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podcast
line
instagram
twitter
facebook
youtube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輸入關鍵字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search results.
健康
【部分錯誤】網傳「4種食物(番茄、蜂蜜、未熟水果和大白菜)千萬不要放進冰箱...因為冷藏後只會加速變質」?
2021-04-26
一、傳言宣稱「番茄摸起來硬是激素、農藥催熟導致」,專家指出,番茄的硬度與品種、成熟度等相關,且番茄熟成會變軟,傳言推論與事實不符。 二、傳言宣稱「白菜加熱會產生亞硝酸鹽」,專家指出,無論是否加熱,新鮮蔬菜本身就含有極少量亞硝酸鹽。 三、番茄經過冷凍,細胞組織受到結凍破壞,可能導致果肉軟爛,但冷藏並不受影響。 四、專家建議,香蕉、番茄、木瓜、芒果等更性水果若未成熟,可以等成熟後,再放冰箱;放冰箱時,可以用報紙、塑膠袋等包裝。 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部分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影片「龍鬚菜能降血糖,二十年糖尿病患者食用四天後即見實效」?
2021-04-26
一、專家指出,傳言個案可能是吃大量的龍鬚菜,同時減少攝食碳水化合物,控制血糖,吃其他蔬菜也有相同作用。龍鬚菜本身並沒有快速降血糖的效果。 二、專家指出,未有科學研究證實「吃龍鬚菜可治療糖尿病」。 三、專家指出,糖尿病患者需靠藥物、飲食控制和運動等健康生活形態,降低疾病威脅,切莫因食療、輕忽量測血糖或回診。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影片稱「不要再吃這道菜了,過貓菜會100%致癌」?
2021-04-23
一、專家指稱,影片指出的過貓菜為「過溝菜蕨」,是可以食用的蕨菜類,本身沒有毒性,目前也沒有科學證據證明食用過溝菜蕨會致癌。 二、專家提醒,野外許多蕨類有毒性,如拳蕨、栗蕨等,建議民眾碰到不知名蕨類,不要隨意食用。 因此,傳言稱「過貓菜會致癌」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影片稱「舌下血管瘀血成紫黑色,代表心腦血管堵塞」?
2021-04-23
經查: 一、中醫指出,舌下血管瘀血呈紫黑色,代表身體有血瘀症狀,氣血循環差,但無法直接診斷為心腦血管堵塞。 二、心臟內科醫生指出,身體的血管分為動脈、靜脈、微血管,每種血管堵塞的臨床症狀不同。...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南瓜加鳳梨」、「南瓜加豆漿」可治療膝蓋?
2021-04-23
一、專家指出,食物無法宣稱療效,「南瓜」、「南瓜加鳳梨」、「南瓜加豆漿」皆沒有治療疾病效果,「南瓜顧膝蓋」的說法沒有科學根據。 二、專家也指出,腎臟細胞不具再生能力,因此「南瓜增強肝腎細胞再生能力」說法錯誤。 三、專家指出,南瓜屬澱粉類食物,食用過量會造成血糖上升,且不建議透過單一食物防治高血壓。 四、研究寄生蟲的專家指出,南瓜裡的瓜氨酸只是一種氨基酸,沒有治療或殺死寄生蟲的效果。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心臟科名醫教一招緩解心臟不適 ,比CPR簡單又安全?
2021-04-22
一、網傳影片主講人並非振興醫院院長魏崢,影片內容也與魏崢無關。 二、深捏胳肢窩且搭配手臂上下擺動,完全無法緩解急性心臟病症狀,且有延誤就醫風險。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文章「70多歲的媽媽在4月16日去台中榮總胸腔內科看病打針,很有可能是榮總強迫跟欺騙施打AZ疫苗」?
