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故宮遭損毀的青花瓷盤不但青花色底不正,而且全無包漿,一看就知道是新近剛從瓷器店買來的新品」?

【錯誤】網傳「故宮遭損毀的青花瓷盤不但青花色底不正,而且全無包漿,一看就知道是新近剛從瓷器店買來的新品」?

事實查核報告#2007
網傳「故宮遭損毀的青花瓷盤不但青花色底不正,而且全無包漿,一看就知道是新近剛從瓷器店買來的新品」?
發布日期/2022年11月2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1/2版】

一、傳言圖卡引用故宮「清乾隆青花花卉盤」損毀照和佳士得網站2008年拍品照片,來做兩件文物比較辨識真假,專家指出,透過兩張照片來鑑識文物,方法過於粗率、武斷,缺乏證據力,也不科學。

專家說明,文物藝術品鑑定的原則是必須親自接觸實物,光憑照片或是圖檔判定真假,在印刷品質、印製色差與聚焦清晰與否等等因素影響之下,都會影響鑑定準確度。

瓷器鑑定必須從多角度鑑定,包含文獻記載、器型、紋飾、釉色、釉質、釉彩顏料、底足、胎土、包漿、風化、堆積、鏽蝕、老化程度等。

二、傳言宣稱從照片看出故宮破損的青花瓷無包漿,專家指出,無包漿意思是指無氧化或無使用痕跡,故宮清代瓷器收藏出自清朝皇宮,由於使用小心、保管良好,因此清宮瓷器藏品大多數都無使用痕跡。

三、專家指出,清代的青花瓷器依釉藥不同,並非只有單一色調,傳言引用單一照片比對故宮文物來鑑定真假,並不準確。

傳言使用兩張照片來比對,並宣稱故宮破損文物無包漿、色底不正,用以推論為膺品,古物專家認為使用此方法來鑑定真假,缺乏證據力,且包漿與否並不是鑑定清宮瓷器之關鍵。因此,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2022/11/4】為求文意精準,本查核報告修正爭議點二之專家說明。特此感謝讀者之指正。

【查核聲明】故宮文物破損為可受公評之議題。查核報告並未查核故宮破損文物之真假,也未探討破損原由與疏失檢討。

圖卡版(可左右滑動喔)

背景

社群平台臉書2022年10月29日流傳一段搭配圖片的文字,傳言文字大意為:任何有經驗的古董店朝奉,都能從物件的「包漿」來確認這是「新品」還是「古董」。右手邊這乾隆青花盤的「古韻包漿」明顯。而左手邊這只破盤不但青花色底不正,而且全無包漿,一看就知道是新近剛從磁器店買來的新品。

網傳圖片有兩張圖,左邊是破碎盤子,底下有「這是台北故宮打破的清乾隆青花花卉盤」字樣;右邊是完整盤子,底下有「這是佳士得於2018年拍賣的清乾隆青蠶紋壽字盤」。

傳言也在通訊軟體流傳。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圖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圖3: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所指事件為何?

(一)根據《中央社》2022年10月28日報導,立委於立法院國是論壇發言時質詢故宮打破國寶龍紋碗,故宮對此回應稱2021年2月3日、2022年4月7日打開文物包裹後發現「明 弘治款 嬌黃綠彩雙龍小碗」、「清 康熙款 暗龍白裏小黃瓷碗」破損;2022年5月19日整理文物時,由於人員在作業過程中疏忽,致「清 乾隆 青花花卉盤」掉落破損。

經比對故宮提供的文物破損照,傳言圖卡引用的破碎盤子圖片,即是故宮提供給媒體的「清 乾隆 青花花卉盤」。

(二)查核中心透過Google lens以圖反搜,在佳士得名為「古今|網上拍賣: 中國藝術集珍」的線上拍賣中,找到與網傳圖片相同之拍賣品照片。該線上拍賣會於2018年4月4日至12日舉行,其中「清乾隆 青花蠶紋壽字盤一對 六字篆書款」拍品照片陳列出兩只青花瓷盤,經由比對反光特徵,照片左側瓷盤與網傳圖片完全相同,名稱也同樣是「清乾隆 青花蠶紋壽字盤」。據佳士得網站資訊,這一對青花蠶紋壽字盤,成交價是港幣13萬7500元,折合當時匯率約台幣51萬3000元。

圖4:網傳圖片來自故宮新聞照與佳士得網站擷圖/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製圖

因此,傳言圖卡引用的兩張圖片,一張是故宮2022年10月28日提供給媒體的「清 乾隆 青花花卉盤」損毀照,一張是擷取自佳士得拍賣網站照。

爭議點二、網路傳言用故宮照片和佳士得拍品照片比對,並宣稱「故宮打破的乾隆青花盤的清花色底不正,而且全無包漿,一看就知道是新近剛從磁器店買來的新品」,文物專家看法為何?

傳言宣稱「故宮打破瓷器,全無包漿」,包漿是否能用以辨別文物真偽?

