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包裝水的水源可以從瓶蓋分辨。礦泉水源是藍色、自來過濾水是白色、海水是綠色,這是根據政府法規所做的顏色區分」?

【錯誤】網傳「包裝水的水源可以從瓶蓋分辨。礦泉水源是藍色、自來過濾水是白色、海水是綠色,這是根據政府法規所做的顏色區分」?

事實查核報告#1619
網傳「包裝水的水源可以從瓶蓋分辨。礦泉水源是藍色、自來過濾水是白色、海水是綠色,這是根據政府法規所做的顏色區分」?
發布日期/2022年4月13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4/13版】

一、〈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包裝水要明確標示水源別,但並無法規要求要以瓶蓋顏色來區別包裝水水源。

二、網傳影片的原始出處為媒體2014年發布的舊報導,但報導未宣稱「可用包裝水的瓶蓋顏色來區別水源」。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與通訊群組自2022年4月3日起流傳一則訊息,內容為:
「轉載:跟各位分享一個知識,包裝水的水源可以從瓶蓋分辨。礦泉水源是藍色、自來過濾水是白色、海水是綠色,這是根據政府法規所做的顏色區分。」該傳言有時單獨流傳,有時會搭配一支1分56秒的影片。

網傳影片上有字幕:「買礦泉水前 看一下標示說明 以免花了冤枉💰」而影片的內容為:「台北市環保局調查34款包裝水,發現12款包裝水的水是自來水,比率高達3成5,......台北市環保局表示,包裝水的水源可分為自來水、地面水(地表可取得的水如山泉水等)、地下水及海水等4類,不過,這次抽驗發現業者對於水的來源可是標的清清楚楚,只是很多人都不看標示,傻傻分不清楚,還以為包裝水就是礦泉水、山泉水等,根本不知道買的是自來水」

另有版本為:
「根據政府法規,包裝水的水源可以從瓶蓋分辨。
1、礦泉水源是藍色,
2、自來過濾水是白色,
3、海水是綠色」


圖1: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圖2: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稱「包裝水的水源可以從瓶蓋分辨。礦泉水源是藍色、自來過濾水是白色、海水是綠色,這是根據政府法規所做的顏色區分」,台灣法規是否有此規定?

(一)查核中心以「飲用水」、「包裝水」等關鍵字檢索全國法規資料庫,並未看到「以瓶蓋顏色區分水源」的相關法規。

查核中心找到行政院環保署飲用水全球資訊網「包裝或盛裝飲用水管理分工」,根據此頁面說明,包裝水或盛裝水的水源水質管理,由環保單位依〈飲用水管理條例規定管理;包裝水或盛裝水除水源之水質外,其容器、包裝與製造過程之衛生、標示、廣告及水質之查驗,由衛生單位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管理。經檢視,相關法規中均未規定需「以瓶蓋顏色區分水源」。

(二)食藥署表示,台灣並沒有規定用瓶蓋顏色區分水源。

食藥署食品組表示,根據102年9月10日修正公告的「國內生產包裝水及以容器盛裝並直接販售之桶裝水業者應於產品標示中明確標示水源別及水源地點」,販賣供人飲用的包裝水(以密閉容器、單位包裝)及桶裝(以容器直接盛裝)飲用水的業者,應於產品明顯處標示水源別及水源地點。

(三)查核中心採訪台北市環保局。台北市環保局表示,包裝水的識別由衛生單位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管理;而環保單位的法規並沒有規定以瓶蓋顏色標示水源別,而是要求包裝水的水源水質須符合〈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

(四)查核中心致電詢問台灣區飲料工業同業公會,該公會表示,台灣沒有「包裝水須以瓶蓋顏色區分水源」的規定。

(五)查核中心致電詢問包裝水業者,該業者表示,該公司產品並不以瓶蓋顏色區分水源。

(六)查核中心實際走訪便利商店檢視架上陳列的分裝水,其瓶蓋有黑色、綠色、白色、藍色、橘色等各種顏色,但比對包裝上的水源別,瓶蓋顏色與水源別並無關聯。

綜合以上,台灣並無法規要用瓶蓋顏色區別水源,但根據〈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包裝水的包裝上要明確標示水源別與水源地點。

爭議點二、傳言搭配網傳影片,該影片的出處與內容為何?是否提及「包裝水的水源可以從瓶蓋分辨」?

