍對於人權活動份子、異議人士的攻勢基本上可分為三個步驟,先是在社群平台上攻擊其可信度,再以色情暴力等字眼將其污名化,最後則是在網路上發起『逮捕某某人』的文字標籤串連活動,待時機成熟後逮補。

2021年4月,國際記者聯盟(ICFJ)組織的研究團隊曾發布了一個研究,檢視全球女性記者面臨的網路暴力問題,該篇報告同時分析了近50萬筆推特與臉書上針對瑞薩的攻擊,當中60%主要是抹黑其作為記者的公信力,包括夾帶假訊息的毀謗,以及指控瑞薩製造假新聞;其餘的40%,則是針對瑞薩的外貌、膚色、性傾向等,帶有露骨色情與暴力的攻擊語言與圖像,例如把瑞薩的頭像與男性生殖器後製在同一張照片中。


圖3:國際記者聯盟(ICFJ)的研究團隊分析了40萬筆針對瑞薩的攻擊推文,摘錄出100個最常使用的詞彙製作成文字雲,包括「騙子」、「賤人」、「住嘴」、「蠢蛋」等。字體愈大,代表出現頻率愈高/擷自研究

「你可以想到任何我被叫過的動物,還有我的頭被放進各式各樣東西裡(合成照片)....我有異位性皮膚炎,皮膚很乾,他們(網軍)做了一張迷因圖,把我變成一張陰囊臉。」瑞薩雲淡風輕地說,「這40%的攻擊是想要攻擊我的意志,企圖使我喪志。」

令人警覺的是,這些謾罵與攻擊中,發動者不只是網軍,也有一般民眾。在一則揚言「杜特蒂政府應該要讓瑞薩被公開強姦到死」的臉書貼文,發布者是真實帳號。

「這些資訊戰行動,就像是放出謊言病毒,他們傳染給真正的人,這些人的看待世界的想法與觀點被改變。」瑞薩警告。

從2017年5月,網路上開始出現#ArrestMariaRessa(逮補瑞薩)的文字標籤,瑞薩在2019年2月第一次被逮補。同樣成為攻擊目標的,還有菲律賓參議員萊拉・德利馬(Leila De Lima),在網路上出現「#逮補德利馬」的標語後兩週、也就是2017年2月,她遭到逮補,至今仍身陷囹圄。

「當你重複一個謊言100萬次,它就變成了一個事實... 這就是社群平台的時代。」瑞薩說。

社群平台的演算法可能協助謊言傳播、危害民主

瑞薩也以菲律賓與美國的情況為例,警告了當前社群平台演算法設計的危險,認為會讓人懷疑現實,改變行為。她引述2018年的麻省理工學院研究顯示,用憤怒與仇恨妝點的謊言,在社群平台傳播得更快、更廣。

在人們對現實情況欠缺共同的認知時,就不可能有民主。瑞薩說。

「如果你沒有事實,那你怎麼可能會有真相?那你怎麼會有信任?」她說,「如果沒有這三項,就不會有民主。」

她以發生在今年1月6日美國國會山莊被闖入事件為例,根據美國多家學術單位與不實訊息研究機構在美國大選期間成立的「公正選舉夥伴」的研究,「選舉詐欺」的論述在2019年8月在俄羅斯國營媒體RT上首度出現,隨後被前美國總統川普的策士班農拿來在YouTube上宣揚,之後又傳進了全國電視台福斯電視網,相關論述再被川普拾起,由上往下的大肆放送,最終導致撼動全球的國會山莊事件。

對瑞薩來說,她在菲律賓的經歷的資訊戰的演進也是極為相似的:最早先是社群平台上出有大量「記者就是罪犯」等抹黑她的攻擊,一年後杜特蒂總統也加入行列,在國情咨文時以同樣的字眼點名《Rappler》。國情咨文後,瑞薩與《Rappler》收到了第一張法院傳票,然後2018年1月菲律賓政府試圖撤銷《Rappler》的證照,同年共累積了11個案件。

在2019年2月瑞薩被首度逮捕後,她在2020年6月15日被首度定罪——馬尼拉法院以2012年《Rappler》對於一個富商與法官以及毒品的報導,判決瑞與撰文記者網路毀謗罪成立,但報導發布時,該法律甚至都還不存在。該案目前仍在上訴之中。