(一)藝術史學者邱建一表示,包漿指的是器物外表因為使用、汙損、氧化而形成的痕跡,是後天形成的,跟文物真假並無關係,因此不能拿來當作辨別真假的唯一依據。

傳言指故宮的青花瓷無包漿,意思就是指無氧化或無使用痕跡,因此較為光滑明亮,但是看過故宮清代瓷器展品就知道,絕大多數都無使用痕跡,因為這些藏品是承繼自清朝皇宮,並非出土文物,再加上使用小心、保管良好,甚至很多都存放在箱中從無使用過,當然狀況如新。

(二)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曾肅良受訪指出,有關瓷盤真偽問題,因為文物與藝術品是文化產物,其內涵相當複雜,加上贗品氾濫,在文物鑑識學的基礎上,是要求從多個角度,全面地去鑑定物件真假,包漿只是其中一個鑑識原則而已。

傳言使用佳士得照片,來宣稱故宮打破的乾隆青花盤的青花色底不正,是否合理?

(一)邱建一說明,傳言指稱青花色底不正,並認為對照圖的佳士得拍賣品顏色較正確,但事實上青花色調雖然都來自鈷元素,但用鈷做成的釉藥並非只有一種,依釉藥不同,所燒製的顏色都有差異。就算是同一批官窯的製品,顏色也可能略有不同,原因是清朝使用長型龍窯,窯頭與窯尾溫度並不一致。

傳言引用的佳士得拍賣網頁圖片,其實是一對青花瓷盤,但顯然左邊瓷盤顏色較深,右邊顏色較淺,這就說明了即使是同款式的青花瓷器,色調都有所差異,因此傳言用某張佳士得拍品圖片去論證說故宮瓷器顏色不對,並不合理。

(二)曾肅良說,以瓷器而言,文獻記載、器型、紋飾、釉色、釉質、釉彩顏料、底足、胎土、包漿、風化、堆積、鏽蝕、老化程度等等,都是鑑識因素。僅僅從單一因素就斷言是贗品,有失之粗率之嫌,更何況文物藝術品鑑定的原則是一定要親自接觸實物,現場實地鑑定物件,因此光憑照片或是圖檔判定真假,在印刷品質、印製色差與聚焦清晰與否等等因素影響之下,都會使準確度降低很多。

傳言使用佳士得照片來比對故宮破損文物照片,是否有證據力?

資深媒體工作者兼文物鑑識專家表示, 故宮瓷器損毀事件,是一個故宮管理的問題。如果沒有接觸文物,光憑著照片鑑識,就算一等一的專家也可能出錯。

專家說,傳言作者並沒有接觸過故宮被損毀的青花瓷盤,看照片就判斷包漿與否,是很武斷的鑑識意見;另外說「青花色底不正」也是含混的說法,沒有描述其認為正確的顏色特徵,就指稱故宮瓷器青花顏色不正,缺乏說服力。

專家解釋,故宮並沒有提供損毀青花瓷各角度的細節照片,但傳言將故宮青花瓷與佳士得的拍賣品一起比較,兩者雖然外觀近似,但年代是否相近或者是否同窯場生產,都缺乏資料比對,只憑照片近似就要做比較,是很不科學的作法。

綜合上述,專家指出,故宮清代瓷器承繼自清宮收藏,並非出土文物,因此大多狀況如新,傳言用包漿與否來判斷真假並不合理,而且瓷器鑑識還包含文獻記載、器型、紋飾、釉彩顏料、底足、胎土等因素,包漿並非唯一原則。

專家指出,傳言將故宮破損照片比對佳士得拍品照片,做顏色比較,無法作為識別真假的標準。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1/2版】

一、傳言圖卡引用故宮「清乾隆青花花卉盤」損毀照和佳士得網站2008年拍品照片,來做兩件文物比較辨識真假,專家指出,透過兩張照片來鑑識文物,方法過於粗率、武斷,缺乏證據力,也不科學。

專家說明,文物藝術品鑑定的原則是必須親自接觸實物,光憑照片或是圖檔判定真假,在印刷品質、印製色差與聚焦清晰與否等等因素影響之下,都會影響鑑定準確度。

瓷器鑑定必須從多角度鑑定,包含文獻記載、器型、紋飾、釉色、釉質、釉彩顏料、底足、胎土、包漿、風化、堆積、鏽蝕、老化程度等。

二、傳言宣稱從照片看出故宮破損的青花瓷無包漿,專家指出,無包漿意思是指無氧化或無使用痕跡,故宮清代瓷器收藏出自清朝皇宮,由於使用小心、保管良好,因此清宮瓷器藏品大多數都無使用痕跡。

三、專家指出,清代的青花瓷器依釉藥不同,並非只有單一色調,傳言引用單一照片比對故宮文物來鑑定真假,並不準確

傳言使用兩張照片來比對,並宣稱故宮破損文物無包漿、色底不正,用以推論為膺品,古物專家認為使用此方法來鑑定真假,缺乏證據力,且包漿與否並不是鑑定清宮瓷器之關鍵。因此,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2022/11/4】為求文意精準,本查核報告修正爭議點二之專家說明。特此感謝讀者之指正。

【查核聲明】故宮文物破損為可受公評之議題。查核報告並未查核故宮破損文物之真假,也未探討破損原由與疏失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