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podcast
line
instagram
twitter
facebook
youtube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輸入關鍵字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search results.
健康
【錯誤】網傳「左手香可治療新冠確診」?
2022-09-21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9/21版】 一、專家表示,左手香是民間草藥,療效未有足夠的證據,且沒有食用安全性的科學報告,也無臨床試驗驗證其有治療新冠的功效。 二、專家說,左手香可能有神經毒性,建議民眾不要自行食用。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部分錯誤】網傳「BA.5容易侵犯下呼吸道,造成肺部浸潤,引發續發性肺炎,會侵犯全身細胞、破壞大腦細胞」?
2022-09-20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9/20版】 一、Omicron變種株症狀以上呼吸道為主,包含流鼻水、喉嚨痛、咳嗽、頭痛、倦怠、發燒等;根據英國統計資料,2022年6月報吿喉嚨痛、肌肉痠痛和腹痛的比例增加。 二、專家表示,目前Omicron變種病毒造成的感染症狀多為輕症或無症狀,臨床並無觀察到BA.5容易造成續發性肺炎的狀況。 三、專家表示,臨床並無觀察到BA.5會對大腦細胞破壞力驚人的狀況,也尚無BA.5會侵襲全身細胞、攻擊大腦的研究報吿。 四、接種新冠疫苗需要一段時間才會產生抗新冠病毒的抗體,但打疫苗不會干擾到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免疫系統仍可以對抗別的病原體。傳言稱打疫苗有兩週空窗期、易死亡,並不正確。 傳言文字雖提供正確防疫觀念,如戴口罩、勤洗手、減少群聚等,但對於BA.5變種株的症狀、致病力描述有誤,因此為部分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部分錯誤
健康
【部分錯誤】網傳「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健康忠告:只有四個字,價值3200萬!本屆諾爾貝醫學獎研究成果最接地氣的解釋就是不要熬夜」?
2022-09-19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9/19版】 一、2017年諾貝爾醫學獎三位得主的獲獎理由是發現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也就是「生物鐘」,其研究結論並無叫人「不要熬夜」。 二、專家表示,研究發現輪班工作者的罹癌風險比規律生活者高,而平均睡眠時間不足者,部分慢性病、癌症發生機率也較高;不過,由於慢性病及癌症相關因素很多,熬夜或生物鐘紊亂是否會造成大腦病變、罹癌,目前並無定論。 此外,生物時鐘是寫在基因裡,時差、偶爾熬夜不會打破生物時鐘,只會造成暫時的紊亂。 三、專家表示,曾有研究發現,一晚的睡眠剝奪會使大腦產生某種程度的變化,但只要補眠即可回復,不是有熬夜就一定會生病,也不是一夜睡不著身體就換不了新細胞。 不過,目前的確有觀察到睡眠剝奪對健康造成風險的跡象,因此應盡量避免熬夜,晚上11時前就寢可能對健康最有益。 睡眠不足對健康可能有風險,不要熬夜是有益的生活建議,但傳言將諾獎得主研究過度推論為不要熬夜、熬夜會致癌,並非正確資訊。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部分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確診拿檸檬、蒜頭、 老薑、 黑糖加水熬煮飲用,結果隔天就好了」?
2022-09-16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9/16版】 一、藥師表示,檸檬、蒜頭、薑、黑糖加在一起吃並無風險,但也沒有治療新冠、清除病毒的作用。民眾千萬不要因為服用食療偏方而不接受正規治療、延誤病情。 二、專家表示,檸檬含維生素C,但無法治療冠狀病毒,且熱開水會破壞維生素C,更損其營養價值。 三、專家表示,大蒜無法清除體內的病毒,且食用大蒜抗疫的偏方也沒有科學實證。 四、專家表示,沒有證據證明薑能消除冠狀病毒或新冠病毒,且體質濕熱者、有高血壓等慢性病,或是身體正處在發炎、發燒的民眾,也不適合吃薑。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英國宣布禁止給12歲以下的孩子注射新冠疫苗」?
2022-09-14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9/14版】 一、英國並未禁止12歲以下孩子注射新冠疫苗。檢視英國國民保健署網站公告,在2022年8月31日前已滿5歲者,每個人都可以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疫苗;在2022年9月1日或之後滿5歲的高風險兒童,也可以注射疫苗。 二、專家指出,目前並未觀察到兒童接種疫苗會損害睪丸功能,也未有相關研究,傳言說法缺乏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公告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報告均顯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COVID-19疫苗會導致女性或男性的生育問題。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9/1那天領回65歲的免費快篩劑沒注意看,check 一下竟然是SARS-COV-2的試劑、當然對OMICORN是測不出來」?
