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核工具
【部分錯誤】網傳訊息指稱「台灣高一歷史課本已在教導孩子:日本是我們的母國!」?
一、網傳照片指稱的歷史課本出自龍騰文化108課綱高中歷史第一冊。
二、高中歷史老師表示,稱日本為「母國」是該章節以台灣被日本殖民的歷史情境下的描述,並非整本課本都稱日本為母國。
三、查核中心檢視該本教科書,教科書文字的敘述「稱日本為母國」,是介紹在殖民經濟主題下,介紹台灣的經濟發展史。
因此,傳言擷取片面字詞,卻忽略教科書編排的歷史情境,為「部分錯誤」。
發布日期:2020-05-25
【部分錯誤】網傳「藝人 廖峻 ❤️請耐心看完了..跑廁所比中風好...所需的水份補充 ⋯體重1公斤30cc ⋯體重60公斤~ 60×30=1800cc ⋯水份補充得夠-想中風也難」?
一、中風常見原因大致歸納成「腦血管狹窄」和「心因性血栓」兩種。對「腦血管狹窄」的病人,充足喝水的確有幫助;但對於「心因性血栓」中風的患者,多喝水沒有預防效果。
二、預防中風最重要的是控制三高、不抽菸,慢性病患者應固定回診追蹤並遵照醫囑服藥,這比多喝水還重要且有效。
三、每個人適合的飲水量都依個人健康狀況而不同,專家不建議用傳言中的公式來計算。部分心臟衰竭、腎功能不佳的病患,不建議喝太多水...
發布日期:2020-05-22
【部分錯誤】網傳「有朋友是護理師,她說台灣醫療用的(紗布)也快缺貨了!因為都是中國製,台灣各大醫院的庫存已經極限了...」?
一、台灣的醫療紗布大多從中國進口,部分來自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二、台灣在今年1月底到4月中旬間,因中國封城停工,紗布進口量大減,台灣各大醫院卻增加紗布等醫材的庫存量,因此有缺貨情形。
三、醫療紗布已於四月底逐步恢復供貨,加上台灣醫院因疫情影響就診人數減少,傳言所稱「各大醫療院所的紗布儲備到極限」,並不符合事實。
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發布日期:2020-05-14
【部分錯誤】網傳圖片宣稱「即日起,不能從2號車門下車,已經立法通過...如果造成任何的意外,只要從2號門下車,不管有沒有犯錯就必須負全部肇事責任」?
一、立法院近期並無通過此法規。
二、《道路交通安全規則》規定,乘客應從右側車門上下車,但「在單行道准許左側停車者,應由左後車門下車。」
三、警察、律師指出,若無肇事,單純從左側開門的行為不會受罰。
四、每件車禍事故的肇事責任不同,必須視情況而定,無法直接推論「左後門下車者必須負全部肇事責任」。
因此,現行交通法規確實規定「應由右側車門下車」,但傳言過於簡化,未提及「例外狀況」及「...
發布日期:2020-05-14
【部分錯誤】網傳「台中市居民帶身份證到戶籍所在地的消防隊,一戶免費領取一個(火災警報器)」?
一、台中市消防局表示,民眾無法只憑身分證就領取免費警報器,必須提出申請,通過審查,才能領取和安裝。
二、台中市消防局提供的免費火災警報器,申請對象必須符合特定資格條件,原則上每戶領取一個。
因此,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發布日期:2020-05-06
【部分錯誤】網傳文章標題宣稱「母乳...血液變成乳汁」?
一、專家表示,母乳並非由血液直接變成,而是透過血液輸送營養成分到泌乳細胞,再由泌乳細胞分泌乳汁。
二、專家表示,「母乳放置到第二天會變紅色」原因可能是擠母乳時,弄破皮膚或是乳腺管受傷,導致滲血絲至乳汁。
因此,網傳文章標題宣稱「母乳...血液變成乳汁」說法不準確,為「部分錯誤」訊息。
發布日期:2020-05-01
【部分錯誤】網傳「台大醫師團契訊息...重症新冠肺像 “SARS+AIDS”...免疫系統也幾乎全被摧毀...多器官衰竭是新冠病毒重要死亡原因...出院的病人可能會像B型肝炎病人一樣,長期帶病毒生存」?
一、臺大醫院未發布此訊息。
二、專家指出,COVID-19的重症患者,通常本身有其他疾病,肺臟功能不好時連帶影響心、腎等器官,有時會引發多重器官衰竭。但不是只有COVID-19,細菌感染等其他疾病也會引發多重器官衰竭。
三、COVID-19患者體內的淋巴細胞會降低,而淋巴細胞是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之一。但包括SARS在內的很多病毒,患者體內的淋巴細胞也會降低。
四、新冠病毒是否會侵犯免疫系統...
發布日期:2020-04-24
【部分錯誤】網傳文章「聯合國:人類『大限將至』!世衛組織:40年內全球吃素!必須馬上吃素...」?
一、文中引述的《IPCC 全球升溫1.5°C特別報告》,是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通過《巴黎協定》後,聯合國跨政府的專家小組IPCC接受特別任務委託,研究全球升溫攝氏1.5度和攝氏2度的環境衝擊,在2018年發布的特別報告。
二、上述《特別報告》圖表顯示,按目前增溫趨勢,2040年將升溫至攝氏1.5度。但該報告是以2100年為目標,因此也評估了其他吸附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方案,...
發布日期:2020-04-23
【部分錯誤】網傳宣稱「世衛組織剛剛修改規則:冠狀病毒被證實氣溶膠傳播,在空氣中可存活8個小時。所以,要求每個人任何地方都得戴口罩...」?
一、世界衛生組織3月29日曾發布新聞稿 ,建議醫療照顧人員都要戴N95口罩等防護措施,以預防新冠病毒透過氣膠傳播。但此新聞稿未提及「冠狀病毒可在空氣中可存活8個小時...每個人任何地方都得戴口罩」。
二、「氣膠傳播」是指病毒透過空氣中小於10微米的懸浮粒子傳播,目前有研究指出病毒在特定實驗環境下能以氣膠形式在空氣中傳播,且保有感染力至少3小時,但此與人類咳嗽時產生的氣膠特性及條件不一定相同...
發布日期:2020-04-06
【部分錯誤】網傳圖文「為什麼外面沒有人,也要你戴口罩,因為噴嚏液體速度是每秒35公尺,空氣中擴散8米,可懸浮24小時」?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14版】
一、飛沫在空氣中擴散的情形,依環境的溫度、濕度、懸浮顆粒等因素而不同;且病毒的傳染,還要考慮飛沫顆粒的大小、病毒的感染能力等,不能一概而論。
二、專家依據台灣目前的疫情建議,室內、密閉、人潮聚集的地方需要戴口罩,但空氣流通且無人之處,風險較低。
三、台灣從2021年5月起,全台升級為三級疫情警戒,民眾外出都要配戴口罩。
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
發布日期:20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