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podcast
line
instagram
twitter
facebook
youtube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輸入關鍵字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search results.
健康
【錯誤】內容農場文章宣稱「大藥廠打死也不願說的秘密 原來抗癌可以那麼便宜...檸檬是一個神奇的植物,可殺死癌細胞。功效10,000倍強於化療」?
2020-06-18
一、醫師和營養師指出,此文章提及的療效沒有足夠研究及實驗證實,也沒有找到文章所宣稱的實驗室測試報告。 二、此訊息至少在2011年就以英文版本流傳 ,美國、印度的事實查核組織均將其評定為假。 因此,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部分錯誤】網傳「家中長輩失智症是腦部血流堵塞造成。多吃藍莓,12天讓腦袋活過來,可抗腫瘤,促進腦部血流量」?
2020-06-11
一、失智症的成因有很多種,腦部血流堵塞只是其中一種。 二、專家表示,以營養學的角度來看,藍莓確實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的功用,但藍莓僅為食品,不宜推論具有「抗失智症」、「抗腫瘤」功能。建議民眾適量攝取。 因此,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部分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陳惠仁教授強調...熱苦瓜~只殺癌細胞!切2~3薄苦瓜片放在杯子裡, 加入熱水,會變鹼性水...苦瓜汁能調整高血壓」?
2020-06-10
一、「熱苦瓜殺死癌細胞」的說法尚無科學根據。 二、控制血壓需要調整生活、飲食習慣和定時服藥,不能單靠吃苦瓜來控制血壓。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楊梅是皮蛇(帶狀皰疹)的尅星...10分鐘驗完血後,女醫生確定是得了帶狀皰疹...吃了兩天的楊梅後,居然神經不痛康復了」?
2020-06-08
一、楊梅對帶狀皰疹(皮蛇)並無療效。 二、一般帶狀皰疹診斷不需要驗血;驗血也不可能僅花十分鐘時間。 三、帶狀皰疹發病原因為「水痘病毒」內發,患者不會再被「其他種病毒感染」。 四、醫師指出,帶狀皰疹治療方式是吃抗病毒藥以及消炎止痛藥。 因此,此傳言敘述並無根據,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會浮在水面的麵是有加明礬的」、吃泡麵會得癌症、牙齒掉光、流產?
2020-06-03
一、明礬是食藥署規定的合法添加物,主要當作膨脹劑使用,通常是添加在糕點中讓食物口感更蓬鬆,一般而言,麵條不需要添加明礬。 二、麵條煮熟自然就會浮到水面,與是否添加明礬無關。 三、吃泡麵導致牙齒掉光、流產、癌症等說法,目前沒有明確的醫學證據。 四、泡麵高油高鹽,光吃泡麵無法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蔬果,長期當主食恐導致營養不均。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圖片宣稱「感染肺炎的可怕,3到7天就開始發燒,感染5天後你就成為帶菌者,7到14天就會發作,20天多你的肺就會變成第4期,太可怕了」?
2020-06-02
一、此圖片為後製模擬肺部影像,非肺部實際發炎之情況。 二、專家指出,肺炎沒有分1至4期。 因此,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台大郭銘雄(璁錡)醫師/柯文哲醫師-生死的智慧,演講非常精采※空腹吃水果勝癌症」?
2020-06-01
一、傳言是假借冠名。 二、專家指出,腸胃中的消化酵素可以幫助食物消化,並不會因為吃飯後吃水果就導致食物腐敗變質。 三、此訊息後半段包含許多舊謠言,內容均為錯誤。 因此,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更新聲明2021/11/15】傳言新增台大醫師冠名版本。補充於爭議點一及摘要。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內容農場文章指出「全家篩檢女兒爸爸「都中大腸癌」!醫生警告香蕉和它(優酪乳)一起吃比「砒霜」還毒」?
2020-06-01
一、專家指出,香蕉和優酪乳本身都不含致癌物,而「香蕉搭配優酪乳或其他食物一起吃會產生致癌物」的說法沒有科學根據。 二、香蕉富含「鉀離子」,並非「鈉鹽」。腎臟病患者食用需多注意。 因此,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部分錯誤】網傳組合圖片宣稱「隱翅蟲,在你身上時絕對不要打,牠身上有毒液,接觸到皮膚,就死定了」?
2020-05-28
一、隱翅蟲的體液會造成皮膚灼傷,傳言建議「隱翅蟲在身上不要打」、「用嘴巴輕輕吹走」,是正確的。 二、傳言中搭配的組合照片中,2、3號為隱翅蟲造成,但4號照片為毒漆藤造成,與隱翅蟲無關。 三、隱翅蟲引起的皮膚炎不至於讓人死亡。 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部分錯誤
健康
【部分錯誤】網傳「辨識中風,讓我們記住S、T、R三步驟...如果(患者)舌頭『彎曲』或偏向一邊,那也是中風的徵兆。上面四個動作,患者如果有任何一個動作做不來,就要立刻撥999...」?
2020-05-26
一、專家指出,傳言所述方法可以用來辨識中風,但台灣較常見的是「FAST」指標,或口訣「臨『微』不亂」。 二、台灣急難救助電話為119,不是999。 此傳言的辨識方式正確,但並非台灣常見指標,且急救電話有誤,因此,為「部分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部分錯誤
健康
頁面
« 第一頁
‹ 上一頁
…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關閉
回到頁面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