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podcast
line
instagram
twitter
facebook
youtube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輸入關鍵字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search results.
健康
【錯誤】網傳新聞連結「醬油醬油,能不能吃自己檢驗,政府把關人民等死。連醬油都用『鹽酸』速成 ...」?
2022-06-21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6/21版】 一、網傳連結為某談話節目在2013年10月23日的節目內容,討論當年國內知名油廠混充油品食安事件。 二、專家表示,目前市面上的「水解」醬油確實會用鹽酸或酵素來作為加速水解黃豆的添加物,但其使用的是食品級鹽酸,不是洗廁所的鹽酸。食品級鹽酸會於醬油成品完成中和或去除,對民眾無直接健康傷害 。 三、專家提醒,食用級鹽酸在醬油製作過程中會被中和掉,無直接傷害,但水解醬油製作時可能會產生而3-單氯丙二醇(3-MCPD),目前台灣規定其殘留標準為0.3 mg/kg。 四、食藥署表示,2021年的專案稽查中,共抽驗 63 件醬油產品,檢驗防腐劑、「3-單氯丙二醇」等項目,結果均符合規定。 傳言引用政論節目於2013年討論食安事件的節目連結,傳言內容缺乏對此事件的時空脈絡,易引誤解為近期事件;且傳言所提的鹽酸,實為食品級添加鹽酸,傳言說法易引恐慌。因此,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影片「有一個壓倒性的共識即疫苗沒有任何作用,不起任何作用,無效...強制疫苗殺死的人比他們拯救的人要多得多...」?
2022-06-21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6/21版】 一、網傳影片是社群平台在2022年間發布;影片中出現主講者是加拿大醫師霍奇金森(Roger Hodkinson),他曾發表反疫苗的錯誤訊息。 二、學者依據全球數據表示,新冠疫苗可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並非傳言影片所稱「沒有作用」。 三、專家表示,疫苗接種後死亡可能有很多因素,與疫苗接種為時序相關,但未必有因果關係。施打疫苗後出現的各種症狀、任何影響健康的事件都可以通報、列入「不良事件」,但並未確認與疫苗接種有因果關係。 根據國際數據和相關研究,網傳「疫苗沒有任何作用」並非事實,而「強制疫苗殺死的人比他們拯救的人要多得多」為錯誤推論。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新聞影片「夭壽哦,台灣人為賺錢,害人不淺,真的會造罪業!難怪台灣洗腎患者全球第一,肝不好!癌症攀升!」?
2022-06-20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6/20版】 一、網傳影片為某媒體在2010年報導,其新聞脈絡是當年某知名紅茶攤的原物料違法添加香豆素的事件,報導深度探討當時的食品添加人工香料健康風險。也就是說,此新聞影片探討的是12年前的社會問題。 二、醫師指出,傳言將人工香精與洗腎、肝不好扣連,並無科學證據。 傳言搭配一則12年前的新聞影片,但文字訊息並未清楚交代原始的事件脈絡,易誤解為近期訊息,且並無科學證據證明人工香精與洗腎、肝病有關,因此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影片「2020年10月,來自FDA的第16頁報告明載著一個關於實驗針劑的副作用『兒童多系統炎發症候群』簡稱MIS-C 而台灣為了催針,竟扭曲事實,謊稱是確診引起」?
2022-06-16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6/16版】 一、專家指出,網傳FDA簡報提到孩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是針對施打COVID-19疫苗後可能發生的不良事件所列出的追蹤項目之一,並不是疫苗的副作用。傳言宣稱「明載著實驗針劑的副作用」並不正確。 二、根據指揮中心統計,台灣確診新冠的12歲以下有40萬1,826例,其中目前有12例MIS-C,這些兒童都沒有接種新冠疫苗,傳言稱「台灣謊稱MIS-C是確診引起」為錯誤訊息。 三、醫師指出,根據美國CDC相關報告,接種新冠疫苗能降低9成12-18歲染疫後導致MIS-C發生的風險。 四、專家指出,施打新冠疫苗後發生的MIS-C的因果關係並未確立,且發生率罕見,並未偵測到異常的不良事件比例。 傳言稱「MIS-C是已知的疫苗副作用」、「台灣謊稱MIS-C是確診引起」並不正確。因此,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事實釐清】網傳影片:「紅蘿蔔炒蛋藏致癌危機」?
2022-06-14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6/14版】 一、專家表示,紅蘿蔔或部分綠色蔬菜因施加氮肥,可能產生硝酸鹽,這是自然產物,且量很少,不會因為胡蘿蔔有硝酸鹽,炒蛋就有致癌危機,且食物在烹煮過程中,硝酸鹽會自然代謝。 二、專家指出,民眾應均衡攝取新鮮蔬果,有益健康,不要因為擔心硝酸鹽而偏食。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健康
【錯誤】網傳影片「實在是太瘋狂了‼️莫德納公司宣佈銷毀3000萬劑神奇的疫苗...所以現在大家都知道了這是個危險的產品」?
