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podcast
line
instagram
twitter
facebook
youtube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輸入關鍵字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search results.
生活
【部分錯誤】網傳「台中市壓白線拍照已啟用了...若是四輪都超越停止線,就會啟動兩次,即使車子停了下來,還是算闖紅燈,是新型的壓線就拍立即送罰單 3000」?
2020-06-15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11/15版】 一、檢視台中市交通大隊公告的「科學儀器執法設備」設置地點一覽表中,並沒有傳言所提及的「中區中華路與公園路口」、「太平環中東路與東平路口」。 二、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闖紅燈處1800元以上,5400元以下罰鍰;不遵守標線處900元以上,1800元以下罰鍰。均非傳言所述「罰單3000元」。 因此,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部分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這期發票 如果沒有中 不能丟掉 六月 還會開一次獎 切記 中央補助的」?
2020-06-02
財政部賦稅署已澄清,財政部不會使用過去未中獎的發票,重新再開1次獎 因此,該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 趕快去買口罩,6/1開始口罩解實名制,一片會漲到7~12元。」?
2020-05-27
一、國內口罩供需機制從6月1日起「實名制」與「市場開放」雙軌並行。民眾仍然能以實名制「14天可購買9片,1片5塊錢」的方式購買口罩。 二、口罩市場開放後,價格回歸自由市場機制。部分業者表示,價格目前還未定案。 此傳言指稱「口罩將解除實名制」,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有個小朋友睡前將糖果放在枕頭邊...結果螞蟻從他的耳朵鑽進去但小朋友並沒有感覺...最後住院檢查,發現他的腦部有一大群的螞蟻寄生」?
2020-05-27
一、醫師指出,螞蟻鑽進耳朵就會使患者產生疼痛感,不會毫無感覺。 二、昆蟲學者指出,螞蟻不可能在人體內築巢。 三、此傳言在1998年即以英文版本在美國流傳,被查核組織判定為假。 因此,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記得路邊紅線停車,不能打雙閃燈,要打左轉燈、輪胎向左打!這樣就檢舉不到你...」?
2020-05-26
一、警方表示,收到民眾檢舉後會查證現場狀況。 二、警方指出,在道路邊打左轉燈、輪胎向左,代表車子是在起始的狀態,等於證明它剛剛在此停車。因此不能作為規避「紅線臨停」的方式。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6月1日-9月30日實施夏季電價!一天當中電價,分三時段...紅燈電費是黃燈的5倍。紅燈電費是綠燈的10倍。洗衣服盡量排晚上綠燈時段」?
2020-05-22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4/17版】 一、2023年夏月電價於6月1日至9月30日實施,民生用電的電價計價是依用電量來計算,並非網傳所述分三段式,也跟用電時段無關。 二、傳言為舊謠言,每年夏季都會重傳。傳言提到的「紅、綠、黃三色時段電費」為台電公司2019年的實驗方案,從未正式實施。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下半年要留意旱災,請記得囤一些糧食...因為...台灣這季的部分稻米得了稻熱病,秋季怕是欠收...然後星象顯示,年底到明年疫情還會來,到時有超不吉的六星連株...」?
2020-05-20
一、台灣今年確有發生稻熱病疫情,但不影響整體稻米產量,民眾毋須囤糧。 二、天文專家指出,天文上並沒有所謂「六星連珠」。 因此,傳言誇大稻熱病疫情,且搭配不實天文訊息,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這段影片由新加坡錄製...一位母親在分娩時去世。她的心臟,被捐贈給影片中,身穿黑色T恤的人。當穿著黑色T恤的男人,抱著她的孩子...孩子,認出了母親的心跳」?
2020-05-19
一、網傳影片為中國《央視》於2017年拍攝的公益廣告,並非由新加坡錄製。 二、傳言所述為廣告情節,並非真實事件。 因此,傳言挪用廣告影片,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永豐餘公司造紙研發部陳經理陳述,面紙加工添加濕強劑,又添加柔軟劑及各種活性劑,所以粉塵多,尤其女孩子絕對不要用來擦拭下體,或嘴巴,以免致癌病...」?
2020-05-14
一、永豐餘表示,該部門員工均未對外發布此傳言。 二、面紙因適用性,添加濕強劑、柔軟劑,但並不會添加活性劑,也沒有傳言指稱的粉塵問題。 三、專家說,面紙使用的濕強劑,主要成份是環氧氯丙烷,日常使用時會吸進人體的劑量相當低,並不會增加罹癌風險。皮膚接觸到面紙時,也不會因人體不同部位產生不同影響。 因此,此傳言為不實冠名,再以誇大內容誤導的「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部分錯誤】網傳圖片宣稱「即日起,不能從2號車門下車,已經立法通過...如果造成任何的意外,只要從2號門下車,不管有沒有犯錯就必須負全部肇事責任」?
2020-05-14
一、立法院近期並無通過此法規。 二、《道路交通安全規則》規定,乘客應從右側車門上下車,但「在單行道准許左側停車者,應由左後車門下車。」 三、警察、律師指出,若無肇事,單純從左側開門的行為不會受罰。 四、每件車禍事故的肇事責任不同,必須視情況而定,無法直接推論「左後門下車者必須負全部肇事責任」。 因此,現行交通法規確實規定「應由右側車門下車」,但傳言過於簡化,未提及「例外狀況」及「肇事責任需視情況而定」,為「部分錯誤」訊息。 【2021/10/13 更新說明】更新背景。
事實查核報告
部分錯誤
生活
頁面
« 第一頁
‹ 上一頁
…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關閉
回到頁面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