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核工具
【部分錯誤】網傳「家禽之王梵天雞 身高超過1m...體型如五六歲小孩」?
一、「梵天雞」確實存在,台灣稱為「婆羅門雞(Brahma Chicken)」,特徵是體型大、腳脛有羽毛。
二、梵天雞的體高約70公分,通常不會到120公分。 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
發布日期:2019-08-05
【部分錯誤】網傳「高速公路所有交流道都裝設攝影機,若違規插隊、壓到雙白線或未打方向燈都會被開罰單」?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8/25版】
一、到2021年8月為止,國道公路交流道共有21處裝設高解析攝影機。傳言指稱「所有」交流道都有裝設,並不準確。
二、高解析攝影機僅針對違規插隊、橫跨雙白線、橫跨槽化線等三項違規開罰,但「未打方向燈」不是攝影機的監控、開罰項目。
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
【2021年1月4日更新說明】:查核中心向國道公路警察局交通科警務正賴協駿求證,...
發布日期:2019-07-30
【部分錯誤】網傳「秋行軍蟲入侵、今起強制噴藥!毒理專家:這19種蔬果要注意農藥殘留」?
一、截自2019年7月23日為止,專家點名的19種蔬果,雖來自秋行軍蟲在國際的寄主作物名單,但入侵台灣的秋行軍蟲最愛吃的是玉米,僅有一案例為百慕達草皮。專家點名的其他蔬果尚未被感染。
二、秋行軍蟲的「強制噴藥」措施,僅針對確認有秋行軍蟲危害的案場,會由政府提供農藥和工資,派專家協助用藥,也有採收前的停藥規定。農民並不需要預防性噴藥。
因此,傳言稱「因秋行軍蟲入侵,要強制噴藥,...
發布日期:2019-07-24
【部分錯誤】網傳「最新研究:炸薯條比生菜沙拉還健康」?
一、網傳訊息係引述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團隊2015年發表的研究。此研究觀察800名受測者,蒐集血糖變化與飲食生活習慣的數據,研究發現,食用相同的食物,每個人的餐後血糖變化並不相同。
二、這項研究並未比較同一個人攝取不同食物的血糖變化,也沒有證明「薯條比沙拉健康」。
三、醫師指出,進食後血糖變化不能用來代表「健康」或「營養素」,...
發布日期:2019-07-18
【部分錯誤】網傳「高速公路今天開始,傍晚每天會有警察臨檢...後座乘客未繫安全帶罰款一人三千,兩人6000元」?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5/23版】
一、國道公路警察局表示,國道確實會有不定期警察臨檢,但警方不會常態性地在固定地點。
二、小客車司機或乘客於高速公路或快速公路未繫安全帶,若在期限內繳納罰鍰,一人罰3000元、二人以上是罰4500元。
營業大客車(如客運)、計程車乘客、含司機的租賃車輛,二人以上未繫安全帶,會罰駕駛人6000元;前述車輛的駕駛人如已善盡告知義務,乘客將受罰,...
發布日期:2019-07-05
【部分錯誤】網傳「每吃一根香蕉,就受到約0.1微西弗的輻射...每一位煙民的肺部平均每年會受到160000微西弗的輻射」?
一、香蕉有微量輻射,香蕉的天然的放射性物質是「鉀-40」,它在人體內都有。
二、專家指出,人體內都含有些微天然輻射,且人類在演化中已對自然界微量輻射建立生物恆定(homeostasis),會透過體內的代謝機制來自我調節,因此吃香蕉時,不會因為體內增加「鉀-40」含量而損害健康,毋須擔心。
三、香菸有微量輻射,來自「鉛-210」和「釙-210」,長期吸菸確實對健康有負面影響。但每天抽30支菸,...
發布日期:2019-07-02
【部分錯誤】網傳「癌症打一針就好了!動物實驗已100%成功」?
一、網站所引述之學術文章、作者與期刊,應屬真實。
二、健康網站描述疫苗機制有部分錯誤,且研究僅限於四種癌症實驗,因此「打一針就能消除全身癌症」、「抗癌效果在動物實驗中已100%成功,並且對多種癌症有效!」的說法並不適當。
發布日期:2019-06-24
【部分錯誤】網傳「《紐約時報》公布世界最貪腐領袖 陳水扁名列第二」?
網路近期重新流傳《紐約時報》2016年2月16日的舊報導,原文報導為〈掌權者,盜款數以百萬計〉,指出美國司法部當時致力追回外國政治人物竊取而在美國洗錢的資產,介紹五個當時正在追查的個案。但原文報導並未進行「貪腐排名」,前總統陳水扁在報導中是「第二個提及」,並非「世界第二名」。網傳訊息不完全準確,有部分錯誤。
發布日期:2019-06-12
【部分錯誤】媒體報導「下班後LINE一則算加班4小時」?
一、員工在非工作時間收到公司傳來的LINE訊息,若指派工作,就算加班;若只是工作提醒或溝通意見,不需馬上處理,不算加班。
二、2018年3月1日起,「休息日」的加班費已改為核實計算,並非「只收到1封工作的訊息,僱主也得付4小時加班費」。
三、《勞基法》第79條規定雇主未支付加班費的罰鍰是2萬到100萬元,主管機關通常從最低金額開始開罰。但也有案例是多項嚴重違規的企業,首次就被罰100萬元。
發布日期:2019-05-21
【部分錯誤】網傳「過了保存期限就要丟掉?這 6 種食物還是可以吃」?
一、食品能否食用除了需注意有效日期,保存環境也相當重要
二、乾燥麵條、未開封麥片、餅乾等食品若適當保存可能可以食用,但仍然存在風險。
三、罐頭過了有效期限後新鮮度會慢慢降低,食安風險會提升。
四、雞蛋下沉與否不能作為食安指標,建議依包裝標示的有效期限食用。
五、麵包在冷凍保存下的確能延長保存期限,但微生物經加熱後可能重新活化,並非冷凍保存就一定可以食用。
發布日期:201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