(一)查核中心檢視網傳影片,內容並未提及包裝水的瓶蓋顏色。

影片後有「動新聞」的logo,以關鍵字檢索,找到《蘋果日報》發布於2014年4月22日的報導〈3成5包裝水 來源竟是自來水〉,報導所附的影片與網傳影片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於,網傳影片經加工壓字「買礦泉水前 看一下標示說明 以免花了冤枉💰」並多了Tiktok帳號浮水印,背景音樂也有所不同。

《蘋果日報》報導的內容為:「台北市環保局調查三十四款包裝水,發現十二款以自來水為水源,比率達三成五;該局比較包裝水與自來水價差,最高約兩千五百倍,恐有暴利之嫌。對此,業者喊冤強調,包裝水皆經七至八道過濾去雜質、殺菌等工序,加上包裝、管銷、倉儲、技術設備等費用,絕非暴利。」

報導中並未提及可用包裝水的瓶蓋顏色來區別水源。

(二)查核中心進一步找到轉載《蘋果新聞》影片的Tiktok帳號,該Tiktok影片發布於2022年3月22日,影片長度為1分52秒,影片內容、壓字、背景音樂等均與網傳影片前1分52秒完全相同,而網傳影片的最後4秒為浮水印

查核中心檢視此Tiktok影片的留言,其中一則發布於3月23日的留言稱:「跟各位分享一個知識,包裝水的水源可以從瓶蓋分辨。礦泉水源是藍色、自來過濾水是白色、海水是綠色,這是根據政府法規所做的顏色區分。」該Tiktok帳號則回應:「長知識了🤔謝謝您的分享🙏」

經檢視,該Tiktok的帳號所發布的影片,多轉載自戲劇、電影,不是該頻道原創的內容。

綜合以上,傳言搭配網傳影片,網傳影片的出處為媒體在2014年發布的報導,經網友後製轉載。影片內容、媒體報導均未宣稱「可用包裝水的瓶蓋顏色來區別水源」,此說法來自網友的留言,與原始影片無關。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4/13版】

一、〈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包裝水要明確標示水源別,但並無法規要求要以瓶蓋顏色來區別包裝水水源。

二、網傳影片的原始出處為媒體2014年發布的舊報導,但報導未宣稱「可用包裝水的瓶蓋顏色來區別水源」。

傳言為「錯誤」訊息。

補充資料

補充資料

一、什麼是包裝水?

根據〈飲用水管理條例施行細則〉,包裝飲用水是指包裝礦泉水、包裝蒸餾水、包裝純水或其他以密閉不可復原方式包裝之飲用水;而裝飲用水是指車載水、桶裝水、加水站供水或其他以非屬於密閉不可復原方式包裝之飲用水。

一般消費者在通路購買的瓶裝水、會議用的杯裝水等,屬於「以密閉不可復原方式包裝」,為包裝水。

二、從水源取水到販售給消費者的包裝水,經過何種處理?法規如何規範包裝水的品質?

(一)成功大學永續環境實驗所國際水質研究中心林財富主任說明,目前法規是管理後端,也就是管理消費者購買到的分裝水的內容物,需符合法規要求。

業者從「飲用水源」取水後,會經過各種設備處理、過濾水質,民眾可把業者的設備理解成小型自來水廠,處理過的水均需符合環保單位與衛生單位的要求,才可販售給民眾。

(二)食藥署說明,市售分裝水除了應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對包裝標示的要求,也應符合該法第17條之〈食品中微生物衛生標準〉對大腸桿菌群、糞便性鏈球菌、綠膿桿菌等微生物的限制規定。而水源水質,須安全、衛生,並符合環保署對於水源水質的相關規範。

(三)台北市環保局說明,法令上沒有限制業者使用的水源別為何,只要依法標示水源別、水源地點,並符合〈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即可。

環保署說,水源依常態理解可分為自來說、地面水(地表以上的水,如河川)、地下水(地表以下的水,如礦泉水)或海水(如海洋深層水)。如果包裝水的水源是自來水,因為自來水本來就經管理,因此不會再去特別檢驗水源,但如果是來自地面水、地下水等,則須符合〈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項目包括大腸桿菌密度、濁度、色度、臭度、鉛、鉻......等共50個項目。        

參考資料

包裝或盛裝飲用水管理分工

〈飲用水管理條例〉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

國內生產包裝水及以容器盛裝並直接販售之桶裝水業者應於產品標示中明確標示水源別及水源地點

〈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

〈食品中微生物衛生標準〉

〈飲用水管理條例施行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