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記者實驗室普查】全球事實查核組織成長續放緩 「取消查核指標」或成新趨勢
【杜克記者實驗室普查】全球事實查核組織成長續放緩 「取消查核指標」或成新趨勢
記者何蕙安/報導
美國杜克大學記者實驗室(Reporters’ Lab)日前發佈最新全球查核組織普查報告,截至2022年6月,全球共有378個查核組織或項目,比起2021年底減少13家,顯示查核組織過去幾年高速成長趨勢已經逐漸放緩,甚至出現飽和;但研究者也不排除是暫時受全球疫情所累。
記者實驗室也發現,事實查核組織正在改變他們查核報告的評定方式。不只愈來愈多新成立的事實查核組織不在報告中斷定其查核對象的錯誤與否,也有一些成立多年的查核組織捨棄評比指標,專注介紹查核內容的背景與調查結果,如挪威查核組織《Faktisk》。
杜克記者實驗室在2014年於英國倫敦舉辦首場全球事實查核峰會(Global Fact),並從當年開始追蹤全球事實查核社群的發展,迄今已邁入第8年。與此同時,事實查核領域也出現翻天覆地的發展,跟第一屆約50人參加峰會相比,共有超過500人參加今年6月底在奧斯陸舉行的第九屆峰會。
2019年爆發式成長不再 查核組織成長速度放緩
杜克記者實驗室統計,2021年底,全球共有391家查核組織或項目(比起2020年底淨增加10家),分布在105個國家,使用至少69個語言。不過,在過去幾個月中,一些項目或組織關閉,截至2022年6月,共有378家仍在運作。
回顧過去八年,這股全球事實查核潮也慢慢放緩。根據記者實驗室的調查,從2016年起,每年新成立事實查核組織的數量都保持在50家以上的數字,其中2019年更達到破紀錄的77家,但在2020年首度出現下滑,2021年的新成立數量更銳減至22家。
「(事實查核項目)成長放緩可能一個令人憂心的趨勢,或是因為過去幾年市場已經飽和——但也可能是因為全球疫情所累,因此暫時減速。」杜克記者實驗室表示。
圖1:2015年至2021年每年新成立全球查核組織數量/擷自杜克記者實驗室
新成立的事實查核組織捨棄傳統查核指標
有趣的是,記者實驗室普查中也發現,事實查核組織改變他們的評比方式。在過去的報告中,大約有80%-90%的查核組織會使用事先定義的評比標準來總結查核結果,例如「錯誤」、「部分錯誤」、「帶有誤導性」等,主要目的是希望透過嚴謹、公開與透明的標準,來避免偏見,特別是易有爭議的政治類查核。
例如最近才慶祝成立15週年的美國政治查核組織《PolitFact》,使用的是叫做「Truth-O-Meter」指標,將查核結果分為「正確」、「大部分正確」、「半數正確」、「大部分錯誤」、「錯誤」、「謊言」(Pants on fire)等六個類別;台灣首家查核組織、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則使用「錯誤」、「部分錯誤」、「正確」、「事實釐清」與「證據不足」等五個指標。
但是,新成立的查核組織正在採取不同的做法:在2020年新成立的查核組織,只有不到一半的組織使用具體的評比指標;在2021年成立的新組織中,只有三分之一的組織使用事先定義的評比標準。
此外,也有發現一些成立多年、知名的組織改變他們處理評比的方式,例如2017年成立的挪威查核組織《Faktisk》,一開始是以顏色區分的五項評比指標,包括綠色的「完全正確」、黃色的「部分正確」、紅色的「完全錯誤」等。但他們最近重新檢視了評比方式,決定取消了評比。
圖2:挪威查核組織《Faktisk》初期的以顏色區分的五項評比指標與定義,包括綠色的「完全正確」、黃色的「部分正確」、灰色「不確定」與紅色的「完全錯誤」。擷自《Faktisk》歷史網頁
挪威查核組織:查核指標太死板 恐無法完整表達查核內容
「決定取消傳統評分方式是一個很困難的決定,這是我們團隊內部經過很久與很詳細的討論。《Faktisk》總編審克里斯多夫.艾格伯(Kristoffer Egeberg)接受記者實驗室採訪時表示。
「很多同事覺得死板的評比系統已經變成了一種約束,為了能套用我們的查核標準,我們有時不得不放棄一些查核內容;或是有些查核內容因為過於複雜,也不適用於查核標準」艾格伯說,「與其如此,我們乾脆就寫一篇關於事實的新聞,這樣就不需要使用任何查核指標。」
此外,艾格伯表示,有時候「顏色」也變成讀者關注的重點,反而忽略了傳言與結論本身,使得關於事實的重要討論失焦。
《Faktisk》也在網站裡也解釋了變革的原因:從2020年起,關於不實訊息與假訊息挑戰與討論愈來愈大,他們發現單一的查核報告難以對抗不實訊息,有必要進一步發展不同的事實查核形式與方法學,讓事實查核不只是打假,也可以揭露更多真實。
《Faktisk》的具體做法包括在文章中報導是誰、以何種方式、出於何種原因傳播錯誤資訊;或處理一些更複雜的題目,而不只是單一的傳言或論述,來應對當前惡意假訊息與假新聞的現象與挑戰。
現有查核組織開分支機構 六成查核組織附屬於媒體
除了評比系統的變化,杜克記者實驗室也觀察,許多查核項目的成長來自於查核組織的擴張。從2019年以來,約有三分之一的成長來自於既存的事實查核機構,他們為了觸及其他地區與更多觀眾而加開據點。代表性的例子包括法新社查核部門,過去三年多來已經加開了17個辦公室。
在多個國家接壤的非洲,《Dubawa》、《PesaCheck》在過去三年共開了9個新辦公室;亞洲也有類似的情況,如印度的《BOOM》與《Fact Crescendo》已陸續增加5個據點。另外,西班牙的《Pagella Politica》與立陶宛《Delfi》、美國《PolitiFact》都新增了一個據點。
另外,大約三分之二的事實查核組織是附屬於新聞媒體,45家屬於非營利組織或非政府組織,24家附屬於學術機構。整體而言,超過五分之一的查核組織是獨立運營。
參考資料
首頁主圖:印度事實查核組織《BOOM》位於孟買的辦公室,攝於2019年4月2日(Reuters/Francis Mascarenh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