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察室】掌握食腦蟲的9個關鍵QA
【議題觀察室】掌握食腦蟲的9個關鍵QA
記者陳偉婷/報導
近日台灣北部一名年輕女性因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死亡,自出現症狀到死亡,僅短短7天時間。檢驗發現,確認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Naegleria fowleri)」感染所導致的腦膜腦炎。疫調發現,女子近期無國外旅遊史,發病前曾到室內親水遊憩設施遊玩,現該業者已預防性停業,新北市衛生局也抽驗水質釐清感染源。
時值夏日,正是民眾親水時機,此新聞引起民眾高度關注。觀察社群和新聞的分享與留言,有不少民眾擔憂,不敢去游泳、玩水,擔心被感染;也有人猜測感染原因、想知道業者名稱等。
查核中心採訪專家,並參考美國CDC、台灣CDC官網資料,幫讀者整理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關鍵問答,掌握正確訊息、不恐慌。
圖卡版(可左右滑動喔)
Q1. 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是什麼蟲? 為什麼被稱為「食腦蟲」?
內格里阿米巴( Naegleria)是環境中自由生存的單細胞阿米巴原蟲,有40餘種,其中只有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Naegleria fowleri)會感染人類。
新竹臺大分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崧溪表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生存在土壤和温暖淡水中(如湖泊、河流和温泉),當人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源後,這種寄生蟲可通過人類的鼻腔上行侵犯腦部,造成腦部感染與腦組織的破壞,所以被稱為「食腦蟲」。
圖1: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的生命週期。(擷取自美國CDC官網)
Q2. 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的傳染途徑?會人傳人嗎?
人類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是經由鼻腔吸入受污染的水源,常發生於夏季,尤其是戶外溪流、潭水環境,民眾若擾動停滯的潭水、潛水或跳水,可能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從鼻腔嗅覺神經通過的篩孔進入腦部。
根據美國CDC的資料,在極少數狀況下,人們可能因為遊憩親水場所沒有足夠的氯消毒而發生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感染,如游泳池、室內親水設施等。
人不會因為喝到含有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的水而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
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也不會人傳人。
Q3. 人類容易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嗎?
圖2: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引起的人類感染不常見。(圖片來源:canva)
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崧溪表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引起的人類感染非常罕見。目前全世界報告過的感染者僅有數百名,而且沒有群聚的現象。台灣目前僅有兩例。人類雖有感染風險,但實質風險低。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1965年在澳洲發現首例人類感染病例,國際間近5年於巴基斯坦(信德省)及美國持續有零星個案。巴基斯坦每年約10例,而美國每年約5例。美國自1962年至2022年累計157例。台灣曾於2011年確診1例因接觸溫泉水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死亡病例。當時溫泉水也被驗出有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
美國CDC的資料也顯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感染人類很少見。
Q4. 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可能存在哪些環境中?
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生活在溫暖的水和土壤中,能生存於46℃的溫熱環境中,在高溫下也可短暫存活。
在淡水湖泊及河川、溫泉水、工廠排出的溫水、飲用溫泉水、含氯量不足的游泳池水、熱水器及土壤中都可發現其蹤跡。在湖泊或河流底層的沉積物也可以找到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
但含鹽量較高的海水尚未有檢出案例。
在消毒良好的游泳池中也不會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
圖3: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生活在溫暖的淡水中。(圖片來源:canva)
Q5. 現在有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死亡案例,玩水需要擔心嗎?
黃崧溪表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的存在非常廣泛,可以預期會接觸到這種寄生蟲的人很多,但是感染的人卻非常少見,代表可能需要符合某些特定條件的接觸或是符合特定條件的宿主,才會出現有意義的感染。
但要符合哪些特定條件,目前還是尚待研究的問題。
黃崧溪說,溫暖的水域可能會有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風險確實存在,但實質風險不高。
美國CDC的資料也顯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的感染很少見,沒有數據可以準確估計感染的真實風險。美國每年有數億人次前往游泳場所,但美國每年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個案僅有個位數。
美國CDC也指出,目前尚不清楚為什麼某些人會感染,而數百萬人暴露在溫暖的休閒淡水中卻不會感染阿米巴原蟲,包括那些與感染者一起游泳的人。
Q6. 如何預防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感染?
美國CDC建議,民眾應該要假設每當接觸溫暖淡水時,就可能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但感染的風險很低。
圖4:雖感染風險很低,但將頭、鼻子浸於溫暖的淡水可能有感染風險。(圖片來源:canva)
要預防感染的方法是,防止水進入鼻子來降低風險。如避免跳躍、或潛入溫暖的淡水中;閉上鼻子、使用鼻夾,或者在溫暖的淡水中保持頭部高於水面;避免把頭悶在溫泉和其他未經處理的溫泉水中;避免在淺而溫暖的淡水中挖掘或攪拌沉積物,因為阿米巴蟲更有可能生活在湖泊、池塘和河流底部的沉積物。
如果於戲水或泡溫泉後出現發燒、頭痛、噁心或嘔吐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護人員相關接觸史。
Q7. 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會出現什麼症狀?
蟲體由鼻腔進入人體後,經由嗅覺神經進入大腦引發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
感染後平均5天內會出現症狀,但也可能在1天至12天內發病。
一開始的症狀可能包含發燒、頭痛、噁心或嘔吐,之後出現頸部僵硬、意識模糊、喪失平衡感、癲癇發作及出現幻覺。病程進展快速,最後會因感染破壞腦組織、導致腦腫脹和死亡。
通常約在5天內死亡,發病後死亡率超過97%。
Q8. 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能治療嗎?
因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並不常見,臨床醫師不熟悉、診斷不易,當懷疑是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時,往往很嚴重了;且因缺乏好的治療藥物,所以這是一個極為可怕的腦炎,感染者僅很少數人能存活,儘管活下來,也可能造成腦部損傷。
台灣疾管署資料顯示,目前藥物用於治療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的效益並不明確;美國CDC則指出,有證據表明某些抗細菌藥物可能有效,但仍在學習如何使用以達效益。
Q9.為什麼政府不公布業者名稱?
公布業者名稱是具有裁罰性、影響名譽的處分,屬於行政罰法第2條第3款所定的行政罰類型。目前傳染病防治法並無相關法源支持公布業者名稱的的行政罰,因此依法不能公布。若地方政府自治條例另有規範,則依地方政府權責決定是否公布。
根據疾管署新聞稿,目前請業者提供7月21日至8月9日曾到該場域的民眾名冊,由地方政府進行追蹤自最後一次暴露後14天。
公衛專家指出,公布業者名稱應有目的,如果已經可以掌握該場所的民眾,即可列冊追蹤,無須再公布業者名稱,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此外,目前為止該業者的水體檢驗報告尚未出爐,該場所與此次病例之間的因果關係還沒辦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