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錯誤】網傳影片「在腳上有一個化血栓的開關,打開它就可以預防血栓...每天勾腳、壓腳背十秒鐘,就可以預防心肌梗塞、腦中風」?
【部分錯誤】網傳影片「在腳上有一個化血栓的開關,打開它就可以預防血栓...每天勾腳、壓腳背十秒鐘,就可以預防心肌梗塞、腦中風」?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7/28版】
一、傳言宣稱的「勾腳、壓腳背」動作,僅可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降低下肢靜脈栓塞風險,但無法預防跟動脈相關的心肌梗塞、腦中風,或其它上肢部位栓塞。
二、醫師提醒,若民眾已有深層靜脈栓塞風險,並不建議做影片動作。
三、專家指出,預防血栓的適當方法為控制體重、預防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脂)以及控制膽固醇數值,並且多多運動,避免長時間久站、久坐。
網傳影片動作僅能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卻過度放大功效,誤導該動作可預防心肌梗塞與腦中風,為「部分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疫情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背景
社群平台與通訊群組流傳一支影片,搭配文字訊息指稱:「這個動作可以救很多人」
影片中為一名穿著白袍的男子,宣稱:
「這個動作可以救很多人。...血栓是很致命的,堵在哪裡都很危險,堵在頭上,就是腦梗,堵在心臟,就是心梗。學會這個動作,不要等有了血栓再來做,而是提前做這個動作來預防血栓,在腳上有一個化血栓的開關,打開它就可以預防血栓,只需要一個動作即可。這個小動作啦,就是勾繃腳,每天只要十秒鐘就可以預防血栓。通過這樣勾腳、繃腳,就可以像起到像泵一樣的作用,增強下肢的血液循環。具體的方法是,下著自然伸展,用盡全力的勾腳十秒鐘,再用盡全力了繃腳,反覆進行,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越多越好,每次勾腳、繃腳,要盡量達到最大的幅度,雙腳同時做效果更加。」
其中,「繃腳」為腳背下壓的動作,「腦梗」在台灣多稱為「腦中風」,「心梗」則為「心肌梗塞」。
圖1: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圖2: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圖3:通訊群組傳言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宣稱「每天花十秒鐘勾腳、繃腳,就可以增強下肢的血液循環,預防血栓、防止腦中風、心肌梗塞」,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採訪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部部長裴育晟。裴育晟表示,傳言提到的動作,為「ankle pumping」( 腳踝幫浦運動),可能可以用來預防下肢的深部靜脈栓塞(deep venous thrombosis,簡稱DVT)。不過,人體可能產生血栓的部位很多,這個動作並無法預防大腦、心臟或其它上肢的栓塞。
裴育晟說,深度靜脈栓塞又稱為「經濟艙症候群」,因為它常發生在坐長途飛機、活動空間有限的人身上,如果在長途旅程中,無法起來走動,就可做腳踝幫浦運動,來避免發生深度靜脈栓塞。
(二)查核中心採訪長庚中醫針傷科醫師曾珠堯。曾珠堯表示,這個傳言建議的方法,僅可用來預防「下肢血栓」,但對於上半身的血栓,如傳言提及的心肌梗塞、腦中風等,並無明顯預防效果。
曾珠堯說明,下肢血栓常發生在久坐久站、下肢不動者,例如長途車程、長途坐飛機、臥床、缺乏運動的人,這些族群者,由於下肢缺乏活動,血液回流不好。
曾珠堯進一步說明,傳言稱「每天只做十秒鐘就能產生效果」的效果有限。
(三)查核中心採訪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陳玠宇。陳玠宇表示,網傳影片中的動作與預防心肌梗塞、腦中風血栓完全沒關係。
爭議點二、民眾在何種情況可採取「勾腳、壓腳背」動作?哪些情況不適宜使用此動作?
