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podcast
line
instagram
twitter
facebook
youtube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輸入關鍵字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search results.
健康
【部分錯誤】網傳「飯前香蕉百病消:抗憂鬱症、防貧血、降高血壓、除便祕、解宿醉....」?
2021-10-29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0/29版】 一、專家表示,不管是飯前或飯後吃香蕉,對於營養吸收並無太大差別。但胃部功能不佳的民眾,宜飯後再吃香蕉。 二、專家表示,並無相關研究證實香蕉能「解宿醉」、「體溫控制」、「防蚊蟲叮咬」。 三、專家表示,香蕉含有鉀離子、多酚類等抗氧化物質,對穩定血壓有幫助、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因此,對於三高慢性病患者,是健康的食物,但僅有保健效果,並無法治療疾病。 四、專家表示,香蕉富有纖維素,可幫助排便,建議民眾可以食用成熟帶有黑斑的香蕉,且應搭配補充水分,促進排便。 五、專家表示,香蕉含有B群、鎂,具有穩定神經、消除疲勞、緩解情緒的效果。但若已確診為身心疾病,應對症治療,並不能把香蕉當作治療方法。 香蕉含有豐富營養價值,但傳言過多誇大香蕉的保健效果,因此,為「部分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部分錯誤
健康
【部分錯誤】網傳「終於有西醫肯告訴大家各種西藥有什麼副作用了...咳嗽吃止咳化痰的藥、抗生素,會將本來要排出體外的病原菌又壓回身體裡...過敏是排毒,用藥會將本來要排出來的毒素壓進身體裡...」?
2021-10-28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0/28版】 一、專家指出,傳言的敘述多處錯誤,例如「吃消炎藥會將病原菌壓回身體裡」、「用過敏藥會將毒素壓回身體裡」、「溫度40度大部份病毒將被燒死」、「發炎是將血液中的病毒和細菌集中」、「止痛藥會提高罹癌的可能性」......等,均不是事實。 二、專家指出,發燒與發炎均是身體啟動免疫反應的機制,但過度發燒、過度發炎會影響身體機能,此時用藥反而可保護身體。過敏不是排毒,適當使用過敏藥,可避免過度免疫反應。 三、專家指出,部分胃藥確實會抑制胃酸分泌,但即使服用胃藥,胃仍會持續分泌胃酸,只有有胃疾、在完全缺少胃酸的情況下,才會出現消化功能下降等問題。 四、專家指出,沒有證據顯示安眠藥會造成癡呆。極少部分安眠藥會造成白血球低下的副作用,但十分罕見且視患者體質而定。 五、專家指出,服用降血壓藥物並不會影響自理能力或造成精神不佳;初次服用降血壓藥物或改變姿勢時,可能會有腳步不穩的狀況,但服藥一段時間後就可改善。目前並無證據顯示「高血壓藥會造成排尿困難」,相反地,某些高血壓藥可用來治療排尿困難。 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部分錯誤
健康
【部分錯誤】網傳影片:「蘋果籽含有劇毒氰化物..不要把整個蘋果放到榨汁機裡榨汁來喝」?
2021-10-28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0/28版】 一、網傳影片來源為一個《抖音》帳號,該帳號內容為許多科學實驗,且在發布網傳影片4天後,該頻道又針對蘋果籽發佈一則糾正和補充的說明影片。 二、專家表示,蘋果籽的氰化物含量非常少,並非劇毒,且要咬碎才會釋放,每一顆蘋果籽所含的氰化物很低,若要達到氰化物中毒狀態,成人可能需要吃到150顆以上蘋果籽才會中毒,並不符攝食常態。民眾吃蘋果時就算吃進蘋果籽,也不會中毒。 三、專家表示,小孩吃進蘋果籽並不會中毒,但是小孩對有毒物質的每日容許攝取量較低,建議小孩吃蘋果前去籽為佳。 四、專家表示,蘋果籽中的氰化物含量非常少,將整顆蘋果帶籽放入果汁機裡榨汁並不會產生毒性。 蘋果籽確實含有氰化物,但含量很少,且被包覆在硬殼中,除非咬破硬核且大量攝取,氰化物才可能釋出達中毒劑量。傳言過度渲染蘋果籽氰化物危害引人誤解,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部分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影片「北京電視台報導,中國將逐漸停止心臟安裝支架的手術,改為在臨床推廣:用一個打磨探頭往返清除心臟血管內硬斑塊的治療方法」?
2021-10-27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0/27版】 一、查核中心檢視多個北京廣播電視台頻道,並無網傳影片的內容。 二、網傳影片來自美國兩家醫療產品公司,影片內容為治療泌尿道結石的碎石影片,並非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手術。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部分錯誤】網傳影片「高血壓不用藥!每天喝一杯普洱茶,血壓從170降到110,人人都適用...常常喝普洱茶可降低血脂」?
2021-10-27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0/27版】 一、專家指出,普洱茶對降血壓的效果尚無實證研究支持,且茶飲不能取代藥物的功能。傳言宣稱「高血壓不用藥」、「每天喝一杯普洱茶,血壓從170降到110」過於誇大。 二、專家指出,茶含有咖啡因,反而會加快心跳,並不會「減緩心率」,傳言宣稱「喝普洱茶可降低心率」,不符事實。 三、專家指出,有研究指出普洱茶有降低血脂的效果,但普洱茶仍不能完全取代藥物的功能。 四、專家建議,若要控制血脂,少吃高油脂、高膽固醇食物,多吃高纖維食物,並且多運動,會比喝普洱茶有效。 有研究指出,普洱茶有降低血脂效果,但傳言誇大宣稱其降血壓的功能,並錯誤指稱可取代藥物,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部分錯誤
健康
【部分錯誤】網傳影片「奶茶的危害有多大...女孩每天喝大量奶茶中毒昏迷,抽血發現血有一半乳白色,確診銅正酸中毒...高糖、高脂、反式脂肪酸、咖啡因超標,這是奶茶的四大元兇」?
