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podcast
line
instagram
twitter
facebook
youtube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輸入關鍵字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search results.
健康
【事實釐清】網傳影片「新冠輕症,居家自救五大招!讓你快速痊癒、趕快把病毒排出體外」?
2022-04-20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4/20 版】 一、專家表示,吃退燒藥會「關閉」免疫系統是錯誤說法。發燒時,民眾可依醫師指引、正常使用退燒藥或止痛藥,若高燒不退,建議就醫診療,不要在家自行退燒。 二、專家表示,發燒是對抗病毒的自體免疫機制,會比平時更消耗能量,應適當補充水分與熱量。 三、專家表示,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保健食品,常用於預防感冒與提升免疫力,但感染新冠肺炎後再大量補充維他命,緩不濟急。 四、專家表示,民眾若有疑似症狀,應自主檢測,儘速就醫,以降低家戶傳染風險。 【查核聲明】本查核報告採訪專家,提供給其他意見與見解,供讀者參考。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健康
【事實釐清】網傳連結「可以查詢你的實聯制被查詢幾次,被查越多次風險越高」?
2022-04-20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04/20 版】 一、網傳連結是衛福部疾管署「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系統,民眾可在該網站查詢實聯制的調閱紀錄。 二、實聯制資料,是疫調人員在做疫調時使用。資料調閱僅代表民眾可能與確診者有共同足跡,代表有一定風險,但風險高低需視接觸時間、距離、是否有做好個人防疫措施而定。 三、專家提醒,疫情已進入社區,且多點散發,民眾要有自主防疫意識,如果出現疑似症狀就可以快篩或就醫,減少家戶擴散風險。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健康
【事實釐清】網傳訊息「輕症轉重症的主要一個原因是營養的極度缺乏....輕症轉重症辨別方式是呼吸困難」?
2022-04-18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4/18版】 一、專家表示,會從輕症變成重症的患者多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族群,如65歲以上高齡長輩、孕婦、1歲以下者、癌症病患、慢性病、過度肥胖者。 二、專家表示,若是營養極度缺乏,可能會造成免疫力下降。但台灣營養極度缺乏狀況少見,仍提醒民眾應維持均衡營養。 三、專家表示,輕症的主要症狀是上呼吸道症狀,像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等。當民眾出現喘、呼吸困難、胸痛、胸悶時,代表心肺功能可能受影響,應有所警覺及時就醫。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健康
【部分錯誤】網傳「軟封城:確定來了 法醫 ∼ 高大成對疫苗猝死的專業解析 不要跟任何親朋好友、 外人一起吃喝,哪怕是一頓飯、一杯酒、一杯咖啡」?
2022-04-18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4/18版】 一、網傳內容自2021年5月即曾流傳,並於2021年6月出現冠名「法醫高大成」,且持續在2022年4月因疫情升溫,舊謠言又重傳。 二、查核中心向高大成求證,高大成並無此發言。 三、專家指出,依據國際和台灣疫情,在社會民眾多完成2劑疫苗接種情況下,Omicron病毒株多造成無症狀和輕症感染。建議民眾維持新型態的防疫生活,保持正常生活,戴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 脫口罩飲食可能增加感染風險,但網傳訊息假借冠名法醫高大成,對病毒特性描述錯誤,防疫的時空脈絡已不相符,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此傳言在2022年4月重新流傳,但台灣社會多數民眾已完成2劑新冠疫苗接種,Omicron病毒株的疫情和防疫措施,已與2021年不同。查核中心因此更新查核報告,發布此一報告。
事實查核報告
部分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訊息「國外研究:輕症後遺症更劇烈 」?
