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新冠康復者就算已轉陰,不代表體內病毒已消滅,而是進入休眠狀態,一旦抵抗力降低或處於疲勞衰弱狀態,病毒就會重新啟動、攻擊內臟器官,導致死亡」?

【錯誤】網傳「新冠康復者就算已轉陰,不代表體內病毒已消滅,而是進入休眠狀態,一旦抵抗力降低或處於疲勞衰弱狀態,病毒就會重新啟動、攻擊內臟器官,導致死亡」?

事實查核報告#2166
網傳「新冠康復者就算已轉陰,不代表體內病毒已消滅,而是進入休眠狀態,一旦抵抗力降低或處於疲勞衰弱狀態,病毒就會重新啟動、攻擊內臟器官,導致死亡」?
發布日期/2023年2月2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2/2版】

一、感染科醫師表示,目前已知感染後會躲在人體細胞裡的病毒是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愛滋病毒等,這些病毒會潛藏在特定細胞中,當人體免疫比較弱時發動攻擊;不過,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此類病毒會不停複製,尚無科學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會休眠,傳言敘述不正確。

二、專家表示,許多新冠患者康復後,確實會比較容易疲勞,身體也比較虛弱,若立刻從事劇烈運動,有可能會引發不適,但這主要是體能無法負荷所致,並非傳言所稱的「染疫康復後病毒再度活化、入侵心臟」。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通訊軟體1月16日起流傳一段長度為2分46秒的影片,指稱:

「感染新冠病毒痊癒轉陰以後,究竟會有什麼後遺症?這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根據美國醫學研究部門的研究,在感染新冠死亡者死亡幾個小時之後的時間內,對死亡者進行了解剖證明,最長有感染230多天,已經沒有任何陽性檢測的感染紀錄,就是說,表面的所有的檢測都屬於陰性,而不是陽性,但是死亡以後解剖屍體驗證,包括腦部在內,各大臟器器官都存在有新冠病毒,而且是正在複製的活體新冠病毒。

這是國際上對於新冠病毒研究最新的科研成果,這種解剖研究可以證明,是由於內在新冠病毒的存在,導致該患者死亡,所以已經感染新冠病毒轉陰的人員需要注意,表面上感染的新冠已經痊癒,核酸和抗原各項檢測都屬於陰性,並不意味著體內的新冠病毒已經完全被消滅,或者是完全被清除,很有可能是你體內的新冠病毒打不過你身上的抗體和藥物,暫時進入休眠時期和休眠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你的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都會呈現出陰性,但這並不能夠證明你的身體內部已經完全清除了新冠病毒,他們只是處於休眠狀態。休眠狀態下的新冠病毒相當於處於沉睡階段,他們不再複製也不再排毒。一旦你的身體抗體水平下降,或者處於疲勞衰弱的狀態,處於休眠狀態當中的新冠病毒可能會重新啟動、進行複製,攻擊你的內臟器官。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人感染之後,由陽轉陰的人表面上看著好了,沒什麼明顯的症狀了,卻會突然出現死亡的狀況。

近來南寧有一位40來歲的律師,陽轉陰之後幾天去踢球,結果當場猝死。這位40歲的男律師平時身體素質特別好,每年都參加馬拉松比賽,他認為自己很快就已經恢復了,於是就去踢球了,結果人直接猝死。死者因為感染新冠後劇烈運動,引發了心肌炎。

最近南京也出現了悲劇,一位才入職不久,某銀行任職中層的小夥,陽康以後去紫金山攀爬鍛鍊,不幸在紫金山氣喘昏迷,經搶救無效離世。這是因為感染新冠病毒以後,疲勞會給心臟增加額外的負擔和壓力,病毒入侵心臟,嚴重時可能會發生心肌炎、胸膜炎等一系列的疾病。

所以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員,在一年之內都要注意休息,注意增強自己的抵抗力,做好防護和消毒至關重要。」

另外,1月2日起,臉書上也有內容相似的文字版本流傳,傳言稱:「再次強調,陽了以後,最好一個月都不要運動。惜命的兩個月就都別運動。 我們這邊一個男的,10多天了,而且也早就轉陰了,其實那個轉陰只是他鼻腔沒有新冠而已,但是新冠病毒還是潛伏在他體內的,隨時還會繁殖的。 他就跑去打籃球,一身汗。有點頭暈,回來洗澡。打算睡覺,結果洗完澡出來直接暈倒在大廳。送到醫院,剛到醫院就死了。新冠攻擊全身的器官,心臟腎臟肝臟腦袋生殖器官。 肺部它只是順帶的。 像一把刀一樣懸在你的頭頂,有些人轉陰後200多天還在體內檢測出新冠病毒。是那種會複製的那種。這個病毒就是那麼恐怖。」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圖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稱「研究發現,感染230天後體內仍有新冠病毒正在複製且導致患者死亡」、「研究證明,新冠康復者就算已經轉陰,不代表體內病毒已經消滅,而是進入休眠狀態,一旦抵抗力降低,就會活化、攻擊器官,導致死亡」?