2021-10-27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0/27版】 一、專家表示,一般市售奶茶確實可能有高糖、高脂的疑慮,但網傳喝每天大量奶茶會導致酮酸中毒並不正確。酮酸中毒多發生於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人若沒有罹患糖尿病,並不容易發生酮酸中毒。 二、專家指出,長期高糖高脂飲食確實可能讓血液出現乳糜狀脂肪,但應不會出現網傳宣稱「抽血血有一半乳白色」。正常血液經離心去除血球後,血漿為清透黃色;但乳糜血者,血漿會呈現乳白色。 三、專家表示,奶茶咖啡因含量應不會比咖啡高,傳言將奶茶咖啡因換算等於4杯咖啡、8瓶紅牛並不恰當。 四、營養師建議,每日糖份攝取應低於全日攝取熱量10%以下,建議飲用水代替飲料。 奶茶確實有高糖、高脂的疑慮,但傳言宣稱長期喝奶茶會導致酮酸中毒過於誇大,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部分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榮總醫院內科主任吳文清醫師實驗報告:冰58c高粱酒… 只殺癌細胞....58c高梁酒冰過,它會變成鹼性水,每天飲用對任何人都有益...能殺死癌細胞 」?
2021-10-25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0/25版】 一、台北、台中、高雄榮民總醫院皆無內科主任「吳文清醫生」,榮總也未發布過相關研究報告。 二、專家表示,冰鎮的高粱酒不會變成鹼性水,也不會釋放苦澀抗癌物質。 三、專家指稱,目前並無科學研究證實「冰高粱酒能治癌、破壞腫瘤」。相反地,若過量飲酒,可能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四、專家表示,過去有研究指出,多酚類可以幫助降低高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但高粱酒並未含有多酚類,傳言指稱「冰高粱能以有效預防靜脈栓塞」並無根據。 五、此傳言有多個版本,描述段落皆相同,但內容從「檸檬」、「苦瓜」,變形為「冰高粱酒」。 傳言假借冠名,且資訊不實,因此,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影片「中老年“腦血栓”怎麼辦?刮刮這條"青筋" 關鍵時刻能保命」?
2021-10-22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0/22版】 一、醫師指出,腦血栓是腦中風裡的「梗塞性腦中風」,也就是腦血管堵塞導致中風。 二、醫師指出,傳言宣稱「中指青筋」部位,為中指的周邊靜脈,它與發生腦中風的腦部動脈屬於不同的血管系統,用刮痧板刮中指上的周邊靜脈,並無預防「梗塞性腦中風」的效果,也不是中風時的有效自救方式。 三、醫師指出,中指上的周邊靜脈無法反映腦部動脈硬化的狀況。 四、醫師指出,頻繁哈欠不建議視為中風前的徵兆。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錯誤】網傳影片:「任何一塊最普通的肥皂 ,都可以殺死99.9%的細菌。請多用肥皂洗手或洗澡,而不要用洗手乳或沐浴乳!沐浴乳中的月桂醇聚醚會和細胞發生二惡烷,二惡烷是頂級致癌物,所以我之前就叫你們,不要用沐浴乳洗澡了」?
2021-10-18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0/18版】 一、專家表示,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鈉常存在於護理清潔用品和化妝品中,並在製程中產生二惡烷;傳言宣稱月桂醇聚醚會和細胞發生二惡烷並非事實。 二、專家表示,二惡烷被國際癌症研究所歸類為2B級致癌物,但二惡烷並非化妝品原料,而是製程副產物,當含量低於標準時,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三、毒物科醫師指出,民眾若使用含有二惡烷的物品(如沐浴乳),儘管在皮膚上的使用量較大,但皮膚有保護作用,基本上不會吸收。日常生活中的產品縱使有二惡烷,含量也很少,民眾不會吸入或進食過量的二惡烷,不會造成安全疑慮。 四、台灣目前的法規,二惡烷不得添加於化妝品中,製程殘留的二惡烷,不得超過100ppm。 五、專家指出,不管是肥皂或洗手乳、沐浴乳,都可用來潔手,且在充足時間、正確步驟搓洗下,都可減少手上的細菌和病毒量,減少感染發生。 肥皂和沐浴產品均有清潔功能,傳言過度描繪肥皂清潔力且誤指用沐浴乳很容易得癌症,因此,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健康
【部分錯誤】網傳「秘方: 咖啡和肉桂一起喝才會更健康,既不傷身還能預防肝硬化、肝癌和糖尿病!值得收藏」?
2021-10-15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0/15版】 一、專家指出,傳言聲稱食用肉桂的眾多好處,未有人體試驗,缺乏足夠研究證實,且肉桂作為食品添加,劑量不會太高且不能宣稱療效;若作為中藥材,則並非適用於所有體質。 二、專家指出,傳言聲稱喝咖啡的眾多好處,大多屬於觀察性研究,有待進一步研究釐清其因果關係。 三、專家提醒,肉桂與咖啡均無法取代藥物。若想要降低患病風險,應均衡飲食、維持健康作息。 四、營養師提醒,攝取肉桂應注意攝取方式,常見肉桂捲等食品含有精緻澱粉或奶油,並不利於人體健康。攝取咖啡則需注意勿過量,且市售咖啡可能含有糖、奶精或其它添加物,也不是健康的選擇。 肉桂可做中藥材和食品添加物,但作為食品添加不得宣稱療效,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部分錯誤
健康
頁面
« 第一頁
‹ 上一頁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關閉
回到頁面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