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釐清】網傳照片宣稱「核廢料就是這樣處理,瑞士核電廠營運45年產生的高階核廢就這麼多,可以安全存放,連全副防護具都不用就可以進去乾貯場」?
【事實釐清】網傳照片宣稱「核廢料就是這樣處理,瑞士核電廠營運45年產生的高階核廢就這麼多,可以安全存放,連全副防護具都不用就可以進去乾貯場」?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1/30版】
一、照片出處為瑞士茨維拉格公司,位於瑞士北部的室內乾式貯存設施,用於中期、暫時的貯存高階核廢料,此設施並非用於高階核廢料的最終處置。
二、工作人員進入乾式場所,由於貯存護箱已將游離輻射的物質密封,不需穿著全套防護衣,但必須遵守人員輻射安全規範與守則,仍有嚴謹的工作時間限制,並必須定期監測輻射劑量。
背景
多個內容農場與影音平台,以及社群平台流傳一篇文章:「瑞士核電廠營運45年產生的高階核廢就這麼多,可以安全存放,連全副防護具都不用就可以進去乾貯場」
圖1:網傳圖片擷圖
圖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照片的出處為何?
(一)查核中心以圖片反搜,找到茨維拉格(Zwilag,音譯)公司網站中的「護箱貯存室」(Cask storage hall)頁面,出現網傳圖片的背景照片。
根據該公司官網介紹,茨維拉格公司全名是「Zwilag Zwischenlager Würenlingen AG」,位在瑞士北部維倫林根(Würenlingen),由4間瑞士核電廠合資設立,負責國家放射性廢棄物集中式中期貯存設施的建設與營運。
該公司官網介紹照片中的場所,長68公尺、寬41公尺、高近20公尺,可存放約200個護箱,護箱中存放玻璃固化後的高階放射性廢棄物以及瑞士核電廠的用過核子燃料。
(二)查核中心委請清華大學水池式反應器實驗室的曾永信博士協助檢視照片,他指出,此設施為高階放射性廢棄物的乾式貯存場所。
(三)查核中心請原子能委員會核研所工程組楊慶威組長協助檢視照片,照片為瑞士高階核廢料的「集中式中期貯存設施」的「室內乾式貯存設施」。
綜合以上,照片出處為瑞士茨維拉格(Zwilag,音譯)公司,位在瑞士北部高階核廢料室內乾式貯存設施,用以貯存高階放射性廢棄物。
爭議點二、傳言稱「核廢料就是這樣處理」,照片中的貯存場所功能為何?此貯存場所是否能夠完成核廢料之處置?
(一)楊慶威表示,現階段國際間對高階核廢(用過核子燃料)管理的作法,是採取濕式貯存、乾式貯存、最終處置或再處理等3階段管理方式。以台灣來說,就是採取歐美國家作法:近程採廠內水池貯存、中程以廠內乾式貯存、長程推動最終處置等3階段管理。其中,照片的「集中式中期貯存設施」,並非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
楊慶威說,世界各國依國情不同,「放射性廢棄物貯存設施」有些是設置於核電廠廠內,有些則是由國家或數個核電廠合資興建於核電廠外,再將放射性廢棄物運至廠外集中貯存設施進行貯存。不管是電廠內的貯存設施或廠外的集中式貯存設施,都是要確保放射性廢棄物的貯存安全。
(二)曾永信表示,用過核子燃料在剛除役時,由於功率較高、放出的熱量較多,比較適合以濕式貯存,也就是存在在水中,大約5年後可轉用乾式貯存。乾式貯存是利用熱循環的自然對流,將用過核子燃料的熱移除。乾式貯存的護箱一般設計是貯存40年。
曾永信說,以美國處理用過核子燃料的流程,先是濕式貯存、乾式貯存,然後到最終處置;而法國與日本的流程則是將用過核子燃料進行再處理,萃取製成「混合氧化物核燃料(MOX)」,剩餘的高階放射性廢棄物需進行玻璃固化,再接連進行濕式、乾式貯存,最後同樣進行最終地質處置。
(三)瑞士德語發行的《Blick》報紙網站,曾在2016年發布標題〈瑞士的核廢料儲存在WÜRENLINGEN-暫時解決方案〉的專題報導,內文指出這是位於Würenlingen的高階核廢料「臨時」儲存場所,存放來自Mühleberg、Beznau、Leibstadt與Gösgen核電廠的高階核廢料,直到能找到一個深層的最終處置存放處所。
綜合以上,照片的措施為高階核廢料的中期貯存場所,屬於室內乾式貯存設施,此貯存僅為中期、暫時貯存,仍必須尋找高階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所。
爭議點三、傳言稱「瑞士核電廠營運45年產生的高階核廢就這麼多」,實際情況為何?
