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錯誤】網傳踮腳可防中風、防癡呆、降血糖?

【部分錯誤】網傳踮腳可防中風、防癡呆、降血糖?

事實查核報告#8
網傳踮腳可防中風、防癡呆、降血糖?
發布日期/2018年8月9日

經查:

訊息中描述「踮腳有益健康」內容屬實,但「踮腳能預防中風、癡呆、糖尿病」是誇大不實的宣稱。故此訊息屬於「部分錯誤」。

圖文版(可左右滑動)

背景

LINE群組與網路日前流傳一則訊息(如圖),指出「世界上最簡單的防中風、防痴呆、降血糖的動作竟然是!......踮腳?」

此訊息附上一支Youtube影片(如圖),描述「世界上最簡單防中風防癡呆降血糖的動作竟然是『踮腳』,那些長期不鍛鍊,久坐如屁屁粘在座椅上的懶鬼們,腦血管就不會晶瑩剔透、血管暢通了,往往越坐越笨。」

查核

本中心點擊影片後發現,此影片是在2016年7月12日發布,顯示出從2016年開始至今,此訊息仍持續傳遞。因此,本中心為了查證此影片討論的養生觀點是否屬實,親自諮詢臺大醫院神經科兼任主治醫師朱智邦,以及台灣腦中風學會創會理事長胡漢華醫師來尋求解答。

第一,只有踮腳真的能夠防中風、防癡呆、降血糖?

針對此問題,臺大醫院神經科兼任主治醫師朱智邦指出,避免久坐久站對心血管健康必然有幫助,運動確實有助於預防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但其效果仍不如藥物。而且運動要發揮效果,要到達一定的強度。接著,他也提出美國心臟科醫學會建議,中度運動是最好的運動強度。所謂的中度運動強度是持續10分鐘以上,仍然可以對話但無法唱歌,會讓人有點累,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一點,會流一點汗,且每次至少30分鐘,一星期至少5天以上。

然而,朱智邦醫生根據流傳影片的觀點來表示,一般人踮腳尖或是勾腳不太容易到這樣的強度,因此墊腳對預防疾病的效果,可能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顯著。

台灣腦中風學會創會理事長胡漢華醫師則認為,久坐不動是中風、癡呆及糖尿病的許多危險因子之一,因此運動也只是改善上述疾病、有益健康的「許多」方法之一,而踮腳又是「許多」運動方法之一。因此說踮腳「是世界上最簡單防中風、防癡呆、防糖尿病」的方法,是有一些「老王賣瓜」的成份,可能也有誇大不實的情況。

第二,影片表示「久坐腦血管不暢通,會越做越笨」、「踮腳可鍛鍊小腿肌肉,讓下肢血管之積極作用,也能刺激大腦控制遠端的腳爪子和腿肚,刺激遠端的肌肉運動,腦血管才不會加速堵塞,也不會中風。」此觀點是否正確?

對此,朱智邦醫師說明,大腦的不同部位控制人的不同功能,控制手、腳、記憶與語言都在不同腦區,有些疾病像中風,可以選擇性地傷害特定腦區,導致單獨的失語症,以及單獨的手無力、腳無力。因此大腦能好好控制腳,只說明了「控制腳的腦區還有功能」,完全無法證明其他功能的正常。而且運動對血管、預防中風與心臟病的好處主要來自對血壓、血糖與血脂肪的助益。直接刺激大腦是增強神經連結,與預防血管疾病沒什麼關係。

朱智邦醫師更是指出,不是所有疾病與老化都與血管問題直接相關。例如失智症是神經退化造成。而阿茲海默症是來自大腦不正常的蛋白質堆積,和血管問題無直接相關。同時,神經退化後大腦不再需要原本的供血量。也就是說,腦血管的血流會變少是退化的結果而非原因。

結論

網路傳言踮腳尖可防中風、防癡呆、降血糖。經本中心查證,醫師指出罹患中風、癡呆、糖尿病有很多原因,「久坐不動」僅是危險因子之一,而「踮腳」是眾多有益健康的眾多運動方法之一,加上踮腳的運動強度低,因此「踮腳」本身確實是有益健康的運動,網路傳言中對此部分的內容屬實,但「踮腳」與「預防中風、癡呆、糖尿病」的關聯性不足,為誇大不實的宣稱。故本中心判定此網路傳言為「部分錯誤」。

資料來源

  1. 認識失智症,台灣失智症協會
  2. 黃雅鈴、陳思遠(2007)。成人從事運動之最新建議。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51(12):P.22-24。
  3. Whelton SP, et al. Effect of Aerobic Exercise on Blood Pressur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n Intern Med. 2002 Apr 2;136(7):493-503.
  4. Paz MA, et al. Treatment efficacy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monotherapy or combination: ATOM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according to PRISMA statement. Medicine (Baltimore). 2016 Jul;95(30):e4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