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錯誤】網傳「車內塑膠瓶裝水遇熱會導致戴奧辛融入水中,喝了致癌」?
【部分錯誤】網傳「車內塑膠瓶裝水遇熱會導致戴奧辛融入水中,喝了致癌」?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2/22版】
一、毒物科專家稱,一般寶特瓶材質多是PET、PE、PT,材質不含氯,放在車內高溫並不會產生戴奧辛,傳言稱會有戴奧辛而致癌並不正確。
專家說,焚燒會產生戴奧辛的是含氯塑膠PVC,但其多用於製作電線、醫療器材等;現今飲料瓶多是用1號「PET」或PP、PT。建議民眾若挑選飲料瓶、塑膠裝食品等,在外包裝辨認其塑膠分類。
二、專家提醒,儘管寶特瓶沒有戴奧辛毒害,但放車內高溫曝曬仍可能導致其他化學物溶解,或是包裝變形。因此,仍建議民眾不要飲用長期放在車內曝曬的瓶裝水。
三、此傳言為英文謠言變形流傳到中文世界,《USA Today》也曾發布查核報吿闢謠。
四、傳言提及「保鮮膜不要放進微波爐加熱」是正確資訊,民眾使用塑膠容器微波加熱時應注意包裝標示的微波警語。若不確定是否能夠放進微波爐,可優先選擇玻璃、陶瓷容器。
傳言提及保鮮膜不要放進微波爐是正確資訊,另提醒不要喝久留車上的瓶裝水也有科學基礎,但其宣稱瓶裝水有戴奧辛且會致癌,則是錯誤資訊。因此,為「部分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流傳一則健康傳言,大意稱放在車裡的塑膠瓶裝水非常危險。在美國艾倫秀節目上,一位美國歌手稱這是導致其罹患乳癌的原因。傳言也指出,「不應該喝留在車上的瓶裝水,熱量與瓶子塑膠中的化學物質發生反應,將戴奧辛釋放到水中,導致乳癌。」
此外,傳言還提醒保鮮膜不要放進微波爐加熱、塑膠瓶裝水放冷凍也會釋放戴奧辛等訊息。
圖1:社群流傳貼文擷圖
圖2:社群流傳貼文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塑膠瓶裝水遇熱、冷凍會產生戴奧辛、會導致乳癌,是否屬實?
查核中心採訪臺北榮總職業醫學與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
楊振昌說,網傳訊息是流傳已久的錯誤訊息。燃燒塑膠產生戴奧辛,最主要的關鍵是塑膠品是否含氯。然而,台灣塑膠製品分成7類,常見的瓶裝礦泉水、飲料用的是第1號「PET」或2號「HDPE」,兩者均無毒性,既不含氯,遇熱不會產生戴奧辛,也不含塑化劑,沒有增加罹乳癌機會。
楊振昌說,民眾對於塑膠品的擔憂,應該是對於塑膠品分類的不熟悉。在塑膠製品中有塑化劑、燃燒後可能產生戴奧辛疑慮的是3號「PVC」 (聚氯乙烯)。
PVC並不耐熱(60-80℃),且其成分「氯乙烯」單體為一級致癌物,與肝臟惡性血管腫瘤有關。為了增加PVC可塑性及延展性,幾乎都會添加塑化劑,若人體過量攝取,會干擾內分析系統,影響人體生長、生殖的能力,也有證據顯示會增加人體罹患肝臟惡性腫瘤機會。
李俊璋也說,要產生戴奧辛需要有氯,如PVC塑膠,一般寶特瓶材質多是PET、PE、PT不含氯,放在車內高溫並不會產生戴奧辛,也不會致癌。此外,戴奧辛是大分子,要在高溫200-400度燃燒才有可能產生,車內若達到這種溫度早已起火燃燒。
至於傳言提及「塑膠瓶裝水放冷凍」,楊振昌指出,這也是錯誤說法。民眾常喝的飲料寶特瓶本身不含氯;就算是含氯的PVC塑膠,在冷凍狀況下也不會釋出戴奧辛,要燃燒後才可能產生。
楊振昌說,現今食品包裝、飲料瓶幾乎都是用1號「PET」、2號「HDPE」;PVC則常用於電線外包裝、水管、雨衣、建材、及各類醫療器材等。建議民眾若挑選飲料瓶、塑膠裝食品等,在外包裝辨認其塑膠分類。
圖3:常見塑膠分類圖表/食藥署提供
爭議點二、瓶裝水放在車內會有什麼健康風險?
