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薩紀錄片到政大】盲目的愛跟恨,在社群平台都會帶來民主損害

【瑞薩紀錄片到政大】盲目的愛跟恨,在社群平台都會帶來民主損害

記者黃𦲽湄/報導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於10月30日至國立政治大學播映其獨家取得版權的紀錄片《A Thousand Cuts》,講述諾貝爾獎得主瑪麗亞.瑞薩(Maria Ressa)與她所創辦的菲律賓獨立新聞機構《Rappler》如何在假訊息肆虐的艱困環境下與極權政府對抗,維護新聞自由,守護民主。映後也邀請了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王亞維主持,與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黃兆徽、《報導者》總編輯方德琳以及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劉昌德進行座談。

此部紀錄片反映現今新聞記者面臨的巨大挑戰,不僅要守住新聞自由的底線,報導真相,除了要爬梳網路世界龐雜的資料、對抗演算法與酸民,更要面臨國家機器的壓迫,甚至是人身自由的安全。劉昌德呼籲,除了看到菲律賓的問題,也要回頭思考台灣現況。

圖說:由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主辦的瑞薩紀錄片《A Thousand Cuts》,10月30日於政大傳院劇場舉辦校園特映場,映後邀請政大傳院教授劉昌德(右起)、政大傳院副教授王亞維、《報導者》總編輯方德琳、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黃兆徽進行座談。(攝影陳彥廷)

圖說:政大傳院副教授王亞維提醒與會觀眾,言論自由與民主制度都非常需要呵護與維繫。(攝影陳彥廷)

圖說:《報導者》總編輯方德琳說自己在看《A thousand Cuts》時,有很強烈的帶入感,也深感當代新聞工作者的多面向困境。(攝影陳彥廷)

《Rappler》經驗的省思:如何靠事實查核遏止假訊息?

 「瑞薩到底哪裡來的勇氣與信念,讓她遇到挫折也打死不退。」同為記者的方德琳在座談開始就忍不住驚嘆。她認為,台灣目前沒有像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一樣殘暴的政權,但台灣人與菲律賓相同,都生活在社群媒體發達的社會。「社群媒體使得傳統媒體的信任度下降,公共討論的空間看起來變大,但事實上是限縮的,變成簡單化且立場對立。」

黃兆徽分享,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與《Rappler》同為國際事實查核聯盟(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成員,也有不少被貼標籤或遭受謾罵的經歷,「會有人質疑『你憑什麼說這是真的、這是假的?』」她強調,事實查核中心只查核「事實」,不查核「意見」,期望靠事實查核遏止假訊息傳播,但經歷疫情、俄烏戰爭之後,假訊息已非單純對錯之非,更多是帶風向的誤導訊息,也讓事實查核面臨極限。

王亞維分享,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於2023年所發布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中,台灣在亞洲國家中名列前茅,排名第35,為此更堅定地表示,目前的言論自由與民主制度都非常需要呵護與維繫,「勇於對抗不實言論與民粹操弄,還要勇於提出對極端化言論的質疑。」

政府買新聞的挑戰:一場點擊率與第四權的戰爭

座談中,劉昌德引用丹麥影集《權力的堡壘》作為補充,劇中電視台的總編輯因為收視率,答應首相辦公室擁有「新聞最後編輯權」,談到如今新聞自由的戰爭,「在菲律賓打的是國家民粹政治和新聞自由的戰爭,而在歐美和台灣,我們打的是收視率、點擊率與媒體新聞自由的戰爭。」

商業置入的問題是當代新聞自由的挑戰之一。黃兆徽說道,買新聞之外,要求看稿甚至直接改稿,「當政府機關已經習慣用買新聞來呈現他想要的風向,這也會讓政府或企業覺得好像可以利用新聞操控。」方德琳也分享採訪政府機關的經驗,「他們想要藉由資訊的揭露,到底要全部揭露還是部分揭露,來管控風向。」

圖說:政大傳院教授劉昌德引用丹麥影集《權力的堡壘》劇情,某些國家的新聞工作者要用性命保護新聞自由,在某些國家卻成為金錢交易。(攝影陳彥廷)

圖說: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黃兆徽希望透過此片呼籲聽眾,除了小心大政府,如今更要警覺科技巨頭與生成式AI對新聞自由的威脅。(攝影陳彥廷)

社群媒體的隱憂:科技巨頭與演算法該承擔什麼?

實質的大政府(Big government)時代已然退場,現今最大的困境其實是科技巨頭(Big Tech)與平台上的假訊息和認知作戰。黃兆徽說:「惡意政權會利用言論自由的環境,製造假訊息、做認知操縱,這是對言論自由很大的傷害。」 若要在社群平台進行管制,更會引起人們對言論自由的疑慮。「只要提到管制,就會有人覺得這是不是言論審查?」黃兆徽無奈說道。

方德琳提到,其實《報導者》受臉書演算法的影響非常大。相較去年,今年3至5月的觸及率下降至大約25%。而他們所發佈的報導底下,也會有網友留言謾罵或帶風向。與創立初期時認真回應每則負面留言並檢討報導相比,如今他們選擇調整心態,將不管好或壞的評論都視作平常,並持續堅守著新聞原則進行報導。

瑞薩在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典禮上也曾呼籲,科技公司有責任制止假訊息的流傳。劉昌德提醒大家,在社交平台上訴諸感情認同,很容易獲得演算法的青睞,但「盲目的愛跟恨,在社群平台都會帶來民主的損害。」只有理性的公共討論才是挽救民主社會的解方,並期待科技公司可以給予理性言論、優質媒體更大的空間,讓「好的言論」可以被看見。

未來青年的聲音:數位中介法、與極權對抗,他們在意什麼?

座談也開放現場提問,並贈送瑞薩自傳《向獨裁者說不》一書作為鼓勵。有聽眾詢問「數位中介服務法爭議事件」,在不違背言論自由的原則下,該怎麼治理假訊息猖獗的社群平台?劉昌德分享,國家給予人民消極的言論自由意指完全的不干涉,會造成如片中各式各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不僅來自國家的控制,也包括市場的力量。他認為,國家可以在政策上進行調整,並利用公共的力量,以保障和促進積極的言論自由,也是應該努力的方向。

也有觀眾詢問,如果「來自一個不民主不自由的地方,還想從事新聞工作,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與自處?」黃兆徽提醒,新聞記者要勇敢但非盲目勇敢,將記者初心謹記於心,未來總會有發揮的時刻。一篇報導難有翻天覆地的改變,黃兆徽堅信地說:「只要每天睡前覺得自己對社會有了一點小貢獻,當天也就值得了,因為一點一滴的累積,在未來就會是很大的改變。」方德琳則用瑞薩的故事回應觀眾:「瑞薩說要用愛面對,但最重要的是她有一群互相支持的夥伴,你也可以找到一群互相支持的夥伴。」

《A Thousand Cuts》瑞薩紀錄片公益放映巡迴起跑

透過瑞薩紀錄片,我們理解了新聞自由的珍貴與重要性。在民主社會中,為了守護真相,調查報導和事實查核尤為重要。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推出「公益巡迴播映計畫」,提供免費放映場次,歡迎各大專院校、高中、社區大學,以此規劃媒體素養相關課程,提案申請到校播映,以偏鄉學校優先。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瑞薩專區:https://tfc-taiwan.org.tw/topic/6647

❤️「看電影護真相」公益播映申請: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6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