傳言中提到的研究是什麼?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協助檢視研究後指出,傳言指的是一篇2022年底發表在「自然」期刊的文章,研究者在44名病患死後驗屍時對多種器官組織,包括呼吸道、非呼吸道器官、血液等,利用許多不同的檢驗方式,找出病毒存在的證據。

該研究中的病故者都沒有接種過新冠疫苗、從感染出現症狀到死亡的時間又分成三組:早期(14天內)、中期(2周至一個月)、晚期(一個月後)。另外,解剖的時間中位數大約是死亡後22小時。

齊嘉鈺說,該研究確實在某些病患死亡後的非呼吸道(如腦部)組織中偵測到病毒基因,甚至培養出病毒。研究者在排除了組織可能受到帶病毒血液的汙染等因素後,認為病患病故後到進行解剖的這一小段時間內組織中仍有活的病毒。不過,
這並不代表這些在死亡組織中的病毒能一直持續無限的複製。

傳言稱「感染230天後體內仍有新冠病毒正在複製且導致患者死亡」是真的嗎?

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王弘毅表示,新冠病毒會攻擊腦部與身體器官,臨床上確實有感染新冠肺炎很長時間無法清除病毒,最後導致死亡的例子;也真的有感染230天死亡後,仍偵測到體內有病毒的例子,但這些大多是免疫力受到影響者,例如正在接受化療的癌症病人、AIDS患者等,一般人並不會如此。

網傳康復者是病毒會進入休眠狀態,新冠病毒會不會休眠?

(一)國泰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崔可忠表示,新冠病毒並沒有所謂的休眠期,目前已知感染後會躲在人體細胞裡的病毒是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愛滋病毒等,這些病毒會潛藏在特定細胞中,當人體免疫比較弱時會發動攻擊。但新冠病毒並不會潛藏在特定細胞裡,目前也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會一直殘留在呼吸道上皮細胞而有清不乾淨的問題。

崔可忠說, 健康人體的免疫能力會維持在一個水平,當抗體出現,殺病毒的能力會很強,目前也沒有證據顯示,人體免疫力把新冠病毒清掉之後,還會因為病毒持續潛伏而復發。但新冠病毒傳染力很強,突破感染的能力也強,不排除有些人會重複感染,但誤以為是之前感染的「復發」。

(二)王弘毅表示,新冠病毒沒有所謂的「休眠期」。有些病毒的確會潛伏在人體,例如帶狀皰疹病毒在潛伏期不會繼續複製,等到人體免疫力下降時才會發作,不過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此類病毒會不停複製,沒有休眠的問題,傳言敘述不正確。

王弘毅表示,有些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後,若是藥物效果不錯,有可能把體內病毒量壓低到偵測不出來的數量,但停藥後病毒又開始複製增長,病毒量再度上升到可偵測到的程度,但這並不是「病毒休眠」導致的;還有另一種可能則是重複感染,卻被誤以為是病毒重新活化。

(三)台大醫學院小兒科特聘教授、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傳言稱「新冠病毒會先休眠再重新跑出來咬你一口」的說法並無實證。他說,臨床上的確出現過新冠病毒在人體內繁殖1至2個月後,才慢慢清除的例子,有人也懷疑新冠病毒清除速度慢才導致長新冠後遺症,但目前並無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有休眠期。

綜合以上,網傳影片提及的研究發現,部分未接種過新冠疫苗的新冠患者病故後到進行解剖的這一小段時間內,組織中仍有活的病毒,但
這並不代表這些在死亡組織中的病毒能一直持續無限的複製。

此外,目前已知感染後會躲在人體細胞裡的病毒是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愛滋病毒等,這些病毒會潛藏在特定細胞中,當人體免疫比較弱時發動攻擊;不過,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此類病毒會不停複製,尚無科學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會休眠,傳言敘述不正確。

爭議點二、傳言稱「染疫後,疲勞會給心臟增加額外的負擔和壓力,病毒入侵心臟,嚴重時可能會發生心肌炎等,感染後一年內都要注意休息」、「染疫後一、兩個月內都不要運動」,是否屬實?新冠康復者需要特別進行身體照護嗎?

(一)王弘毅表示,感染新冠病毒者可能造成器官損傷,如肺功能受損、肺部纖維化,在病毒轉陰後也可能仍因器官損傷而有後遺症;感染後也可能引發心肌炎造成心臟受損,但比例不高,民眾不用太緊張。

王弘毅說明,許多新冠患者康復後,確實會比較容易疲勞,身體也比較虛弱,若立刻從事劇烈運動,有可能會引發不適,但這主要是體能無法負荷所致,並非傳言所指涉的「染疫康復後病毒再度活化、入侵心臟」,因為新冠病毒不會潛伏也沒有休眠期。

他表示,染疫後快篩轉陰並不代表體力已經完全復原,就像感冒、流感初癒,或是剛開完刀的患者,身體狀況還是比較虛弱,並不適合立刻從事馬拉松等高強度運動,建議民眾應評估自身體能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並適度休息。

(二)對於染疫康復後的身體照護,崔可忠表示,對於某些高風險族群來說,染疫後可能對身體器官造成傷害,如引發嚴重肺炎、心肌炎等,也可能有些人產生長期的後遺症,如容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對於這些族群來說,就要特別注意身體照護。但若是一般民眾,染疫康復後就是痊癒了,維持正常健康作息即可,不用過度擔心。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2/2版】

一、感染科醫師表示,目前已知感染後會躲在人體細胞裡的病毒是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愛滋病毒等,這些病毒會潛藏在特定細胞中,當人體免疫比較弱時發動攻擊;不過,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此類病毒會不停複製,尚無科學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會休眠,傳言敘述不正確。

二、專家表示,許多新冠患者康復後,確實會比較容易疲勞,身體也比較虛弱,若立刻從事劇烈運動,有可能會引發不適,但這主要是體能無法負荷所致,並非傳言所稱的「染疫康復後病毒再度活化、入侵心臟」。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