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核工具

【謠言風向球】公開資料變祕密文件?拆穿陰謀論傳言的造謠手法

記者陳璽安;主編陳慧敏、陳偉婷 隨著時序入冬,進入流感好發季節,加上近期中國肺炎疫情頻傳,也讓傳染病相關的傳言不脛而走。查核中心觀察,近期有多則跟中國疫情相關的傳言,部分傳言過度渲染疫情;另有一部分傳言是將北京例行公開資訊講成「低調承認」、「被迫公開」。

【查核開箱文】網傳「暗網流出監聽文件」 查核中心追查報告

記者陳慧敏、曾慧雯、馬麗昕、許雲凱;主編陳偉婷 12月6日凌晨,一個匿名帳號在「爆料公社」網站貼文,宣稱「國人遭監控!暗網驚現高價出售情治機關偵控數據」,並貼出9張國安、警政單位的「監聽名單」,跨黨派立委、議員及助理、中央或地方政府官員、退役軍人及部分國外使館派駐台灣人員赫然在列,他們的職稱、電話等個人資訊也一覽無遺。 名單詳細列出通訊監察的申請單位、文號,看似增添此文件的可信度;...

【謠言風向球】2024年選務謠言劇本大公開 一起事先掌握謠言套路

記者陳璽安;美編卓育麟;主編陳慧敏 台灣總統大選倒數一個月,社群平台與通訊軟體開始出現各種關於選務的不實訊息。 查核中心自成立已來,已經歷過2020年總統大選、2020年高雄罷免投票、2021年公投以及2022年九合一選舉。每一場選舉,從選舉前到選舉後,查核中心都儘可能地追查每一則傳言,透過爬梳資料、採訪專家、整理法規等,多管齊下地釐清資訊並發布成查核報告,為公眾解惑與闢謠。

【謠言風向球】提防作票陰謀論 掌握4種作票謠言樣態

記者陳璽安、陳慧敏;主編陳偉婷 2024年總統選舉一個月倒數,查核中心觀測到,近日出現「作票」傳言,而這是台灣重大選舉前夕都會出現的「經典」傳言。監督選務工作的公平和獨立是所有選民的職責與權利,也是民主社會的重要機制,而「作票」假訊息則是以造假訊息,攻擊民主社會公民對投票公平的可信度和信心,傷害民主社會最重要的根基。

【謠言風向球】賴清德說藍白合是對的組合? AI變造影片現身台灣總統選戰

記者陳璽安、陳慧敏;主編陳偉婷 台灣總統選舉選情在11月峰迴路轉,先是藍白宣示合作,後又因民調解讀歧異而破局,藍白合不合是近期最熱的政治議題。日前,Youtube出現「賴清德回應藍白合」影片,內容出現賴清德說「不管藍或白都是台灣的民意主流」等,這支影像迅速被執法單位偵辨,在還沒熱傳前就被平台下架。

【謠言風向球】黴漿菌「入侵」台灣和校園? 小心製造恐慌的媒體報導

記者陳偉婷報導;主編陳慧敏 近期媒體關注中國兒童肺炎疫情,中國醫院塞爆、候診到凌晨、重啟方艙等新聞頻傳;台灣疾管署也連日針對中國呼吸道疫情提出警訊,除了機場港埠檢疫站全面提高警覺,也發布醫界通函提醒醫師注意,看診要確實詢問確認旅遊史、職業、接觸史及群聚等資訊,對未知的肺炎疫情嚴陣以待。 傳言的世界即時呼應民眾的焦慮。查核中心觀察,近期一則「黴漿菌入侵台灣、專侵襲肺部」的傳言,...

【謠言風向球】親中港媒製造台灣發酵 「豬肉抽查含萊劑」每逢選舉就重來

記者馬麗昕、陳慧敏;主編陳偉婷 2024總統大選將近,查核中心觀測到,近期食安、治安、生活類謠言在台灣民眾的通訊群組持續熱傳,可能造成不安、焦慮。其中,一則從2021年起由親中港媒發動的食安假訊息,稱香港抽查台灣豬肉含有瘦肉精,近期又捲土重來,營造台灣食安不安、政府把關失靈的氛圍。 值得關注的是,這則「2021年香港媒體抽驗台灣豬肉製品」傳言,先有親中港媒「主動」查驗市售肉品後發布新聞內容...

【謠言風向球】蒲亭又被報導「賜死」啦! 看到沒有可靠來源的報導先存疑

馬麗昕/報導;陳偉婷/主編 國際政要「疑似」死訊常躍上新聞版面,然而仔細看這類報導的消息來源,多半是引述國外小報、八卦報,或是社群平台、Telagram頻道等不具名消息來源,俄羅斯總統蒲亭就是最常「受死」的政要名人之一。 近期台灣媒體多家媒體報導「俄羅斯總統蒲亭因心臟病去世,克里姆林宮在11月5日秘密舉行了他的追悼會」。報導內文中雖持平衡報導「克里姆林宮否認消息」,且蒲亭近期公開出訪,...

【謠言風向球】看起來像新聞,其實不是! 拆解假冒「媒體報導」的假訊息

馬麗昕、陳偉婷/報導 新聞媒體是民眾取得資訊的重要窗口,「新聞有報」成為驗證資訊可信度的方式之一。查核中心近期觀察,社群平台出現多個「假冒新聞擷圖」的造謠案例, 作為攻擊總統參選人或政府的素材,民眾若一時不察,很可能受騙。 分析假冒媒體報導謠言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媒體的名聲,增加謠言的信任度,也可能進一步造成民眾對媒體的不信任。面對網路上流傳來源不明的「媒體擷圖」,民眾應首先查證來源,...

【數位素養】因應校園衝突影片流傳社群 把握三原則:不上傳、不分享、啟動情緒同理心

記者陳慧敏、馬麗昕/報導 校園衝突、霸凌事件常躍上新聞版面,但當這些影片失去脈絡,或是被扭曲流傳在社群媒體上時,不但無法釐清事件全貌,網路獵巫公審風氣更有可能對當事者造成二度傷害。 當民眾收到此類影片時,你會選擇停下來、不轉傳,進而尋找可信的新聞資訊?還是跟著影片的情緒渲染起伏轉傳分享?兒少專家、網路內容防護機構都呼籲,從兒少法的角度,未成年影片應把握不上傳、不分享原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