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podcast
line
instagram
twitter
facebook
youtube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輸入關鍵字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search results.
生活
【錯誤】網傳影片「台北101大樓4月3日地震時搖晃」?
2024-04-03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4/3版】 3日上午7時58分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規模7.2強震。網路流傳一段影片聲稱是台北101大樓地震時搖晃的畫面。這是真的嗎? 網傳影片由不同畫面組成,一段是101大樓外觀劇烈搖晃影像,其他是地震時住家屋內搖晃影像。 其中101大樓搖晃畫面並非真實影像,且在2022年「918花東地震」時就曾流傳過。 其他畫面也是擷取2022年9月18日時花東地震時網路流傳的舊影像,可知與此次地震無關。 傳言影像挪用無關畫面,錯指為101地震搖晃影像,因此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影像「強震造成龜山島的頭斷了」?
2024-04-03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4/3版】 3日上午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規模7.2地震,各地傳出災情影像。有傳言引用媒體報導宣稱「地震造成龜山島頭斷了」,真實情況為何? 一、查核中心向東北角及宜蘭海岸風景管理處、漁會、旅遊中心求證。經確認,地震造成龜首小部分土石坍方,但非整個頭斷裂。 二、傳言引用的媒體報導,是某媒體在8時41分發布,標題稱龜山島頭斷了;但該媒體後來調整內容為「龜首部分崩落」。但其原始報導擷圖已被網友取用並傳播。 社群平台傳言引用媒體報導搭配影像稱「龜山頭斷了」並不正確,因此,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影像「新竹高鐵斷了、台中捷運錯位」?
2024-04-03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4/3版】 3日上午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規模7.2強震,各地陸續傳出災情。社群上流傳疑似軌道錯位照片,有人說是新竹高鐵斷了,又有人說是台中捷運錯位等,真實情況為何? 一、網傳影像實際是新北環狀線,中和中正路捷運高架路段發生位移,已經派技師前往協助。目前新北環狀線暫停營運。 二、網傳影像與高鐵、台中捷運無關。目前高鐵仍有行駛,但受地震影響,採降級運轉,且有部分列車取消或延誤。台中捷運則正常營運。 網傳影像實際發生在新北環狀線中和板新站附近,與高鐵、台中捷運無關。因此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易生誤解】網傳「這些飲料都含有塑化劑」?
2024-03-29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3/29版】 近期台灣社會發生蘇丹紅、寶林茶室等食安爭議,民眾關心食安議題,網路近日熱傳一則影片宣稱許多市售飲料含有塑化劑。這是近期事件嗎? 一、傳言所附影片的上傳時間為2011年,內容為某一政論節目討論2011年5月間爆發的塑化劑食安事件,並非近期事件。 二、檢視食藥署官網及台灣主流媒體,近年並無飲料非法添加塑化劑相關案件。 傳言引用2011年的政論節目影片,但未提供原始事件的時間、及塑化劑風暴的背景脈絡,易使人誤解為近期事件、造成恐慌。 因此,傳言為「易生誤解」的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本報告僅查核網傳影片原始脈絡、近期有無食品添加塑化劑案件,至於市售飲料是否含其他人工添加物,不在查核範疇。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影片「要買帶泥土的胡蘿蔔,乾淨的胡蘿蔔都是用甲醛清洗」?
2024-03-26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3/26版】 網傳影片以甲醛試劑分別檢測帶有泥土與未帶泥土的胡蘿蔔,稱結果顯示乾淨胡蘿蔔含有甲醛。是真的嗎? 一、農業專家表示,由於無法確認影片中甲醛試劑的檢測效能,再加上不確定影片有無透過剪輯、變造、甚至惡意外加甲醛以捏造檢測結果,因此對網傳影片中實驗結果的真實性需要存疑。 此外,食安學者指出,甲醛其實廣泛存在於胡蘿蔔等天然蔬果中,這些天然存在的微量甲醛 ,尚未有研究證實其對健康的影響。 二、檢視網傳影片所使用的胡蘿蔔,並非來自台灣。專家說,目前台灣生產的胡蘿蔔在販售時超過90%都經過清洗,帶土販售的胡蘿蔔不到10%;而國內業者大都使用清水清洗胡蘿蔔,並不需要使用甲醛。 三、專家建議,挑選胡蘿蔔應選紮實沉重、外觀端正、無病斑、蟲咬痕、水傷、裂傷、壓傷、擦傷等。清洗時以水浸泡、沖洗10分鐘,就能清洗乾淨。 傳言影片所使用的並非來自台灣市場的胡蘿蔔,亦無法確認影片中實驗的真實性,因此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部分錯誤】網傳「年滿65歲了,可以申請長照了」?
