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德國著名科學家 Prof Sucharit Bhakdi 教授 (German) 解釋...建議不要打第二針,因為mRNA疫苗會讓淋巴細胞攻擊血管壁...」?

【錯誤】網傳「德國著名科學家 Prof Sucharit Bhakdi 教授 (German) 解釋...建議不要打第二針,因為mRNA疫苗會讓淋巴細胞攻擊血管壁...」?

事實查核報告#1116
網傳「德國著名科學家 Prof Sucharit Bhakdi 教授 (German) 解釋...建議不要打第二針,因為mRNA疫苗會讓淋巴細胞攻擊血管壁...」?
發布日期/2021年7月22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7/22  版】

一、傳言影片的講者為德國美因茲大學醫學微生物學與衛生研究所退休教授蘇查瑞.巴克迪(Sucharit Bhakdi),他發表對於新冠疫情及疫苗之言論,多次被美國、德國等查核組織查核為錯誤訊息。德國美因茲大學也公開聲明與巴克迪保持距離。

二、傳言宣稱「感染新冠病毒患者體內有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IgA),表示已存在群體免疫」。專家指出,此說法多處錯誤,其中,從「個體」免疫力無法推論「群體免疫」,群體免疫是指整體社會有一部分人已接種疫苗,可減緩病毒傳播,保護易受病毒傳染的個體。

三、傳言宣稱「打mRNA疫苗會使淋巴細胞攻擊血管壁」,專家指出,此現象不會發生。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背景

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指稱:

「〖🧲 重要影片 📺〗English speaking with Mandarin caption

德國著名科學家 Prof Sucharit Bhakdi 教授 (German) 解釋

《為什麼群體免疫已經存在,而接種實驗針劑確實是一個糟糕的舉動?》

Why Immunity Herd Already Exists, But Still Vaccination Is An Terrible Action?

一定要從頭看到尾!他一步接一步解釋的方式,簡單易懂,如果未明白,你還需要再看第二遍。

免疫微生物學家蘇查瑞•巴克迪分享最新的科學文獻,警告我們絕對不要打疫苗:

1️⃣ 首次接觸病毒時,人體會製造免疫球蛋白M的抗體,如果免疫系統以前見過這種病毒並記得它,那麼它就會迅速產生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A的抗體。

2️⃣ 感染過新冠的人和接種過疫苗的人都有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A抗體的反應,也就是說群體免疫已經存在

3️⃣ 基因(mRNA疫苗片段)進入血管壁的細胞後,這些細胞將被淋巴細胞所識別,淋巴細胞將對血管壁發起攻擊,殺死那些製造病毒或病毒蛋白、抗體蛋白的細胞!

4️⃣ 第一次接種疫苗後這種情況已經足夠危險,如果再次接種,抗體和補體系統以及白細胞也會參與攻擊,也就是說,你的整體的免疫系統同時對單一細胞目標發動攻擊,沒有人知道後果會是什麼!」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影片中的「德國著名科學家 Prof Sucharit Bhakdi 教授」是誰?

查核中心檢索關鍵字,根據出版商網站《Chelsea Green Publishing》介紹,蘇查瑞.巴克迪(Sucharit Bhakdi)出生於美國華盛頓,曾在瑞士、埃及、泰國求學,並於1970年在德國波恩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972年至1977年先後在德國的Max Planck免疫生物學和表觀遺傳學研究所、丹麥哥本哈根蛋白質實驗室(The Protein Laboratory in Copenhagen)擔任博士後研究員,1990年後任職於德國美因茲大學(University of Mainz)醫學微生物學與衛生研究所,直至2012年退休。

查核中心檢索,美因茲大學醫學微生物學與衛生研究所在2020年10月28日發表聲明指出,巴克迪是「退休教授」,並非「名譽教授」,巴克迪於2012年退休後,就不再擁有美因茲大學成員的權利。由於巴克迪多次發布COVID-19疫情的錯誤性與誤導性言論,美因茲大學稱巴克迪的言論與該校無關。

查核中心檢索,美國查核組織《Lead Stories》、德國查核組織《CORRECTIV》、土耳其查核組織《Teyit》皆查證過巴克迪有關「COVID-19疫苗會造成人口減少」、「新冠病毒不比流感危險」、「接種疫苗毫無意義」等言論,並證實為錯誤訊息。

爭議點二、傳言稱「最近多項研究指出,感染過新冠的人和接種過疫苗的人,隔天就產生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A抗體,也就是說群體免疫已經存在...因此,我們不要去打第二劑」,是否屬實?

