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核工具

當AI加入事實查核 美國杜克記者實驗室:人工判斷仍是關鍵

記者何蕙安/編譯 研究以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進行事實查核的權威機構、美國杜克記者實驗室表示,儘管人工智慧很聰明,但仍不足以成為最終決策者與避免機器特有的重複性錯誤,人類在「自動化新聞學」(Automated journalism)中仍扮演關鍵角色。  美國杜克記者實驗室共同創辦人比爾・亞德爾(Bill Adair)與馬克.史丹瑟(Mark...

美國名人瘋傳「免戴口罩」謠言影片 社群平台急下架

記者何蕙安/編譯    最近美國瘋傳一則影片,迅速被社群平台下架。影片中,一群身穿白袍的醫生在美國最高法院前召開記者會,強調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可以治療新冠病毒、呼籲人們不須戴口罩,現場還有眾議員站台,此影片竟然被美國總統川普、歌手瑪丹娜轉發。

一場Twitter比特幣詐欺騙局,為什麼影響重大?

記者何蕙安/編譯 兩週前驚動全球的Twitter比特幣詐騙,乍看之下只是眾多名人的Twitter帳戶遭駭,背後卻有更深層的資安憂慮。專家們請大家試著思考:儘管今天駭客的目的是詐財,但如果駭客是想掀起戰爭呢?若是想發布不實訊息呢?屆時的影響層面又會有多大? 研究不實訊息與資安的專家們指出,Twitter(下稱「推特」)遭駭事件顯示,駭客有能力發起國際衝突或是散布惡意的不實訊息,...

當「過時」變成「不實」 如何處理變動中的COVID-19訊息?

記者何蕙安/編譯   今年年初在全球爆發的新冠病毒,由於發展快速,相關「事實」持續變動。對此,新聞媒體與查核機構應該要建立一個透明的編輯準則,在提及重要醫學建議時附上日期,提醒讀者資訊可能變動,並即時補充最新資訊,確保過時的資訊不繼續在網路或社群平台上流竄,變成不實訊息。   新冠病毒是否會經由氣膠傳播(Aerosol)?民眾倒底該不該戴口罩?止痛藥布洛芬(Ibuprofen)...

不實訊息也會「跟風」 從212篇COVID-19查核報告看謠言怎突變

文/李怡志(世新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 2020年的COVID-19疫情,從中國武漢蔓延到全球,成為全球性緊急事件。在病毒傳播的過程中,不實訊息也跟隨著病毒傳播,延燒到全球。 筆者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合作,以1月23日到6月2日,發布的212篇查核報告為素材,分析疫情的不實訊息,透過類別、提及地點、語言、識讀方式、冠名與否、查核難度、內容形式、出現平台等方式,將在台灣流傳的不實訊息一一標記,...

不實訊息如何蔓延?新冠肺炎不實訊息產生的社會分析

文/葉乃靜(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專任教授) 不實訊息常隨著社會發展變遷而出現,了解不實訊息出現時的社會脈絡,有助於理解不實訊息的樣態及與社會發展的關係。本文分析台灣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核之流傳的新冠肺炎相關不實訊息,輔以當時社會發生的大事紀,希望讓讀者了解,不實訊息的出現與社會事件的關係,以更認識不實訊息,當看到不實訊息時,能有留意、辨識、懷疑的能力。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謠言拼裝車 影音內容農場再進化

記者馬麗昕/報導 聳動的標題、雜亂的畫面比例、被麥克風擋住嘴型的主播、經變聲的旁白聲音,近日流傳的一則內容農場影片,封面斗大標題指稱「國際法庭投入調察台司法!國會通過廢除陳菊資格 重新調查大選做票」,但點進影片,畫面切割凌亂,全長10分鐘的旁白內容和標題毫無關聯。 影音內容農場揮別過往,將互不相關的標題、畫面及聲音快速組裝成一部「謠言拼裝車」,以新面貌重整上路。 告別Google語音...

【查核線上】政治查核和網路訊息查證該分割嗎? 資深歐美查核員激辯

記者何蕙安/報導   美國是「事實查核」(Fact-Checking)的發源地,歐美的事實查核組織主要是著重查核政治人物的言行和政策領域,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查證網路熱傳的不實訊息,也成為查核組織的工作之一。歐美查核組織日前在全球事實查核峰會,熱烈激辯這兩個查核項目孰輕孰重。 這場研討會名為《房間裡的大象》(The elephant in the room),意思是指儘管問題嚴峻且明顯,...

中國官媒的疫情敘事三部曲:報導正面新聞、改寫故事、廣告宣傳

記者何蕙安/編譯 美國史丹佛大學網路觀測計畫(Stanford Internet Observatory,簡稱SIO)日前在《不實訊息評論》發布研究指出,中國官媒在新冠疫情期間,透過「在Facebook大量發布正面報導」、「逐步改寫故事與說詞」、「以廣告觸及更多讀者」等三個手段,向海外宣傳中國版的新冠故事。 「很多國家都會透過國營媒體推廣其觀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