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媒體報導「一張圖測視力!這4碼=眼睛超健康」?

【錯誤】媒體報導「一張圖測視力!這4碼=眼睛超健康」?

事實查核報告#104
媒體報導「一張圖測視力!這4碼=眼睛超健康」?
發布日期/2019年6月17日

經查:

此圖片並未在眼科醫學上使用,並非檢測視力狀況的工具。因此為「錯誤」訊息。

圖文版(可左右滑動)

背景

「眼科醫生視力權威檢測」圖在媒體、內容農場轉發並在臉書社團流傳,此圖聲稱受試者在圖片中看到不同的數字,代表不同的視力狀況:看到3246,是近視加散光;看到3240,是散光不近視;看到1246,是近視不散光;而看到1240,則代表眼睛相當健康。


圖1:臉書社團流傳訊息擷圖


圖2:媒體報導擷圖


圖3:媒體報導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圖片是否有醫學上的視力檢測效果?

(一)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眼科主任林人傑醫師表示:

此圖類似於臨床醫學所使用的「亂點立體圖」,但是亂點立體圖適用於檢測雙眼視差大,或立體感不佳,並非如圖中所述「能用來測量近視、遠視或散光等不同的視力狀態。」

(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部主任蔡宜倫表示:

眼科醫學並未使用這張圖來測量視力狀況。中興院區眼科部醫師相互討論,初步觀察表示,看到的數字與內容所述的視力狀態不符,因此這張圖無法作為視力檢測的工具。

蔡宜倫補充,民眾如果想在家自行測量視力,建議以目前醫學上標準的視力檢查表作為參考,但準確的數據還是應該要經由電腦驗光的方式得知。

爭議點二、為何每個人都能看到不同的數字?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陳建中教授說明,此圖並非視錯覺,那四個數字的確就在圖片中。但因為圖片經過設計,不同數字帶有不同的空間頻率,加上每個人對不同空間頻率下的敏感程度也有差異,所以每個人才會看到不同的數字。

為了理解此議題,需要說明以下專有名詞:

對比度:物體本身的顏色、亮度和背景顏色、亮度的關係。物體本身和背景的差別越大,對比度越高。例如:黑白分明的對比度是100%。

視角:將瞳孔視為一點,由此點與物體兩端(或空間兩端)連線之夾角。

空間頻率(spatial frequency):光度變化的數量除以視角,或是說「每單位的空間距離內,有多少的明暗對比?」如果對比的數量足夠高,線條數量越多,越不容易分辨。因過多線條的話,會被看成一整片連續的圖案。

對比敏感函數(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我們的對比敏感度會根據空間頻率的不同,有所變動。例如:在眼科診所接受的視力檢查(Landolt-C測試),就是測驗人的對比敏感度函數的上限。(測試能不能看清C的缺口。能看清的缺口越小,能看見的空間頻率越高)

陳建中說明,對比敏感度會受到空間頻率的影響,而人只有在空間頻率最合適的時候,能看見低對比度圖片中的數字。如果一個人站在不同的距離看這張圖片,就可以看到不同數字。

陳建中表示,一個人站在不同的距離看同一張圖,會影響到視角的大小。站的越近,視角越大,空間頻率越低;站的越遠,視角越小,空間頻率越高。只要視角變化,空間頻率也會跟著變化,因此能看見各個空間頻率裡的數字。

陳建中指出,在同樣的觀測距離下看同一張圖的固定條件下,每個人最敏感的空間頻率,也會因為眼球的光學性質不同,比如有近視、散光的人對空間頻率高的訊息敏感度比較弱,看到的結果會跟其他人不同。

因此,這張圖可以拿來當作理解空間頻率的範例,但不能用來看到的圖案數字來反推眼睛的健康程度,也不能當作檢測視力的工具。由於這張圖片經過特殊的設計,不管是誰,只要將圖片調整到合適的距離,就能看到各組不同的數字。

結論

一、此圖片並非眼科醫學臨床診斷上使用之圖片,無法檢測視力狀況。

二、看到的數字不同是因為每個人的對比敏感度不同,所以會看見不同空間頻率帶有的數字訊息。只要觀看距離合適,每個人都能看見所有的數字。

因此,「一張圖測視力!這4碼=眼睛超健康」為「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

亂點立體

 

<首圖來源:Unsplash;作者:Dmitry Ratush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