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podcast
line
instagram
twitter
facebook
youtube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輸入關鍵字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search results.
健康
【錯誤】網傳影片宣稱「睡前喝一杯它(洋蔥水),讓你一夜好眠,還能排出肝臟毒素,大肚腩也慢慢不見了」?
2020-12-14
一、醫師及營養師指出,洋蔥含有的槲皮素可以抗氧化、抗發炎,但無法達到減肥、降血壓、排除肝臟毒素的功能。 二、醫師建議,吃太多洋蔥可能導致脹氣,若要增加抵抗力,應以均衡飲食為主。 三、營養師指出,洋蔥煮水後,水中溶出的營養素不多,且水分會含有高濃度的鉀離子,會對部分腎臟病患者造成負擔。 四、營養師建議,與其喝洋蔥水,直接吃洋蔥攝取到的營養會比較多。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影片宣稱「鴨子身上有七個部位有毒不能吃,天冷吃薑母鴨要注意了」?
2020-12-08
一、網傳影片所稱的「毒素」,是籠統說法,無法判斷會累積在鴨子的哪一個部位。 二、畜產專家指出,傳言稱「腔上囊」在台灣叫「華氏囊」,其作用是將淋巴幹細胞轉為成熟的「B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無法吞噬病原體。 三、專家說,健康的家禽會自然排出呼吸道的顆粒、細菌,傳言宣稱「灰塵顆粒和細菌會吸入肺部」為錯誤說法。此外,合法屠宰場僅接受健康家禽。 四、專家指出,鴨肉的內分泌物質經過烹煮,再進入人體腸道後,會被分解、代謝成不同的小分子,影響人體內分泌的可能性不高。 傳言宣稱「吃了鴨子腎上腺會干擾人體新陳代謝」、「吃了鴨子的甲狀腺容易罹患甲亢」為錯誤。 五、傳言宣稱「鴨頭重金屬含量最高」,專家指出,重金屬是累積在肝臟和腎臟,不是在腦部。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香蕉頭尾是綠色代表有塗催熟劑,容易罹癌」?
2020-12-08
一、專家表示,台灣常見的香蕉催熟作法,是將香蕉放入低溫催熟庫,將酒精加熱至400度,產生乙烯氣體,讓香蕉產生植物性荷爾蒙乙烯而熟成。傳言提及「塗催熟劑」是錯誤說法。 二、專家表示,香蕉本身生產的乙烯,是植物性賀爾蒙,以乙烯氣體催熟,僅是刺激香蕉加速熟成,並不會造成健康危害。 三、專家表示,香蕉頭尾是綠色僅是後熟過程中的自然變色階段,無法以頭尾是綠色判定是否有使用人工催熟。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部分錯誤】網傳「多倫多大學藥學教授將這份資訊寄給家人...醫生和科學家現在對Covid-19的了解更多,我將列出2020年2月不知道的五件事」?
2020-12-04
一、此傳言的原始出處,是印度眼科醫師普拉卡什的文章。傳言指稱為多倫多藥學系教授、美國醫師等,均為錯誤冠名。 二、台灣專家表示,新冠病毒病患確實會有肺部及其他部位出現血栓的現象,但阿斯匹靈與肝素對於血栓的效用尚在研究中。 三、台灣專家表示,為了因應新冠肺炎病患有快樂缺氧的症狀,使用家用血氧監測機是一個可行的方案,但前提是血氧監測機的準確度夠高,否則會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四、台灣專家表示,瑞德西韋(Remdesivir)與法匹拉韋(Favipiravir)都被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病患,但它們的作用是降低病毒產量,真正消除病毒的還是病患自身的免疫系統。 五、台灣專家表示,細胞激素風暴確實可用類固醇治療,但對於新冠肺炎的早期患者,除非已有缺氧症狀,否則沒必要在早期使用類固醇治療。 六、台灣專家表示,除了早期給氧,讓病患採取俯臥姿可以改善肺部血流、幫助肺部擴張。 七、專家表示,科學家推測α-防禦素可能是造成新冠肺炎患者血栓的原因,部分新冠肺炎病患使用秋水仙鹼後改善症狀,但案例不多,仍待更多研究去驗證成效。 綜合以上,傳言為「部份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部分錯誤
健康
【事實釐清】網傳「疫苗不要打!流感及新冠會變異是沒有可免疫的疫苗,只是用處理過的病毒讓人生病...身體因打疫苗生病免疫力弱,所以任何病菌病毒感染時更容易感染致死」?
