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核工具
【錯誤】網傳「路邊看到健保卡和錢,不要亂撿...他說皮包內有2萬你就得賠2萬,不然就得吃官司」?
派出所需根據「受理民眾交存拾得遺失物作業程序」和「警察機關辦理拾得遺失物作業規定」受理民眾報案,警察不會要求拾得人賠償,如果民眾擔心遭詐騙,可待在原地並報警,請警察直接至現場處理。
因此,此則訊息為「錯誤」訊息。
發布日期:2019-02-11
【錯誤】網傳「醫管局發出通知,流感預防的方式,就是要保持喉嚨黏膜的濕潤,因此一定不要忍耐不喝水。喉嚨的黏膜乾燥,在10分鐘內病毒就能入侵體內...」?
一、傳言指稱「醫管局通知」,但台灣並沒有「醫管局」這個政府機關。
二、香港才有「醫院管理局」。但香港醫管局澄清,該局並沒有發出這則訊息。
三、醫師指出「保持喉嚨黏膜的濕潤」、「不能讓喉嚨乾燥」、「喝溫水」等方法,並沒有相關醫學研究證實可以有效預防流感。
發布日期:2019-01-23
【錯誤】網傳「本月20日開始,紅燈右轉罰 5400、闖紅燈罰 3600-7200...酒駕裁罰新規...」?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8/14版】
一、這是舊謠言。傳言裡的罰鍰金額並不正確。
二、傳言所提的執法項目,均為警方常態性執法重點。不論是否臨檢,民眾均應遵守交通法規。
三、依據現行道路法規:
1、紅燈右轉: 機車和小型車罰 600-900元、大型車罰1400-1800元。
2、闖紅燈: 機車罰1800-2700元、小型車罰2700-4000元、大型車3600-5400元、...
發布日期:2019-01-19
【錯誤】網傳「動物的脖子是淋巴最多的地方,病毒都會在那兒。吃多了豬脖子肉,會破壞人的免疫系統,因為豬吃了太多的抗生素」?
一、豬隻淋巴結散佈全身,並非僅在脖子中。 而健康豬隻的淋巴結並不會含有致病原。
二、目前台灣政府對於豬肉藥物殘留的檢驗相當嚴格,正常飼養的豬隻在「屠宰前一個月」都不會投藥。
三、豬肉顏色與豬是否吃了抗生素無關,若發生豬肉變黑的情況,可能成因是屠宰過程中膽汁破損污染或是肉品保存等問題。
發布日期:2019-01-16
【部分錯誤】媒體報導「過午別吃地瓜,養生地雷…地瓜有防癌功效、能有效防止鈣質流失、美化肌膚、防治內臟下垂……不過千萬要注意,最晚一定要在中午12點前吃完」?
一、中醫觀點認為根據「經絡循行時間」比較建議早上吃地瓜;西醫觀點則認為進食時間不必然影響吸收。
二、地瓜確實富含營養及纖維質,有助於排便、代謝,但目前尚無科學研究證實有「預防鈣質流失」、「美化肌膚」、「防治內臟下垂」等功效。
三、地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以及可以做為抗氧化劑的甘薯貯藏蛋白(sporamin),因此有協助預防特定癌症(大腸癌)的效果,但對一般癌症的預防效果尚待證實。
四、...
發布日期:2019-01-15
【部分錯誤】網傳「BBC將豬油評為10大最有營養的食物之一。…豬油可以清血管、治療肝炎...」?
一、BBC曾報導〈The world’s most nutritious foods〉「前100種最適合與其他食物搭配、卻不會超過人類平日營養需求」的食物,其中,「豬油」為第八名。
二、該篇研究排名僅表示豬油的「搭配性」比較高,比較好跟其他食物進行「組合搭配以同時獲取多種營養素」,而非豬油一定比較健康、比較營養。
三、營養師提醒:豬油的「飽和脂肪」含量佔約40%,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
發布日期:2019-01-11
【錯誤】媒體報導「為何日客來台變少?野島剛:因為日本按摩比台灣便宜」?
一、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最近十年日本旅客來台人數逐年成長。
二、野島剛表示,他所撰寫之專欄內容係指出日本人「來台灣享受按摩的人數」減少,而非「來台觀光客總數」變少。故為「錯誤解讀」。
發布日期:2019-01-10
【錯誤】網傳「108年1月1日將有重大變革,警方逕行舉發之違規案件也納入記點.....一年內記滿13點吊銷駕駛執照」?
交通部公路總局表示,該則公告為內容誤植,已經撤下,請勿再傳播。
目前我國只有「營業大客車」的「違規記點」累計有將逕行舉發的違規納入計算,這是去年(2018)七月一日開始實施的規定。
自小客車以及其他車種適用與否,目前尚在研議。
發布日期:2019-01-04
【正確】金門海漂死豬證實感染非洲豬瘟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在1月3日六點的記者會中表示,金門岸巡隊人員在金沙鎮田埔海岸發現的1隻死亡豬隻,已證實感染非洲豬瘟病毒。且確定是中國漂過來的病死豬。
與先前農委會演練的案例狀況極為不同。
但農委會已經啟動對案例場週邊半徑三公里豬隻全面移動管制的防疫措施。且金門這次擴大範圍,針對檢出地點半徑5公里內豬場執行移動管制及採樣監測。
金門縣政府已針對與死亡豬隻接觸人員、車輛、器械執行消毒措施...
發布日期:2019-01-04
【錯誤】媒體報導「飯後馬上吃水果如慢性自殺」?
一、醫師和營養師皆表示,任何時段吃水果都可以,但營養師一般會建議可以在餐跟餐中間吃,透過補充健康營養的水果來止嘴饞。
二、與其在意吃水果的時間點,更應該注意控制食量。一般建議每天攝取量為2份,也就是相當於2碗或是2顆拳頭大小的量。
三、報導所述的脹氣、泛酸、便秘等症狀,可能會因為「吃太飽」引起,而並非肇因於「吃水果」。部分水果中所含的營養素反而可以幫助飽食後的消化,如:木瓜酵素、鳳梨酵素。...
發布日期:2019-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