2021-04-19
一、經查傳言所提的個案是接受台中榮總醫院醫師的一般診治,並未施打新冠疫苗。 二、公費接種新冠疫苗的計畫,截至目前(4月19日)尚未開放65歲以上的樂齡組施打;台中榮總並非提供民眾自費接種新冠疫苗的旅遊醫學合約醫院。且新冠疫苗是今日(4月19日)開放民眾自費預約接種,4月21日起開放接種。 傳言稱「70多的媽媽在4月16日於台中榮總就診恐被強迫與欺騙施打AZ疫苗」,多處訊息不合理,且查證並不是事實。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部分錯誤】網傳「5道菜(芹菜、蘑菇、雞肉、菠菜和生菜、雞蛋)如果沒吃完就要扔掉,再加熱吃會有損健康」?
2021-04-16
一、傳言宣稱「菠菜和生菜」再次加熱後,會使蔬菜中的亞硝酸鹽產生有毒物質。專家指出,亞硝酸鹽須在高溫、酸性環境下與游離的二級胺作用,轉化為亞硝胺後才會產生致癌性。一般來說,胺類存在於蛋白質食物中,但很少以「游離胺」的形式存在。 二、專家指出,無論是否加熱,新鮮蔬菜本身就含有硝酸鹽與亞硝酸鹽,並在清洗、烹調時大量流失,且蔬菜中蛋白質含量極低,民眾不用過度擔心。 三、傳言宣稱「蘑菇」、「雞肉」、「雞蛋」再次加熱會破壞蛋白質,導致消化不良。專家指出,蛋白質在烹調加熱時會產生變性,幫助人體易於消化。但如果過度加熱,使肉類過度老化,有可能造成消化不良,但不至於引發腸胃疾病。 四、專家提醒,剩菜保存的重點應是避免細菌滋生。 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部分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荷蘭禁止60歲以下施打AZ疫苗後,從荷蘭送AZ疫苗抵台,這是人家不要的」?
2021-04-16
一、專家表示,4月4日從荷蘭運送抵達的19萬劑AZ疫苗,是台灣從COVAX獲得的首批AZ疫苗,數量為19.92萬劑。該批疫苗為韓國廠製造,並運至AZ疫苗的荷蘭阿姆斯特丹轉運樞紐,再運至台灣。 二、專家表示,台灣此批疫苗是透過COVAX取得。截至目前,荷蘭並未預期透過COVAX取得疫苗。傳言稱「荷蘭政府不要此批疫苗,再透過COVAX退給台灣」,其推論沒有事實根據。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事實釐清】完整解析「丹麥宣布永久全面停打AZ疫苗的政策考量」
2021-04-15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9版】 一、丹麥政府仍同意歐盟對AZ疫苗之評估,同意「施打AZ疫苗的整體助益仍高於副作用風險」,且仍視AZ為核准疫苗。 二、丹麥政府衡量國內疫情已受控制、擁有充裕的其他疫苗,以及下階段施打對象為年輕族群等因素,而不使用AZ疫苗。因此,丹麥於2021年4月決定不使用有罕見副作用的AZ疫苗。 三、丹麥衛生局指出,若疫情情勢改變,不排除重新使用AZ疫苗。 四、丹麥在2021年6月,由於莫德納等疫苗延遲交貨,政壇討論要重新啟用AZ疫苗和嬌生,丹麥衛生局仍在重新檢視這兩種疫苗的最新檢驗數據。從5月19日起,此兩種疫苗都開放民眾「自願接種施打」,民眾若不想等其他疫苗,可以在醫師評估下,自願選擇先施打這兩種疫苗,縮短等待時間。 五、台灣專家建議,各國疫苗政策要回歸到各國的防疫狀況與疫苗供應情況來綜合考量,丹麥與台灣的情況不同,兩者不能直接類比。 【更新說明2021/06/10】此傳言近日再度流傳,查核中心特此更新本報告,將丹麥近日討論是否恢復施打AZ疫苗的新發展列在爭議點七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健康
頁面
« 第一頁
‹ 上一頁
…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關閉
回到頁面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