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蚊子吸血時不能拍打,觸角會留在皮膚裡干擾人體,還會傳播傳染病」?
【錯誤】網傳「蚊子吸血時不能拍打,觸角會留在皮膚裡干擾人體,還會傳播傳染病」?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2/22版】
一、專家表示,吸血時刺入人體的是「口針」不是「觸角」,口針不容易斷裂在人體內,如果斷裂而留在皮膚內,也不影響人體健康。
二、專家表示,蚊子傳播的疾病如登革熱、日本腦炎、屈公病、瘧疾等,是經由蚊子在叮咬時,透過蚊子唾液傳播,而台灣已無個案的血絲蟲,是躲在蚊子口鞘內,在蚊子叮咬後,絲蟲透過傷口鑽入人體。帶病原和寄生蟲的蚊子在叮咬時已傳染給人體。
傳言稱「拍死正在叮咬的蚊子很危險」、「驅趕蚊子,只要讓它不要停留在皮膚上」,是錯誤訊息。
此傳言文章有多處錯誤,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近期流傳一篇文章:
「為什麼在蚊子吸血時不能拍打?很多人都不知道原因!
很多人最討厭過夏天,因為這個季節的蚊蟲最多,幾乎沒有人能在夏天倖免,被叮咬已經成為習慣。
都知道蚊子在叮咬人的時候會吸血,但是大家不明白為何被叮咬時不能拍打蚊子,這一點讓很多人疑惑。
據說這是因為蚊子在叮咬人時,會把自己的觸角直接刺入皮膚內,若是此時選擇拍死蚊子的話,很可能它的觸角就留在皮膚裡,然後導致人體干擾。
而且蚊子到處叮咬他人,身體內很容易帶著一些病菌,這樣的話病菌也很容易到處傳染。因此才會覺得,被叮咬時靜等它獨自飛走最安全。
可能人體看到的蚊子都比較小,但是在放大鏡下觀察的話,會發現蚊子有六根觸角呢,而且在叮咬皮膚時這幾根觸角全部「依附」在人體皮膚上。
因此拍死叮咬的蚊子是有很大風險的,若是這隻蚊子自身攜帶的有傳染病,那麼人體皮膚就有可能被感染。
所以說最好的方式不是拍死它,而是想辦法把蚊子驅趕掉,只要不停留在皮膚上就好。
既然夏天避免不了蚊蟲的出現,那麼就為防蚊做好準備,現在有很多驅蚊的產品可以利用。
像花露水、蚊香以及電子驅蚊拍等等,都可以輕鬆的驅趕蚊子。對了,蚊子一直生活在比較陰暗的環境下,所以平時只要保持室內的環境足夠乾燥衛生,也是可以預防蚊蟲的。
切記被蚊蟲叮咬後不要亂撓,雖然說那種滋味有些難受的,但是跟健康想必都是小事。
很多人就是因為用手抓撓而導致發炎,被蚊蟲咬過的地方大面積的腫脹化膿,簡直是苦不堪言。所以說夏天離不開防蚊產品,再有就是為了保險起見可以穿長袖長褲,儘量不要把皮膚裸露在外面。」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宣稱「蚊子在叮咬人時,會把自己的觸角直接刺入皮膚內,若是此時選擇拍死蚊子的話,很可能它的觸角就留在皮膚裡,導致人體干擾」、「蚊子有六根觸角,而且在叮咬皮膚時這幾根觸角全部依附在人體皮膚上」,是否屬實?
查核中心諮詢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杜武俊、長榮大學生物科技系名譽教授陳錦生。
(一)杜武俊表示,蚊子刺入人體的不是觸角,是口器。蚊子的口器特化成為刺吸式口器,由7個部件組成。會刺入人體部分為「口針」,由一對大顎、一對小顎、上唇、下咽頭斗等6部分組成,而下唇則特化形成口鞘,以包覆口針。吸血時只有「口針」會刺入人體,口鞘彎折於體外。
杜武俊說,蚊子的觸角為2根,不是傳言說的6根觸角。
杜武俊說,拍打正在吸血的蚊蟲,通常把蚊體拍除時,其口針也會跟著拔出來,但是有可能會因為角度或力道問題,其蚊子口針斷裂在人體內。不過沒有看過遺留蚊子口針對人體產生不良健康影響的研究報告,留在皮膚裡的蚊子口針不會影響人體健康。
(二)陳錦生說,傳言中提及的「觸角」,應該是「口針」。蚊子叮咬時,口針刺入皮膚到微血管吸血,人拍打叮咬中的蚊子,應該不容易打斷口器,因為太小,且口針與基部相連,不會留在皮膚中。
綜合以上,蚊子刺入人體的是「口針」,不是「觸角」,口針不容易斷裂在人體內,就算蚊子口針留在皮膚裡,也不影響人體健康。傳言稱「蚊子觸角留在皮膚裡,導致人體干擾」,為錯誤訊息。
爭議點二、傳言稱「拍死叮咬的蚊子是有很大風險的,若是這隻蚊子自身攜帶的有傳染病,那麼人體皮膚就有可能被感染。所以說最好的方式不是拍死它,而是想辦法把蚊子驅趕掉,只要不停留在皮膚上就好」,是否屬實?