2022-06-11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6/11版】 一、網傳影片是某一網站在2022年5月25日所發布;影片中出現女受訪者是作家沃夫(Naomi Wolf),她因推文一系列反疫苗錯誤訊息,帳戶被推特暫時停權。 二、網傳影片內容擷取自莫德納CEO班塞爾在世界經濟論壇的談話,但僅放大「莫德納處理掉千萬劑疫苗、各國都沒人要」段落,並未揭露班塞爾談話的完整脈絡。 莫德納疫苗近期的供多於求,主要是先進國家目前面臨疫苗「供過於求」的狀況,疫苗接種已飽和,又有一定比例者不接種疫苗,疫苗過期就得銷毀;但低收入國家也面臨基礎設施、冷鏈不足而較難處理冷鏈和儲存條件較嚴苛的mRNA疫苗。 三、專家表示,目前科學證據顯示莫德納疫苗效果很好,沒有品質不好疑慮。目前國際廣泛使用的輝瑞/BNT、莫德納和AZ等新冠疫苗,都有實證數據顯示可有效防止感染新冠而重症或死亡。 傳言影片去脈絡呈現莫德納CEO班塞爾在世界經濟論壇的談話,並誤導為疫苗品質和安全性,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芥花油 (Canola oil)歐洲已禁止 ~~會破壞心,腎,腎上腺,甲狀腺,神經系統」?
2022-06-10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6/10版】 一、專家表示,目前民眾用於飲食的芥花油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Omega3高、飽和脂肪很低的成熟油品,並無健康疑慮,傳言所稱芥花油造成的健康風險都無科學根據。 二、專家指出,芥花油屢遭謠言纏身,是因為芥花油的「前身」是芥酸較高的菜子油,因芥酸較高,並不適合人類飲食使用。後來經過自然育種改良,現在的芥花油芥酸很低,並無健康疑慮。 三、專家表示,歐洲並無禁用芥花油,且芥花油是全球植物油中第三大用油。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我們又被騙了。2022年5月16日NATURE公佈 原來:流感疫苗可防止90%的新冠重症」、「Nature自然雜誌重磅發聲:流感疫苗可降低90%的新冠重症。全世界疫苗開發了三年,最後竟得到空氣。 瞎忙」?
2022-06-09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6/9版】 一、網傳《Nature》文章為刊登於2022年5月16日的一篇新聞報導,並不是醫學實證研究,這篇報導引述一篇針對3萬名卡達醫護所進行研究,此研究為未經過同儕審查的預印本,尚未完成學術嚴謹審查流程。 二、專家指出,不管是卡達研究或是《Nature》的報導,都沒有得出研發新冠疫苗是瞎忙一場的結論,卡達研究取樣時間是2020年,新冠疫苗尚未問世。 專家指出,若要說流感疫苗效果比新冠疫苗好,應該有臨床試驗互為比較,但目前並無此類研究。 三、專家解讀卡達研究指出,此研究有侷限性,收案對象年齡中位數為35歲,其研究結果無法推論到所有年齡層,且研究也不能摒除健康使用者效應所造成的偏誤。 四、醫師指出,學理上流感疫苗無法對新冠病毒產生保護作用;若要預防新冠感染,首選還是針對新冠病毒研發的新冠疫苗。但流感也是具重大威脅的傳染病,秋冬時節也應接種流感疫苗,降低病毒交互感染對健康的風險。 傳言錯誤解讀《Nature》文章,忽略研究侷限,並錯誤推論出「接種流感疫苗就可防新冠」,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圖卡「PCR的發明者Kary Mullis,使用PCR,你幾乎可以在任何人身上找到任何東西,這不代表你生病了」、「PCR檢測可被濫用來製造大量假陽性」?
2022-06-03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6/2版】 一、網傳圖卡上的凱利·穆利斯(Kary Mullis)1993發明PCR獲諾貝爾化學獎,後於2019年8月過世,其並未針對PCR用於COVID-19檢測發表評論。 二、網傳圖卡是去脈絡擷取1997年穆利斯在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會議的談話,與COVID-19無關。 三、專家指出,PCR是透過檢驗病毒基因片段,來辨識鼻咽拭子檢體中有無新冠病毒的RNA,以PCR診斷新冠的準確度極高,為國際認定的黃金標準。傳言所言「被濫用來製造偽陽性」並不正確。 傳言引用穆利斯針對其他疾病議題發言,卻錯置為他對COVID-19檢測之發言,時空脈絡錯誤。因此,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事實釐清】網傳「很多確診者二次確診,原因還不是很清楚,朋友的醫護朋友建議;確診者出關後,建議把牙刷丟掉換新的牙刷,我覺得這是一個我們容易疏忽的小細節...」?
2022-06-02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6/2版】 一、感染科醫生指出,一般講「二度感染」,通常指的是民眾再次感染不同的新冠病毒株,又或者感染後,隔了3個月以上再次感染。 二、確診者的牙刷刷頭上確實可能殘留病毒,但確診者康復時,已有抗體,短時間內應不會再度感染,理論上因牙刷殘留病毒導致再度感染的機率很低。 三、專家提醒的是,確診者不要與同住家人共用牙刷,確診期間獨立存放個人清潔用品,包括牙刷和牙膏等,避免傳播病毒給同住家人。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健康
頁面
« 第一頁
‹ 上一頁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關閉
回到頁面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