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國民黨及民眾黨立委立法聯手全數通過,從明年1月起不再發放老人津貼、育兒津貼、租屋補貼.....」?
【錯誤】網傳「國民黨及民眾黨立委立法聯手全數通過,從明年1月起不再發放老人津貼、育兒津貼、租屋補貼.....」?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9/27版】
立院新會期20日開議,藍白立委將114年中央總預算案退回程序委員會,目前仍無法排入院會討論。社群開始流傳「藍白聯手全數通過,明年1月不再發放老人津貼、育兒津貼」等訊息。實際情況為何?
一、網傳「退回總預算」的說法實際上是,行政院已將總預算案送交立法院,但立法院沒有將其排入討論,也未進行實質審查,並要求行政院重新編列並送新版預算案;但政院至今並未同意,因此預算審查暫時卡關。
預算審查法定期限為11月底,但往年常到隔年1月才完成三讀,因此目前朝野對預算審查態度屬於動態發展,仍未定案。
二、行政院主計總處、學者指出,假設114年總預算案未如期通過,依據預算法,仍可動用「經常性」與「法定義務」經費。經常性經費包括往年已編列的計畫,如育兒津貼、租屋補貼;法定義務經費則是法律規定的必要支出,如人事費和退休金。
網傳老農年金和老人津貼屬於法定義務支出,育兒津貼和租屋補貼等是延續性計畫,因此不會因預算卡關而凍結。僅有今年新增的計畫需經立法院審議通過才能動支。因此,網傳明年不再發放津貼的說法與事實不符。
三、專家分析,總預算中的法定支出就占有6至7成,即使預算案沒過關,仍可動用大部分經費。若總預算案未能如期通過,對社福預算的影響較小,因大多屬於法定或延續性計畫;但可能衝擊經濟建設計畫,例如今年新增的多項交通建設將因此停擺。
因此,總預算審查目前仍處於動態發展階段,若未能如期通過,政府仍可動用大部分經費,對社福預算的影響也較小;傳言宣稱多項補貼無法發放為「錯誤」訊息。
背景
立法院新會期9月20日開議,國民黨、民眾黨將114年總預算案退回程序委員會。24日程序委員會進行表決,藍白立委再度聯手封殺把總預算案排入院會議程,引發朝野攻防。行政院長卓榮泰27日表示,會盡力跟在野黨溝通,已跟立法院長韓國瑜見面喝過咖啡。
社群平台從9月20日開始大量流傳「國民黨及民眾黨立委今日立法聯手全數通過,從明年1月起,不再對國民發放老人津貼、育兒津貼、租屋補貼、學費學貸補助、老農年金、優惠貸款補助、中低收入戶補助⋯」等訊息。
圖1-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網傳說法的實際狀況是什麼?
總預算案目前仍卡關程序委員會
行政院會8月通過「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前瞻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案」後,交由立院審查。
立法院9月20日開院會時,由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提案,經國民黨、民眾黨立委表決贊成退回程序委員會;而在24日程序委員會上,國民黨立院黨團提案,將總預算案暫緩排入院會討論,且經表決通過。
南台科大財法所特聘教授羅承宗解釋,目前狀況是行政院已送總預算案給立法院,但立法院不審,還喊話行政院要重編再送新版預算案,但政院至今並沒同意,因此形成預算卡關,但距離預算審查期限還有時間,要看朝野如何化解僵局。即使最後今年預算無法通過,仍能依照預算法規定,動支大部分預算。
假設總預算案未如期通過,經常性、法定義務經費仍可正常使用
依照《預算法》第51條規定,「總預算案應於會計年度開始一個月前由立法院議決」,也就是明年度的預算案,應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三讀;若未如期完成三讀,則依《預算法》第54條、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未能依限完成補充規定執行。
行政院主計總處表示,若總預算案未能如期通過,依規定延續的「經常性」、「法定性義務」經費仍能正常運用。意即舊年度已有編列的預算項目,能先正常執行,但新興增列的預算計畫、第一預備金、第二預備金、災害準備金則要等到三讀完成後才能動用,並非所有經費都不能使用。
主計總處指出,雖然法規規定總預算案須在會計年度前一個月完成三讀通過,但實際上能真正如期完成的次數很少。
如近10年,只有3-4次是在正常期限通過,大多是延到下一年初通過。因此,往年都會先動用經常性、法定義務經費,至於新興計畫預算就得等預算案通過後才得使用;儘管過去常未如期完成,但通常立院也會在農曆年前完成三讀,不至於拖到太久,影響到國家施政。
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也說,即使總預算案未在今年審完,明年1月也可依預算法第54條動支大部分預算,不會影響政府運作。