(一)嘉義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林靖麒指出,網傳影片提到「打完疫苗的人,隔天就驗出身體有IgG和IgA,代表有群體免疫力」,多處不符合學理。最大的謬誤,是「群體免疫力」是指社會整體打完疫苗的保護力,跟講者解釋的個體免疫力無關。

(二)陽明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斯婷指出,當新冠病毒入侵人體後,免疫系統第一階段會產生免疫球蛋白M(IgM),它是比較初期的抗體,一段時間後會產生親和性較高的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不是傳言所言「隔天就產生」。

陳斯婷說,要能阻絕病毒,不但要有抗體(即免疫球蛋白),還需要T細胞的作用。接種新冠疫苗後,不只是產生具有保護力的中和抗體,也會產生記憶型T細胞,接種疫苗後能得到完整的保護力,不只是因為抗體。現在還沒有深入的研究去確定感染後的人是否產生高親和性的抗體以及記憶型T細胞,因此,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還是需要接種疫苗。

爭議點三、言宣稱「基因(mRNA疫苗片段)進入血管壁的細胞後,這些細胞將被淋巴細胞所識別,淋巴細胞將對血管壁發起攻擊...如果再次接種,抗體和補體系統(complement)以及白細胞(leukocyte,台灣稱白血球)....因此,我建議不要去打第二劑疫苗」,是否屬實?

(一)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指出,mRNA疫苗是採肌肉注射,注射後先在肌肉細胞產生S蛋白,誘發免疫系統產生反應,這也是為什麼注射部位通常會有局部紅腫、熱痛等症狀,因為那個地方已經開始產生免疫反應。

邱南昌指出,血管壁的細胞和疫苗裡的mRNA沒有特別強的接合能力,疫苗也不會造成血管壁細胞的損傷,目前為止也沒有看到mRNA疫苗會增加血栓的機會。反而是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後,產生血栓的機會大為提高。

邱南昌指出,人類在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很多微生物,免疫系統一直都在處理進入人體的外來微生物,血液本來就有各式各樣的抗體。疫苗就是模擬這個現象,雖然疫苗有時會引起稍微明顯的反應,但比起真正的微生物進入體內產生的感染發炎反應,還是少了非常多。

(二)中央研究院生醫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指出,mRNA進入細胞產生S蛋白後,抗原呈現細胞會吞噬、分解S蛋白,把S蛋白切成一段段,呈現給B細胞,每個B細胞針對一小段產生一種抗體。在這過程中,不會發生淋巴細胞攻擊血管壁的現象。

(三)林靖麒指出,mRNA疫苗是注射在肌肉內,依照傳言的邏輯,免疫系統會攻擊肌肉細胞,導致肌肉萎縮壞死,但是臨床上沒有看過打疫苗完以後肌肉萎縮的現象。而且mRNA在人體內會衰敗,大概一兩天內就會消失,S蛋白不會一直表現在細胞上。

林靖麒說,人體內本來就有很多IgG,但這些IgG並未發動攻擊。換言之,抗體馬上發動攻擊,必須接觸到適合的標的才會攻擊。打了疫苗後產生的IgG,沒有碰到病毒並不會發動攻擊。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7/22  版】

一、傳言影片的講者為德國美因茲大學醫學微生物學與衛生研究所退休教授蘇查瑞.巴克迪(Sucharit Bhakdi),他發表對於新冠疫情及疫苗之言論,多次被美國、德國等查核組織查核為錯誤訊息。德國美因茲大學也公開聲明與巴克迪保持距離。

二、傳言宣稱「感染新冠病毒患者體內有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IgA),表示已存在群體免疫」。專家指出,此說法多處錯誤,其中,從「個體」免疫力無法推論「群體免疫」,群體免疫是指整體社會有一部分人已接種疫苗,可減緩病毒傳播,保護易受病毒傳染的個體。

三、傳言宣稱「打mRNA疫苗會使淋巴細胞攻擊血管壁」,專家指出,此現象不會發生。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參考資料

Chelsea Green Publishing〈Sucharit Bhakdi MD〉

Institut für Medizinische Mikrobiologie und Hygiene

Lead Stories〈Fact Check: COVID-19 Shots Are NOT Set To Contribute To The 'Decimation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CORRECTIV〈Impfung gegen Covid-19 „sinnlos“? Sucharit Bhakdi stellt unbelegte Behauptungen auf〉

Teyit〈Dr. Sucharit Bhakdi'nin koronavirüs iddialar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