(一)陳玠宇,沒有深層靜脈栓塞風險的民眾,若缺乏活動時,做網傳影片中的動作,可幫助促進下肢血液循環。但如果民眾本身高風險族群,比如長期久站久坐、長期臥床、有靜脈曲張、有靜脈栓塞風險等,當自己覺得下肢腫脹悶痛,應儘速就醫,不要做網傳影片中的動作,也不建議按摩,以免在自己已有靜脈血栓而不自知的狀況下,造成血栓脫離,導致肺栓塞,危急自身性命。
陳玠宇表示,對於靜脈栓塞的危險族群,甚至已經有靜脈曲張合併有血栓症狀者,就不建議做這個動作,因為如果民眾已經有深層靜脈栓塞,做這個動作反而可能使血栓脫落,讓血栓回流至心臟及肺動脈,進而導致肺動脈栓塞,甚至造成生命危險。
陳玠宇說明,深層靜脈栓塞的成因是,血液累積在下肢,加上血液過度濃稠淤積所致。其危險族群包括長期久坐久站者或臥床者、搭乘長途飛機者、肥胖者、三高族群、使用類固醇或女性荷爾蒙的特殊族群、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如抗磷脂質症候群)、下肢骨折開刀的病患、抽煙族群或癌症患者等。這些族群的血液較濃稠且滯留淤積,因此形成血栓的風險較高。
(二)曾珠堯說明,有的醫師會建議長途旅行者在車上做勾腳尖、壓腳背的動作,讓小腿肚收縮,幫助經脈血液擠壓回流心臟,以避免下肢發生血栓。而活動量正常的民眾來說,沒有必要去做傳言建議的作法來避免下肢血栓,正常走路、上下樓梯時,小腿肚都會收縮,血液也會順利回流,無須另外勾腳尖、壓腳背。
爭議點三、預防血栓的建議作法為何?
(一)陳玠宇,真正要預防血栓,第一要點是減重,因為肥胖會有許多併發症,提高血栓風險;第二是控制三高,高血糖、高膽固醇都容易使血液黏稠度提高,血栓的風險也較高;第三則是適度活動,不能因為工作或其它因素而長時間久坐,這將導致下肢循環變差,提高下肢血栓風險。
(二)曾珠堯說,預防血栓的方法,不外乎控制飲食,不要過油,不要吃太刺激性食物,規律運動,保持身心愉快。血栓最大的併發症是腦中風或心肌梗塞,三高是很大的危險因子,因此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以及高膽固醇者,更須注意數值控制。
曾珠堯進一步說,要預防下肢血栓,可注意不要穿太緊的褲子,不要長時間站立也不要長時間坐著,如果須要長時間站立,儘量適當走動、每兩小時坐下休息,反之,如果要長時間坐著,也要每一到兩小時站起來走動。
(三)裴育晟說明,血栓不會只發生在靜脈,更要注意的是要防止發生在動脈的栓塞,例如心肌梗塞、腦中風,均是動脈發生栓塞。如果要預防血栓,最重要的還是預防三高,維持良好的血糖、血壓與膽固醇數值,並且多多運動。
結論
一、傳言宣稱的「勾腳、壓腳背」動作,僅可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降低下肢靜脈栓塞風險,但無法預防跟動脈相關的心肌梗塞、腦中風,或其它上肢部位栓塞。
二、醫師提醒,若民眾已有深層靜脈栓塞風險,並不建議做影片動作。
三、專家指出,預防血栓的適當方法為控制體重、預防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脂)以及控制膽固醇數值,並且多多運動,避免長時間久站、久坐。
網傳影片動作僅能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卻過度放大功效,誤導該動作可預防心肌梗塞與腦中風,為「部分錯誤」訊息。
補充資料
爭議點:深層靜脈栓塞的成因為何?如何治療?
陳玠宇說明,深層靜脈栓塞的成因是,血液累積在下肢,加上血液過度濃稠淤積所致。其危險族群包括長期久坐久站者或臥床者、搭乘長途飛機者、肥胖者、三高族群、使用類固醇或女性荷爾蒙的特殊族群、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如抗磷脂質症候群)、下肢骨折開刀的病患、抽煙族群或癌症患者等。這些族群的血液較濃稠且滯留淤積,因此形成血栓的風險較高。
陳玠宇說,臨床上,如果病人因腳水腫、腳部脹痛而就醫,醫生就會懷疑下肢有靜脈栓塞的問題,此時醫生除了安排病患血管超音波檢查,也會以「霍曼氏檢查」(Homan's test)來幫病人觸診。霍曼氏檢查的動作與網傳影片中的動作類似,讓病人躺下,抬起腳,腳尖網上勾,醫師會按壓病人小腿,觀察病人有無疼痛的狀況,藉此評估病人是否有罹患靜脈栓塞的高度風險。值得注意的是,臨床上的檢查也不會讓病患多次重覆該動作,以免造成血栓脫離增加肺栓塞風險;若有深層靜脈栓塞,也必須服用抗凝血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