陳國樑解釋,可以動支的的預算大約可分「法定義務支出」及「延續性計畫」兩類,前者是指法律規定的必要支出,如人事費、退休金之類,而後者是指持續進行的施政計畫,可以依照去年的預算規模先動支。只有今年新增計畫,才要立院審議完才能用。
陳國樑說,歷年總預算中「法定義務支出」約佔有6-7成,再加上延續性計畫,可能接近總預算9成,也就是說,即使預算案未過關,實際仍可動支大部分的經費。
圖3:近年法定義務支出約占總預算6-7成/來源:立法院預算中心「112年總預算評估報告」
網傳各類補貼不受預算退回影響
網傳列舉「老農年金、老人津貼、育兒津貼、租屋補貼、學費補助、學貸補助、中低收入戶補助、優惠貸款補助」等多項補助,宣稱會因預算退回而明年無法發放。
不過,經查所列補助或津貼,全屬法定義務支出或延續性計畫,不會因預算卡關而凍結,僅部分延續性經費下的新增計畫無法使用。因此,傳言稱各項補助遭凍結為錯誤訊息。
其中老農年金、老人年金或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均有法律依據,因此屬於「法定義務支出」,只要符合資格就可領取,即使預算沒過關,政府也需依法發給。
而傳言所稱育兒津貼、租屋補貼、學費補助、學貸補助、中低收入戶補助、優惠貸款補助,都是很籠統的說法,每個大項內都含有許多計畫,其中行之有年的「延續性計畫」都能先動支,除非是今年新增預算或新增計畫,才會因預算卡關而無法使用。
以房屋貸款與租金補貼為例,政府編有多項計畫(圖4),其中「300億擴大租金補貼方案」,從2022年延續至今,是一項延續性計畫,即便總預算沒過,明年1月依然可以動用,差別在於今年編列335億,去年編列287億,因此只能比照去年先用287億,其餘部分要等預算過關才能使用。
而「補助農業部青年安居購屋優惠貸款利息」則是今年新增,並非延續性計畫,在今年總預算沒過關前,新編2.2億不能使用。
圖4:近年房屋貸款與租金預算(部分)/來源:立法院預算中心「114年總預算評估報告」
再以育兒津貼為例,自2020年至今,教育部年年均有針對2到6歲幼兒編列預算,也是延續性計畫,即使預算沒過,明年1月也可以動支已編的190億預算。
圖5:近年教育部編列的育兒津貼預算/來源:立法院預算中心「114年總預算評估報告」
預算卡關社福支出影響小,但恐衝擊經濟建設
財政學者陳國樑分析,總預算又可分成政務、國防、經濟、社福等類別,其中社福預算的「法定義務支出」比例最高。意即,一旦預算沒有即時審完,對社福預算影響最小,因大部分是可以先動支的法定義務支出;但對於經濟預算影響很大,因該預算規模龐大,但法定支出相對低,會造成很多新增計畫無法動支,例如新增的交通建設(參考文末補充資料)。
檢視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也可發現除退休與還債支出外,其他各類別預算,以社福預算的「法定義務支出」比例最高。以2023年來說,社福預算編列7154億,有68%為法定義務支出,而經濟預算達4831億,其中僅有19%為法定義務支出。
圖6:近年各類預算的法定義務支出/來源:立法院預算中心「112年總預算評估報告」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張宏林表示,依預算法第54條,即使預算卡關仍然可以動支大部分預算,雖然法律原意是不要造成政府停擺,但這會造成預算未審先用,無法達到立院監督預算的目的。此外,今年編列許多交通軌道建設,都是新增計畫,如果預算卡關也無法進行。
張宏林說,即使政府可以先動支延續性計畫經費,但假設有些預算最後被立委刪減(如租金補貼、育兒津貼),實際可用數額不如預期,造成預算的不確定性,恐會讓公務員不敢先發放。
(記者:許雲凱、馬麗昕;責任編輯:陳偉婷)
補充資料
114年總預算案新增哪些計畫?
查閱主計總處官網公布的114年總預算說明的「歲出部分」(p.29-46),即有列出今年各項新增計畫,以及延續性計畫的新增預算。
例如以「經濟發展支出」這個預算類別來說,單單在交通部主管部分,新增計畫就有:臺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地下化建設計畫70億元、花東地區鐵路雙軌電氣化計畫60億元等5項。
而延續性計畫,但今年新增預算的,則有:省道快速公路改善計畫增列35.5億、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小港林園線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增列31.3億元等5項。
不論新增計畫或新增預算,在今年預算沒審完之前,都無法動支。
圖7:部分今年新增交通建設/來源:主計總處「114年總預算案說明」
〈首圖出處:立法院9/20院會IVOD畫面〉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