2022-09-13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9/13版】 一、專家表示,新冠病毒變異多是發生在S蛋白,而一般民眾在家使用的快篩試劑為N抗原快篩,N抗原並非新冠病毒常見的變異點,因此傳言所述並不正確,快篩仍可驗出Omicron變異株。 二、專家表示,目前臨床執行抗原快篩的結果,並未發現不能偵測變種病毒的情形。台灣目前是快篩陽即確診政策,每天新增案例多數都是以快篩驗出,傳言說快篩驗不出來也不合理。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醫學新貴~新冠肺炎的醫治新工具 獨一無二的間質幹細胞 可以有效的改善病人存活率&縮短康復時間 自體喚醒機制,塗抹後自體產生間質幹細胞 逆轉青春活化細胞」?
2022-09-13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9/13版】 一、專家表示,目前以間質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引發的ARDS(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仍為臨床試驗階段,並不是新冠肺炎重症的常規治療;且此試驗療法是採取靜脈注射,也不是傳言所提到的塗抹方式。 間質幹細胞是否可以做為第一線有效治療藥物,尚待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才能驗證。 二、專家指出,細胞治療技術複雜,傳言稱用塗抹就能產生間質幹細胞並活化體內細胞,缺乏實證。 三、專家表示,學理上間質幹細胞有良好分化能力,在治療領域有所潛力。目前台灣開放細胞治療,但項目有限,傳言宣稱間質幹細胞的功能,目前多數實驗僅停留在動物實驗或僅在臨床試驗,並非臨床常規。 四、食藥署檢視傳言認為,傳言文字問題很多,且涉醫療效能宣稱及誇大宣稱,有觸法之虞。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 2022/9/13】間質幹細胞做為治療方法,多仍在動物實驗或臨床實驗階段,傳言文字過度宣稱。此療法若有新進展,查核報告也會更新。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膝蓋軟骨根本沒有神經,哪來關節痛?其實就是膝蓋四週肌肉沾黏, 組織液無法進入,造成軟骨乾澀摩擦生熱,所以產生水腫...拍打,共震膝蓋四周肌肉,就能解除」?
2022-09-12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9/12版】 一、網傳影片是將兩個不同的節目影片剪輯而成,但傳言宣稱的內容與網傳影片的內容並不相符。 二、關節是一整組的結構,雖然軟骨沒有神經,但關節中還有其它疼痛受器,會感到疼痛。膝蓋痛的原因很多,但傳言所稱「膝蓋四周肌肉沾黏, 組織液無法進入,造成軟骨乾澀摩擦生熱,所以產生水腫」,並非膝蓋疼痛的機轉。 三、傳言建議作法「震動、按摩、拍打肌肉」僅能幫助放鬆肌肉、舒緩酸痛,但對膝蓋關節疼痛並沒有幫助。不同關節疼痛有不同的建議作法,而針對退化性關節炎還是建議藥物加運動雙管齊下。 傳言引用一支影片,不僅斷章取意影片內容,傳言文字也錯誤宣稱關節疼痛的致病機轉,因此,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事實釐清】網傳「國衛院研究:長期吃維生素D3會增加失智症風險」?
2022-09-05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9/5版】 一、傳言提到的國衛院研究為動物實驗,發現失智症小鼠持續補充非活性維生素D3,會加劇大腦的病變以及智能退化;再利用台灣健保資料庫,觀察年長者長期高劑量攝取維生素D3與失智風險增加有關聯性。 但此研究不能推論為因果關係,也就是說,不能直接推論為「攝取維生素D3會導致失智症」。 二、多位專家指出,研究中健保資料分析所稱的為「活性維生素D3」,是特定疾病族群的治療用藥,不是民眾熟知的維生素D保健食品,民眾使用的維他命D是「非活性維生素」,會再經由肝腎轉化成活性,為人體吸收使用。此研究結果不是「攝取維生素D會增加失智風險」。 三、專家建議,維生素D是維持生理功能的必需營養素,一般民眾可曬太陽讓身體自然製造或從飲食攝取維生素D。而特定族群需要依照身體需求,在醫師評估之後,會給予活性維生素D3的處方用藥。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健康
【錯誤】網傳「一盤炒苦瓜一個月毒倒8個人!苦瓜和蝦子一起吃竟等於吃毒藥,吃2口就能要了你的命」?
2022-09-02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9/2版】 一、毒物科醫師和營養師都表示,苦瓜和蝦子一起吃並不會產生毒性,傳言所述錯誤。 二、專家表示,苦瓜與其他食物搭配並無特殊禁忌,網傳苦瓜不能和山竹、南瓜、豬排一起吃並不正確。民眾把握適量攝取、均衡飲食,不用過度擔心。 因此,傳言是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頁面
« 第一頁
‹ 上一頁
…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關閉
回到頁面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