2024-03-25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3/25版】 一、長照對象並非都以年齡界定。對於年長族群,也必須同時滿足年齡及「失能等級」2級以上的條件;年齡劃定也並非都是65歲,55歲以上原住民、50歲以上失智患者都能申請。對於失能的身心障礙者,申請並無年齡限制。 二、傳言誤解現行規定,將年滿65歲視為申請長照的判凖。但即使65歲以上,若「失能等級」未被評定為2級以上,也無法申請長照服務。反之,如為失能身心障礙者,只要確認失能等級,不限年齡都能申請。 三、民眾若有長照需求,可撥打1966長照專線,會轉接到各縣市政府的「長照管理中心」,由專員到府評估民眾失能等級,再進一步討論長照計畫。 年滿65歲以上確實為申請長照服務的條件之一,但申請長照的關鍵是須符合「失能等級」2級以上,並非年滿65歲就能申請。網傳「滿65歲可以申請長照」的說法,容易引起民眾誤會,因此為「部分錯誤」訊息。 圖1:能申請長照服務的對象/來源:衛福部官網長照專區(紅框註記為查核中心所加)
事實查核報告
部分錯誤
生活
【部分錯誤】有網傳影片聲稱「99%的特級初榨橄欖油都是假的」?
2024-03-22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3/22版】 近期網路熱傳一段影片稱「99%的特級初榨橄欖油都是假的」,經查: 一、專家表示,「特級初榨」是等級最高的橄欖油,因氣候異常影響橄欖油的產量,導致特級初榨橄欖油售價節節上升,利之所趨,有業者將有風味瑕疵的的初榨橄欖油標示為「特級初榨」,或是以劣質油假冒高級油。 不過,品油師、食安學者與橄欖油代理商都指出,網傳影片「99%為造假」說法過於誇大,與實際情況並不相符。 二、網傳影片中提到的研究結果,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但該研究是採樣加州市售品牌,並發現大部分橄欖油被包裝為較高等級,網傳「研究檢測大部分高端品牌」、「橄欖油70%是假的」為誇大說法,且與事實不符。 三、專家指出,橄欖油的等級仰賴專業品油師的感官評定,難以用儀器鑑別,台灣目前也沒有具約束力的法規來管理分級。建議民眾購買橄欖油前先試吃,優先挑選知名、有商譽且能自主提供檢驗報告的廠商產品。 網傳影片「99%的特級初榨橄欖油都是假的」說法過於誇大,與實際情形不符;但市售橄欖油確實存在標示不清或劣質油假冒高級油的狀況。因此,為「部分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部分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圖卡「世界各大學校友顏值評比,台大排第12」?
2024-03-21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3/21版】 網路流傳一張圖卡,顯示「泰晤士高等教育」根據校友外貌評比世界各大學顏值,台大排第12名。真有此事嗎? 一、「泰晤士高等教育」每年都會發布世界大學排名,記者以電郵聯繫位於倫敦的該機構,詢問關於「顏值排名」的傳言,該機構透過電子郵件回覆表示,該機構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進行「校友外貌」這類性質的排名。 二、檢視「泰晤士高等教育」官網及其大學評比指標,並沒有「校友外貌」項目。 因此,傳言為虛構捏造的「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日本核污染5縣之一山形縣的米已攻入台灣超市」?
2024-03-19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3/19版】 近期社群流傳「日本核汙染5縣之一山形縣的米已引進台灣全聯」,這個說法正確嗎? 一、台灣超市確實有販售山形縣生產的米,但山形縣不是日本福島核汙染5縣之一。山形縣米並未禁止進口。 二、目前針對日本食品邊境管制是採「禁止特定品項」的正面表列方式,從2021年2月起,禁止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5縣產製的野生鳥獸肉、菇類、漉油菜輸入台灣。其餘可進口的食品,則須附上輻射檢驗證明、產地證明。 目前邊境管制措施,會針對日本食品檢驗輻射值,2024年以來並未查驗出含有輻射的產品。 綜合以上 1.日本山形縣非福島5縣之一;2.山形縣米並未禁止進口。因此,傳言是「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易生誤解】媒體報導「受蘇丹紅牽連,國產辣椒價格大跌3成」?網傳圖卡稱「辣椒價3月以來一路走高」?
2024-03-19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3/19版】 蘇丹紅食安事件爆發後,有媒體指稱因而造成辣椒價格大跌3成;但又有網路粉專反駁前述媒體造謠,稱3月以來辣椒價格走高。真實狀況究竟如何呢? 一、媒體報導查證: 媒體報導國產辣椒價格下跌3成,經查是對比2024年與2023年3月同期價格,並宣稱是受近期蘇丹紅事件所影響。 不過,農糧署與辣椒農均指出,去年因氣候等因素,造成辣椒減產,因此價格較往年為高。今年辣椒價格不如去年,但只是回歸歷年均價,與蘇丹紅事件無關。 地方農會也說,辣椒價格受天候、國外進口量等多種因素交叉影響,無法斷定單一事件(蘇丹紅事件)為其主因。更無法僅觀察今年與去年同期一週的數據,就得出辣椒價格受蘇丹紅影響的結論。 二、網傳訊息查證: 網傳粉專訊息引用台北批發市場資料,宣稱國產辣椒價格3月以來節節攀高。詢問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副總經理,得知近期國產辣椒價格平穩,起伏均在正常區間。 農糧署說,農產品價格變動主要受氣候等綜合因素影響,近期蘇丹紅事件並未造成國產辣椒價格異常波動。 綜合上述,無論媒體報導或網傳訊息,經查都是引用公開數據但錯誤解讀,容易使民眾產生誤解,兩者都是「易生誤解」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頁面
« 第一頁
‹ 上一頁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關閉
回到頁面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