李俊璋說,雖然一般寶特瓶無戴奧辛疑慮,但是高溫曝曬也可能會導致重金屬「銻」殘留、或是其他化學物殘留問題。所以不建議民眾喝放在車內過夜曝曬的瓶裝水。
楊振昌提醒,PET材質耐熱度大概是60-85℃,車內日曬大約是50-70℃,若是夏天正中午日曬有可能高達70℃,可能導致塑膠瓶變形、化合物溶解。變形過的水瓶可能會有細菌進入,且味道也會變質,不建議喝高溫曝曬後的瓶裝水。
爭議點三、傳言來源為何?
傳言中提及美國歌手名人雪瑞兒·可洛(Sheryl Crow)、美國脫口秀節目《艾倫秀》,推測可能是由英文傳言演變。以英文關鍵字搜尋,可查到《USA Today》也針對此傳言,在2021年查證為錯誤訊息。
傳言稱「可洛曾在節目上談論車內瓶裝水導致其罹患乳癌」,但搜尋後並無查找到她曾經在節目上有類似說法(2008年10月《艾倫秀》、2019年《艾倫秀》)。《USA Today》查證也指出,沒有明確證據指出可洛曾經在節目上提過類似發言。
然而,她在2006年被診斷出乳癌時,確實曾在其個人部落格網站中建議,不要喝車內瓶裝水、不要用塑膠品於微波爐加熱。但並無直接稱是瓶裝水導致其得乳癌。
結論
網傳訊息稱「瓶裝水含戴奧辛致癌」的訊息,查證如下:
一、毒物科專家稱,一般寶特瓶材質多是PET、PE、PT,材質不含氯,放在車內高溫並不會產生戴奧辛,傳言稱會有戴奧辛而致癌並不正確。
專家說,焚燒會產生戴奧辛的是含氯塑膠PVC,但其多用於製作電線、醫療器材等;現今飲料瓶多是用1號「PET」或PP、PT。建議民眾若挑選飲料瓶、塑膠裝食品等,在外包裝辨認其塑膠分類。
二、專家提醒,儘管寶特瓶沒有戴奧辛毒害,但放車內高溫曝曬仍可能導致其他化學物溶解,或是包裝變形。因此,仍建議民眾不要飲用長期放在車內曝曬的瓶裝水。
三、此傳言為英文謠言變形流傳到中文世界,《USA Today》也曾發布查核報吿闢謠。
四、傳言提及「保鮮膜不要放進微波爐加熱」是正確資訊,民眾使用塑膠容器微波加熱時應注意包裝標示的微波警語。若不確定是否能夠放進微波爐,可優先選擇玻璃、陶瓷容器。
傳言提及保鮮膜不要放進微波爐是正確資訊,另提醒不要喝久留車上的瓶裝水也有科學基礎,但其宣稱瓶裝水有戴奧辛且會致癌,則是錯誤資訊。因此,為「部分錯誤」訊息。
補充資料
塑膠容器、保鮮膜不能放進微波爐加熱?
李俊璋指出,傳言提到保鮮膜不要放入微波爐,這是對的。許多保鮮膜可能是PVC製作,加熱會產生毒性。
食藥署提供「不可不問的塑膠類200問」專書,讀者參考食品容器包裝標示及使用方法,以下摘錄說明:
民眾若要將塑膠容器食品置於微波爐加熱,應選用可微波的材質,通常包裝上會有是否可微波的標示跟警語,且也不應超過包裝上建議的微波時間,或避免過度加熱。
若不確定該容器材質是否能用微波爐加熱,建議放入玻璃材質或陶瓷容器中,可安心加熱。
至於電鍋、烤箱加熱溫度過高,都已超出塑膠耐熱溫度,應避免將任何塑膠容器放入這類電器內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