(一)曾永信表示,用過核子燃料總量與其功率或發電量有關,而護箱的容量也有大有小,因此,無法用照片來比對其產生的護箱數量。
(二)楊慶威表示,核電廠運轉所產生的高放射性廢棄物的數量,與核電廠反應器的型式、功率,以及運轉年限有關。功率低或運轉年限短,產生的高放射性廢棄物的數量就比較少,而高放射性廢棄物所使用的貯存護箱個數,又與護箱可貯存的容量有關。故1部低功率的核能機組,亦有可能僅需40個貯存護箱。以台灣核電廠為例,三座核電廠各2部機組,運轉40年,粗估每廠約需100多組乾式貯存護箱。
綜合以上,專家指出,核電廠運轉所產生的高放射性廢棄物的數量,與反應器類型、功率有關,乾式貯存護箱也有不同容量的差異,專家無法直接用照片,來推估核電廠一段時間所產生的高階核廢量。
爭議點四、傳言宣稱「不用穿防護具就可以進去乾貯場」,是否屬實?
(一)楊慶威表示,無論是高階或低階放射性的廢棄物貯存設施,工作人員的輻射防護措施,都要符合該國輻防管制的規範。以台灣為例,輻射作業場所(包含貯存設施、核設施等)工作人員之輻射防護措施,皆須符合《游離輻射防護法》、《游離輻射防護安全標準》等相關法規的要求。此外,核電廠亦會訂定進入該廠輻射管制區的人員輻射防護措施與要求,以確保作業人員安全。
(二)曾永信表示,防護衣是針對具有發生游離輻射的物質進行防護,避免造成攝入、吸入,當所有的放射物質都已固化並密封,確實不需要防護衣。然而,貯存場仍有嚴謹的輻射安全規範,一般非游離輻射工作人員,每年劑量不得超過1毫西弗;而工作人員每5年周期間不得超過100毫西弗,單一年度不得超過50毫西弗。依據此一國際標準就可以進行區域劃分並擬定輻防計畫,然後依據每月人員與背景劑量配章之監測,確保工作人員安全。
(三)瑞士媒體《Blick》的〈瑞士的核廢料儲存在WÜRENLINGEN-暫時解決方案〉文章指出,維倫林根的臨時儲存是瑞士最危險的填埋場,只有少數人可以進入,且停留時間不能太長。內文稱任何進入的人都必須經過檢查且配備輻射檢測劑量儀器,且所有場內員工都必須定期接受放射學監測。
綜合以上,乾式貯存護箱已將游離輻射的物質密封,貯存場雖不需穿著全套防護衣,但必須遵守人員的輻射安全規範與守則,嚴謹規範相關的工作時間,並定期監測輻射劑量。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1/30版】
一、照片出處為瑞士茨維拉格公司,位於瑞士北部的室內乾式貯存設施,用於中期、暫時的貯存高階核廢料,此設施並非用於核廢料的最終處置。
二、工作人員進入乾式場所,由貯存護箱已將游離輻射的物質密封,不需穿著全套防護衣,但必須遵守人員輻射安全規範與守則,仍有嚴謹的工作時間限制,並必須定期監測輻射劑量。
補充資料
瑞士目前的核能政策為何?
根據瑞士聯邦能源辦公室(Swiss Federal Office of Energy)網站資料顯示,在日本福島核電廠發生事處後,瑞士聯邦環境、交通、能源與通訊部(DETEC)決定暫停正在進行申請的新核電廠的通用執照;DETEC也提出逐步退出使用核能的決議,形成新的聯邦能源政策「2050能源策略(Energy Strategy 2050)」的制定。
2017年瑞士確立「2050能源策略」,核電廠從2018年起無法再獲得新的通用執照。瑞士Mühleberg核電廠已在2019年12月關閉,目前正在拆除。瑞士其他核電站仍在運行。
根據「2050能源策略」,既有核電廠屆齡除役,不再新建核電廠,現役核電廠許可證不可變動;核能相關研究不受限制;用過核燃料棒視為放射性廢料,不得再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