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生誤解】網傳「中國爆發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死亡率43%,沒有特效藥」?
【易生誤解】網傳「中國爆發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死亡率43%,沒有特效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12/26版】
一、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不是中國新興傳染病,而是全球皆有的病毒,也是冬季呼吸道傳染病毒之一。感染者症狀多是一般感冒症狀,甚至無症狀,整體死亡率不到1%。
幼兒、年長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有較高的重症風險,須特別注意。
二、媒體報導提及「特定人群感染病毒後死亡率達43%」,該研究是針對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感染hMPV、RSV病毒100天後致死率,不是泛指一般健康者。
三、近期中國監測資料顯示,14歲以下感染hMPV者有增加趨勢。但台灣監測數字顯示,近2個月均沒有檢出hMPV病毒,是低度流行,近期民眾反而要留意流感病毒。
近期中國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有升溫跡象,但此病毒廣泛存在全球,且傳言誤導此病毒死亡率高,是引人誤解的錯誤訊息。
背景
近期有媒體報導,中國入冬以來「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中國稱人類偏肺病毒)疫情升溫,死亡率高、無藥醫。部分媒體也引述毒理學專家招明威的臉書貼文稱,中國最近出現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據說某一特定人群在感染人類偏肺病毒後,它的死亡率高達43%。
圖1-2:媒體報導擷圖
查核
查核點一:什麼是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死亡率高達43%嗎?
「人類間質肺炎病毒」不是新興病毒 整體死亡率不到1%
(一)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員、成大醫院小兒科醫師齊嘉鈺說,傳言提及「人類偏肺病毒」,台灣叫做「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它不是新的疾病,台灣本來就有此病毒存在,是社區呼吸道病毒之一。
齊嘉鈺說,根據台灣2013-2023年的流行病學調查,過去10年間,hMPV病毒在台灣主要流行季節是從冬天到初春。然而,感染此病毒的病患絕大部分症狀都很輕微,像是咳嗽、發燒常見感冒症狀,或是無症狀。
至於它的重症率及死亡率是多少?齊嘉鈺指出,目前台灣沒有特別的研究報告,不過從國外的資料來看,整體死亡率不到1%。比較要注意的是高風險族群感染致死率會比較高,如肺部功能不全的早產兒、心臟病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癌症病患、免疫功能低下者。
(二)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hMPV是呼吸道傳染病病毒,傳染途徑是飛沫或接觸傳染,其症狀表現就像一般感冒,鼻塞、流鼻水、咳嗽﹑發燒等,有些人甚至無症狀,過去也有研究發現,大多數初次感染報吿發生在5歲以前,且終生都可能重複感染,但症狀通常輕微。根據美國CDC的說法,感染hMPV者,大部分在一週內症狀就會緩解、無須特別治療。
林詠青說,感染hMPV後重症(併發肺炎、支氣管炎而需要住院者)的高風險群為幼兒、年長者、免疫力不全的人,也可能有死亡風險。但hMPV的重症死亡風險,大概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或流感差不多。
死亡率43%是針對造血幹細胞移植者 不能推及一般民眾
媒體報導「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在某特定族群率高達43%」。經查證,此數據來自美國國衛院2013年的一篇醫學研究報告,研究團隊是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癌症研究中心。
根據齊嘉鈺和林詠青的解釋,此篇研究報告是針對嚴重免疫功能低下的造血幹細胞移植者,採檢病患在幹細胞移植前後11天感染hMPV、RSV病毒情形,再去計算此族群感染者100天的死亡率。研究結果指出,此族群感染後100天死亡率均為 43%。此族群本來就可能是罹患惡性腫瘤或有先天或後天的免疫問題,並不是泛指所有人感染hMPV後死亡率均高。
齊嘉鈺也說,此報告其實提醒特殊族群感染此呼吸道病毒的死亡率不容忽視,應提高警覺。但是,這個數據不能直接外推到一般人感染後的死亡率,免疫功能、心肺功能正常者,感染後的死亡率是低於1%。
查核點二:中國及台灣的人類間質肺炎疫情現狀
中國14歲以下感染者升高 但台灣近2個月皆無檢出
林詠青表示,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資料,近期14歲以下人類間質肺炎病毒陽性率呈波動上升趨勢,北部省份上升趨勢明顯。不過,hMPV並非異軍突起,而是普遍存在於全球的病毒,在冬季和早春季節很常見。
林詠青也說,依據台灣社區合約實驗室監測資料,近2個月均沒有檢出hMPV病毒。近4週的監測資料前三名是流感病毒(37.4%)、腺病毒(20.1%)、呼吸道融合病毒(18%),由此也可知道,hMPV在台灣是非常低度的流行。
林詠青說,冬天本來就是呼吸道病毒傳播的流行季節,除了hMPV,還有流感、新冠等病毒威脅,民眾平常就應注意手部衛生,減少接觸感染者、避免到人多擁擠、通風不良場所,高風險者更要注意。
補充資料
人類間質肺炎病毒以改善症狀的支持性治療為主
中國醫藥大學感染管制中心主任黃高彬112年8月在感染醫學雜誌的文章指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的治療以改善症狀的支持性治療為主,例如退燒藥、止咳藥、保持充足水分攝取來緩解症狀。對於嚴重病例,如發生呼吸窘迫等症狀,可能需要住院,給予氧氣療法、人工呼吸機輔助等維持病人呼吸和血氧。
黃高彬的文章也指出,接種疫苗是預防的方式之一,目前已經有一些疫苗開發中。
(記者:馬麗昕、陳偉婷;責任編輯:陳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