(一)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杜武俊說,蚊蟲吸血步驟為:1. 飛到皮膚上、並進行刺探找尋合適的吸血點;2. 口針刺入人體;3. 釋放唾液注入人體;4. 吸食血液;5. 飽血後拉出口針飛離人體。
杜武俊說,吸血的蚊子若體內帶有病毒(登革熱、日本腦炎、屈公病)、瘧原蟲(瘧疾)等傳染性病原,該病原體會在蚊子口針刺進人體後,隨蚊子的唾液進入人體。例如,引起瘧疾的瘧原蟲胞子體會停留在蚊子的唾腺中,隨著蚊子分泌的唾液,一同進入人體。因此,當蚊子已經開始吸食血液時,病原體早就隨唾液進入人體,這時候打不打蚊子都沒有差異。
另一種傳播途徑又不相同。杜武俊說,透過蚊子傳播會造成象皮病的血絲蟲(filariae),會停留在蚊子口針內的口鞘中,當蚊子吸完血將口針拔出來的時候,血絲蟲會趁傷口還未癒合,鑽進人體。不過,台灣在1970年代後就沒有再出現過血絲蟲案例。
杜武俊說,由於被蚊子叮時不會知道這隻蚊子有沒有帶病源,因此根本解決之道還是要隨時做好環境管理,避免蚊蟲孳生;同時做好個人保護、避免被蚊蟲叮。
(二)查核中心諮詢國立台灣大學昆蟲學系副教授蔡志偉。蔡志偉說,蚊子會傳播原蟲(如瘧疾)、病毒等病原,但都是透過蚊子的唾液傳播,不會因為被人拍打而傳播給人。
蔡志偉補充,透過蚊子傳播的絲蟲,是蚊子體內的絲蟲會穿出蚊子的口鞘,再從蚊子叮咬的傷口進入人體。
綜合以上,蚊子傳播的疾病如登革熱、日本腦炎、屈公病、瘧疾等,是經由蚊子的唾液傳播,而血絲蟲是從蚊子叮咬的傷口鑽入人體,台灣從1970年代以來並無血絲蟲個案。傳言稱「拍死叮咬的蚊子有很大的風險」、「這支蚊子帶著病毒,皮膚可能會被感染」等,為錯誤訊息。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2/22版】
一、專家表示,吸血時刺入人體的是「口針」不是「觸角」,口針不容易斷裂在人體內,如果斷裂而留在皮膚內,也不影響人體健康。
二、專家表示,蚊子傳播的疾病如登革熱、日本腦炎、屈公病、瘧疾等,是經由蚊子的唾液傳播,台灣已無個案的血絲蟲,是躲在蚊子的口鞘在蚊子叮咬後,絲蟲鑽入人體。帶病原和寄生蟲的蚊子在叮咬時已傳染給人體,跟拍不拍死無關。
傳言稱「拍死正在叮咬的蚊子很危險」、「驅趕蚊子,只要讓它不要停留在皮膚上」,是錯誤訊息。
因此,為「錯誤」訊息。
補充資料
專家建議的防蚊方式
(一)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杜武俊說,花露水、精油具有驅趕蚊蟲的功效,只是如果噴在皮膚上,其防蚊效果很短暫,可能只有幾分鐘時間;噴在環境中也會很快揮發,效期很短。
杜武俊說,如果要使用防蚊液,建議使用含有敵避(DEET或稱待以妥)、派卡瑞丁(Picaridine)等成分的防蚊液,防蚊效果較佳、保護時間較長。
另外, 杜武俊說,蚊香也具有防蚊效果,只是蚊香含有化學成分,不建議密閉室內使用。
杜武俊說,室內保持足夠乾燥不能預防蚊子進入,只要室內有人體味道,蚊子還是有可能飛進來吸血。室內要防蚊還是應該裝設紗門、紗窗等物理阻隔裝置。
(二)長榮大學生物科技系名譽教授陳錦生說,有些天然忌避劑,如:香茅油、檸檬桉等有防蚊效果,另外一些化學合成的忌避劑,如:敵避、派卡瑞丁等防蚊效果較好。花露水也有防蚊效果,但持續性不好;至於蚊香,如果是傳統的線香,內含天然除蟲菊,對蚊蟲只有擊昏的效果,但沒有殺蟲效果,若內含化學合成除蟲菊,則效果較好。另外,台灣常見的樟腦油則無防蚊效果。
陳錦生說,保持室內乾燥並不能預防蚊蟲進入,但可預防蚊蟲在室內產卵(容器積水處)。較有效的防蚊方法是,室外不要有積水或積水容器、水溝要疏通。
綜合以上,花露水、精油具有短暫驅趕蚊蟲的功效,蚊香若含合成除蟲菊,具有較好的驅蚊效果,但蚊香有化學成份,不建議密閉室內使用。室內保持乾燥不能預防蚊子進入,仍應裝設紗門、紗窗等物理阻隔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