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錯誤】網傳「雷雨時切勿在樹下避難,且應立即關閉手機或調至飛航模式...口袋裡的手機正處於天線位置會引雷」?
【部分錯誤】網傳「雷雨時切勿在樹下避難,且應立即關閉手機或調至飛航模式...口袋裡的手機正處於天線位置會引雷」?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4/30版】
一、專家表示,「不要在樹下躲雨」的提醒是正確的,因為空曠地區中的高物或絕緣體尖端確實容易「引雷」。
二、專家表示,「大雨時應立即關閉手機或調到飛航模式避免引雷」說法並不正確,因為手機的功率不大,並不會形成強大電場,放在口袋裡也不會吸引閃電。
如果有人在雷雨中「伸手」或是「舉高」手機,形成突起的尖端,才有可能引雷,但這和手機電磁波無關。
傳言提醒不要在樹下躲雨是正確的,但手機電磁波並不會吸引閃電,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背景
近日網路流傳訊息稱「雷雨時切勿在樹下避難,且應立即關閉手機或調至飛航模式...口袋裡的手機正處於天線位置會引雷」。
此外,部分傳言會搭配一段長度13秒、4人在樹下躲雨遭雷擊的影片一起流傳。
圖1-2:通訊軟體、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一:網傳大雨時不要躲在樹下、手機要關機等,是否正確?
查核中心採訪成功大學物理系教授陳炳志,以及在第2427號查核報告曾就「雷雨中手機電磁波易引雷擊」的傳言採訪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郭政靈。
大雨時不要在樹下躲雨?
陳炳志表示,「不要在樹下躲雨」的提醒是正確的,因為空曠地區中的高物或絕緣體尖端的確容易引雷,這也是都市中的高樓、戶外空曠地區的樹木、人在空曠處撐傘時容易遭雷擊的原因。
大雨時關手機或調飛航模式避免引雷?
陳炳志表示,傳言提及大雨要立即關機等建議,則不正確。手機的功率不大,並不會形成強大電場,放在口袋裡也不會引雷。
不過,陳炳志說,如果有人刻意在大雨時於戶外「伸手」或是「舉高」手機,形成突起的尖端,確實有可能引雷,但這和手機電磁波並沒有任何關係。
郭政靈說明,要產生雲對地閃電,地面的背景電場要至少為1kV/cm,要產生至少1kV(1000伏特)的電壓(位)差,這數量級的電場應該不是手機發話的瓦數(4G為0.2瓦)所產生電磁波的電場擾動能影響的。因此,手機的電磁波不太可能吸引閃電。
郭政靈表示,老式的手機因外觀有「天線」結構,確實容易造成尖端放電,引發雷擊,但這跟突起物體有關,並非是電磁波造成。現在手機都是智慧型手機,外表並沒有「天線」,手機發話功率也很低,不太可能會因為手機本身的電磁波產生強大電場、引發雷擊。
每次雷雨相當於一萬伏電力?
陳炳志表示,傳言說法有多處錯誤,第一,每次雷電的壓差都不同;第二,伏特是「電壓」單位,不是電流單位;第三,物理學上並沒有「電力」這樣的說法,會致人於死的是「電流」而非「電力」。
綜合以上,網傳「不要在樹下躲雨」的提醒是正確的,因為空曠地區中的高物或絕緣體尖端確實容易「引雷」,但「大雨時應立即關閉手機或調到飛航模式避免引雷」說法並不正確,因為手機的功率不大,不會形成強大電場,放在口袋裡也不會吸引閃電。
查核點二:網傳影片原始事件為何?
查核中心將網傳影片擷圖後利用google以圖反搜,可查到國內媒體如《中國時報》、《自由時報》、《TVBS》、《ETtoday》、《三立》等均有報導,2021年3月12日,印度有4名園丁在戶外工作時碰到大雨,跑到樹下躲雨卻遭雷擊,4人接連倒下,其中1人不幸身亡。
若進一步以google搜尋「4 men lightning strike」等關鍵字,可查找到印度媒體如《印度斯坦時報》、《今日印度》的報導,稱監視器拍到4名園丁在樹下躲雨時遭雷擊昏迷的影像,隨後4人被送往醫院搶救,1人身亡。但報導均未提及受害者身上是否有手機,以及手機是否吸引閃電等推測。
補充資料
戶外如何預防雷擊?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的建議,雷雨期間室外沒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包括門廊、涼亭等),應盡快進入安全、封閉的室內環境。因此,戶外活動前應先查看天氣預報,如果顯示會打雷,請延後活動或確保隨時有合適的安全庇護所。
如果被困在戶外,附近也沒有安全的避難所,以下措施可降低被閃電擊中的風險:
1. 立即離開丘陵、山脊或山峰等高地區域。
2. 切勿平躺在地上。建議蹲下呈球狀,低頭,雙手摀住耳朵,這樣做可以保持較低的姿勢,盡量減少與地面的接觸。
3. 遠離高大的結構,例如電線桿和樹木,因為周圍最高的物體最容易吸引閃電。但如果人在森林中,請在較低的樹木附近避難。
4. 切勿使用懸崖或突出的岩石作為庇護所。
5. 遠離高爾夫球場、公園、遊樂場、池塘、湖泊、游泳池和海灘等開放空間及水體,並立即尋求庇護。
6. 遠離導電物體(例如鐵絲網、電線或風車)。
7. 與他人分開。一群人彼此分開,可以減少閃電擊中地面時造成的傷害。
8. 雷雨期間應避免使用敞篷車、摩托車和高爾夫球車等敞篷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