2020-12-01
一、專家指出,流感疫苗因應病毒變異,會更新疫苗株,因此,民眾需重新接種,以增強保護力;尚在研發中的新冠病毒疫苗,使用的疫苗株抗原與流行中的新冠病毒相似,目前(2020年11月)未發生病毒變異,未來則仍未知。 二、專家指出,疫苗是以去活化或減毒病毒,進入人體後,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但有些人可能會有出現發炎反應與其他不適症狀。 三、專家指出,國內外流感疫苗尚無出現ADE反應(抗體依賴性免疫加強反應)的案例。ADE反應指的是,人體雖產生抗體,卻讓人體更容易感染此病毒。 四、專家指出,疫苗施打後,並不會讓免疫力變更弱,也不會讓病毒或細菌更容易感染。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健康
【錯誤】網傳「檢測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每天晚上七點打開高粱酒,聞得到、喝得到味道,代表身體很健康」?
2020-11-30
一、專家表示,嗅覺或味覺異常,是COVID-19的常見症狀之一。但一般感冒鼻塞也可能會導致嗅覺和味覺的失常。 二、專家不建議民眾以「聞或品嚐酒精」判斷是否得到新冠病毒。民眾如有相關症狀,建議直接就醫檢查,勿隨意自行檢測。 綜合以上,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台灣研發中藥清冠一號,飲片:每日1劑,1000 cc水煎成300cc藥汁...」?
2020-11-27
一、網傳訊息中的飲片,是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公告的《新型冠狀病毒病中醫臨床分期治療指引》中的「輕症方飲片」,但不是「清冠一號」。 二、專家指出,此《治療指引》是中西醫共同治療COVID-19病患時,提供中醫師參考,中醫師會依據病患情況,再做調整,不建議民眾自行抓此藥方來服用。此藥方也不能當作預防COVID-19的補品。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更正說明2020/11/28 】此報告修正爭議點一,關於「清冠一號」使用方式與專利之資訊。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每天吃一顆血管清道夫-洋蔥,防治心臟病,血管清得超乾淨...吃洋蔥能增加骨質密度、防癌症、防痛風、降血糖、降血壓」?
2020-11-13
一、目前沒有人體實驗證實洋蔥可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溶解血栓、降低哮喘發作機率。 二、洋蔥中的鈣質含量並不高,不是補充鈣質的首選。 三、洋蔥有抗氧化的功能,但要預防癌症,不能只靠洋蔥,應多攝取不同顏色的蔬果。 四、酒精飲品容易使體內尿酸值升高,因此「洋蔥泡紅酒」無法降低痛風發作。 綜合以上,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部分錯誤】網傳「釋迦是癌症殺手...紅毛榴槤可以天然治癒癌症...能幫助調節血壓、降血糖...纖維含量較高,能有效地促進腸蠕動...含有鞣質,因此不要與乳製品一起食用」?
2020-11-12
一、傳言把釋迦與紅毛榴槤混合並提,但這是兩種不同水果。 二、專家指出,紅毛榴槤抗癌效果未經人體實驗證實,且動物研究使用紅毛榴槤葉片萃取物而非果肉。因此,傳言宣稱「吃紅毛榴槤可以抗癌」,並沒有科學依據。 三、專家指出,水果碳水化合物成份含量高,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過量,傳言宣稱「可降血糖」,並不正確。 四、專家指出,雖然釋迦與紅毛榴槤果肉中的鞣質成份相對不多,但在學理上,鞣質會與蛋白質凝結,一起吃恐引起輕微腸胃不適,建議分開食用。 綜合以上,傳言為「部份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部分錯誤
健康
【事實釐清】網傳「擦了消毒手液過後要去廚房煮菜,結果瓦斯爐一開,手著火了」、「我們擦的消毒手液有含酒精的成份所以很容易著火,希望大家下廚之前一定要洗手」?
2020-11-11
一、醫師指出,網傳照片中的雙手為癒合中的燒傷傷口,但燒傷的實際原因難以確定。 二、專家說,一般人使用消毒洗手液的用量與習慣,造成照片中傷害的可能性較低。 三、食藥署建議,使用含有可燃成分的消毒殺菌產品時,要遠離火源,使用後最好等待一段時間再靠近火源,以確保安全。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健康
頁面
« 第一頁
‹ 上一頁
…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關閉
回到頁面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