圖4:2019年2月13日,瑞薩在收到逮捕令後離開《Rappler》辦公室,這是瑞薩第一次被菲律賓政府逮補。在哈佛言論自由講座上,瑞薩提及這次的逮補說:「這是我的政府給我的情人節禮物。」(REUTERS/Eloisa Lopez)

科技製造的問題,要從科技來解

「科技製造的問題,要用科技來解。」瑞薩說,在科技成為謊言來源的資訊生態系的今天,如果只是一昧思索「如何建立信任」,卻沒有更改社群平台的作為,毫無意義。

「你們(美國人)可能在拜登選舉後就覺得鬆了一口氣,但是根本性的系統並沒有改變。」他以華爾街日報揭露的臉書檔案為例,臉書在2020年大選後,捨棄了一個減少引起憤怒反應貼文的暫時措施,因為這項措施無法帶來獲獲利。臉書先前將點選「憤怒」圖示的貼文權重設定為一般按讚貼文的五倍。

瑞薩認為,一個「簡單」的作法是修改從1996年施行至今美國《傳播內容端正法》(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第230條。該法案目前正在保護網路服務提供者、社群平台,以及所有經營網站或部落格的人,不用為平台上其他人發布的內容負責。

另外一個法案,是歐盟正在推動的數位服務法案,目標是透過人工智慧的篩選功能來限制非法內容傳播,被視為當前最有效解決演算法偏見的作法。瑞薩認為,該法案儘管有關於言論自由的擔憂,但鑒於演算法正在優先推播謊言、仇恨、憤怒與陰謀論,她仍支持從上游來攔阻有毒的內容。

守護民主的心臟:事實

站在第一線對抗惡意不實訊息已經五年多了,瑞薩自嘲,她常常開玩笑說,自己就像是希臘神話中薛西佛斯(Sisyphus)與卡珊德拉(Cassandra)的組合:她一直看到問題,也一直想要去修補,但常常感到徒勞無功。

(註:在神話中,薛西佛斯被眾神懲罰,須將一塊巨石推上山頂,而每次到達山頂後巨石又滾回山下,如此永無止境地重複下去。卡珊德拉則是具有預言能力的特洛伊公主,但其預言不為人所信。)

回顧這五年來的種種打擊與官司,瑞薩來說,她與《Rappler》之所以能夠存活下來,以及持續的反抗,在於《Rappler》的社群,以及他們有種「必須告訴人們,他們是怎麼被操弄」的使命感。

「科技有好的一面有壞的一面... 人性其實有很多有很多共同之處,遠多於不同之處。」瑞薩說,也許有些人不認為菲律賓發生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國家,但她認為如果心存僥倖,將會很快地看到體系如何快速崩解。

「當你想要想要把民主的心臟給撕裂出來,你就針對事實下手;這正是當代獨裁者的作法。」瑞薩引用耶魯歷史學家 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的書《暴政》(On Tyanny),作為她身在其中的、菲律賓警示錄的小結。

「這正是我們所在的世界。」瑞薩說,「如果你可以讓人相信謊言就是事實,那你就可以控制他們。」

從2017年開始,她幾乎每個簡報,都用這句話作結。


 

《Rappler》與國際媒體組織持續在網路上推動「#HoldTheLine」(堅守底線)行動,呼籲對抗惡意不實訊息、以及對記者的攻擊。台灣事實查核基金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加入了聲援的行列。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獨家取得了瑞薩挺身捍衛新聞自由、對抗不實訊息的紀錄片《A Thousand Cuts》的台灣區電影播映權,將在12月11日舉辦全台首映會,以及20場次的公益巡迴播映計畫。詳請請參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官網

 

推薦閱讀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瑞薩】菲律賓媒體與查核組織Rappler 披荊斬棘的得獎之路〉

〈【揭露血腥掃毒】菲律賓查核組織《Rappler》創辦人瑞薩被判罪 國際事實查核機構齊聲援〉

〈一場虛假訊息與名聲之戰:菲律賓總統杜特蒂的頭號政敵德利馬深受不實訊息之害〉

參考資料

影片- The 2021 Salant Lecture on Freedom of the Press with Maria Ressa

The 2021 Salant Lecture on Freedom of the Press: Maria Ressa, CEO of Rappler and 2021 Nobel Peace Prize Winner

IJNET<New research details ferocity of online violence against Maria Ressa>2021.03.08

首頁主圖: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瑪麗亞.瑞薩(Maria Ressa)2021年12月9日在頒獎典禮前夕參加記者記者發佈會。(REUTERS/NTB提供,Torstein Bøe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