2022-04-18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4/19版】 一、網傳提到的「國外研究」指的是2021年8月28日發表在《刺胳針》上的研究。此研究主要是追蹤2020年中國武漢的醫院住院患者出院後一年的後遺症情況。 二、專家協助解讀該研究,此研究結論指出,絕大多數的患者身體健康狀態恢復良好,住院期間重症者易出現後遺症,但沒有提到「輕症者後遺症更劇烈」。 三、專家表示,新冠康復者預後後遺症,是以中度、重度患者可能出現呼吸喘、體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焦慮等症狀;無症狀或輕症者,並不會有嚴重的症狀和器官損傷,不用擔心會造成重大後遺症。 傳言宣稱「國外研究:輕症後遺症會比重症患者劇烈」,但該研究並無此發現,且該研究的研究對象是2020疫情初始染疫的武漢病患,與目前台灣流行的Omicron,時空脈絡已不同,因此傳言是「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東方新聞》、《央視》新聞影片「中國疾控中心終於承認他們科興疫苗無效果」?
2022-04-18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4/18版】 經查,傳言影片分為兩段,第一段是2010年《東方衛視》新聞畫面,第二段是《央視》在2018年7月新聞,均與新冠疫情、新冠疫苗無關。 傳言影片是挪用與疫情不相關的新聞事件,因此,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2022/4/18】查核報告僅限於查證網傳影片之事件脈絡,科興疫苗效力不在本報告查核範疇。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通知:接獲衛生局通知今天需進行新冠肺炎消毒工作」?
2022-04-17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4/17版】 一、網傳名單為2021年5月台南市的確診者環境清消地點資料,不是近期資訊。 二、台南市環保局表示,目前市區內的消毒是用稀釋漂白水,主要功能在環境消毒。 傳言流傳名單為過時資訊,因此,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榮總感染科醫師退休 現任雙和醫院~劉永慶醫師提供的資訊」「花蓮縣衛生局 朱家祥局長 朱爸提供新的防疫觀念,分享給大家~」?
2022-04-16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4/25 版】 一、經查,網傳「防疫觀念」並非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雙和醫院劉永慶醫師所言。傳言假借冠名朱家祥和劉永慶。 二、專家表示,目前兒童感染新冠病毒,比起成人有較高的發燒機會,兒童染疫的主要症狀為流鼻水、喉嚨痛、全身倦怠、頭痛,發燒非唯一的評估指標。 三、專家建議,民眾若自覺有染疫風險,不管有無症狀,都可使用快篩。 傳言假借冠名花蓮縣衛生局長、雙和醫院劉永慶醫師,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至於網傳內容為個人之防疫見解和防疫政策的預測,不是本報告查核之範疇,查核中心提供近期防疫政策和專家建議,供讀者參考。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檔案「5月1日開始發放 全台公費快篩劑發放地點 帶健保卡可幫家人代領」、「各縣市請帶健保卡,每人一個,可以代領家人的公費快篩劑」?
2022-04-15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4/15版】 一、網傳檔案為疾管署發布的「配合辦理發放公費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社區定點診所名單」,但網傳檔案為4月7日檔案。最新檔案已於4月15日更新上傳。 二、依據最新社區擴大監測方案,要領取疾管署發放的公費快篩,必須經過掛號、看診,經醫師評估有風險或有上呼吸道症狀,可領取公費快篩試劑;不可由家人代領。 傳言稱「帶健保卡即可領取公費快篩」、「可以代領家人的公費快篩劑」,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疫情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事實釐清】網傳連結「點進去就可以看到,目前自己居住區域,有多少人COVID-19確診」?
2022-04-15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4/15版】 一、網傳連結為民間工程師自行開發「台灣Covid-19 本土病例地圖」,地圖引用數據來自疾管署,由於數據抓取有時間差,開發者建議若地圖數據與疾管署不同,以官方為準。 二、防疫醫師指出,民眾解讀各區的「確診數時,確診數只是評估風險的指標之一,若要更精準判斷疫情風險,應一併考量人口數、發生率、該地的檢驗量能、醫療量能、民眾活動程度等指標。 三、專家建議,民眾不論是否身處疫情熱區,都要做好防疫措施,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鼓勵接種疫苗。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健康
頁面
« 第一頁
‹ 上一頁
…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關閉
回到頁面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