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與政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31版】 2023年3月以來,網路流傳「軍公教退休金所得稅新規」文章,部分傳言內容認為新制度對於軍公教較不利,甚至有「狠剝一層皮」、「退休悲歌」等說法,查核中心諮詢公教人員團體,以及財政部、銓敘部,查證說明如下: 一、傳言所提到的軍公教退休金新規,是2021年1月1日起,軍公教退休金課稅採「先免稅、後扣稅」方式,即每月提撥退休金時先不扣稅,等到日後請領退休金時再扣所得稅。 2020年12月31日前退休者,適用舊制,舊制為「先扣稅、後免稅」方式,即每月提撥退休金時扣繳所得稅,領退休金時免稅。 二、公務員和教師團體均指出,軍公教退休金課稅舊制,實際上讓軍公教比勞工繳更多稅,2021年改成「先免稅、後扣稅」後,軍公教與勞工採取相同做法,相對更公平、合理。傳言認為退休金新制會對軍公教「狠剝一層皮」,是誤解新制。 三、針對提領退休金扣繳所得稅,依據所得稅規定,粗估需每月平均退休金達6萬5以上,才有可能扣繳所得稅。若軍公教退休人員退休金未達此水準,不會被課所得稅。 四、財政部提醒,軍公教退休金課稅方式會因為「一次領取」或「分期領取」而有差異,另外還要依照每年公布的免稅額計算,是否達到綜所稅課稅標準,會依個人情況而不同。 傳言稱「軍公教退休金要再報所得稅,再對軍公教狠剝一層皮」,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 2023/3/31】本查核報告僅限於軍公教退休金「所得稅」從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規定。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25版】 針對普發6000線上登記要填入三項個資,有資安外洩的風險,傳言引發轉傳,顯示民眾關切此議題,查核中心採訪主管機構數位部,並採訪相關專家,整理如下: 一、數位部表示,普發6000官網是委託有中央銀行官股的「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建置,經過資安防護測試並使用加密網路傳輸資料,所存放資料會在專案結束後一個月刪除。 資安學者指出,一次性的網站不等於會資料外洩,關鍵在於網站系統承包商是否具備足夠能力,以及網站有無充分時間測試。建議數位部或承辦系統的財金公司可對網站開發時程,以及有哪些資安測試做完整說明,讓外界安心。 二、資安專家指出, 政府原本就擁有民眾身分證、健保卡資料,6000官網要求民眾輸入雙證件字號,是為了跟原資料比對以驗證身分。在安全性與方便性的權衡之下,此種身分驗證設計應可接受,但政府必須要確保資料傳輸與儲存的安全性。 三、專家建議,民眾選擇上網登記,可採取資安防範,包括:檢查網址正確性、不要使用公用電腦申請;若真的擔心個資安全,也可以選擇「郵局領現」等。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更正聲明 2023/3/27】根據中央銀行官網,「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官股原為財政部所有,但於2014年已移轉至中央銀行,因此目前財金公司的官股代表為中央銀行而非財政部,特此更正。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21版】 國防部在2月21日預告全民防衛動員法修正草案,但不管是預告時程、修法內容,都遭外界質疑預告時程太短、法條內容定義不清、未做完善溝通而備受批評。尤其修正草案條文增訂「訊息傳播動員準備方案」,遭外界質疑干預媒體;部分修法內容提及教育動員,也引發外界對16歲以上學子被動員上戰場的擔憂。 全動法修法引發社會關注,3月3日起網路上有傳言指稱「全動法就是讓部隊到學校裡抓人入伍」,查核中心針對傳言查證,整理如下: 一、經查,有關學校青年動員服勤內容是《全動法》現行條文既有規定,不是修法的新增內容。 二、專家指出,《全動法》並不只是用來因應戰爭,也包括因應震災等各種緊急災難狀況,是用來動員民力,以維持後勤支援暢通,包括補給、運輸、維護治安等等。 現行《全動法》在學生服勤部分,教育部依據《 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防護團編組教育演習及服勤辦法 》於學校執行防護訓練,原則上每年更新學生名冊,目的是讓學生在戰爭、災害時期可以支援消防、維持治安、工廠生產等工作,並未提及學生要「上戰場當兵」。 三、 專家指出,台灣若遇緊急狀況會依法發佈動員令徵召民間人力,主要進行後備勤務工作,以支援國防。若有民眾違背動員令,則依法處置,無須刻意到學校抓人。 傳言提及「全動法就是部隊來學校抓人入伍」,是過度簡化、片面解讀全動法和修法條文內容。全動法中有關學生服勤規定,是現行條文即有的規定,且依據專家解讀全動法條文,學生服勤內容是協助後勤工作,並非上戰場。 傳言說法為對《全動法》之個人意見,但說法易造成誤解、引人恐慌,特此查核報告提供相關資訊及脈絡,供讀者參考。 【查核聲明2021/3/21】全動法修法因引起社會爭議與討論,目前修法內容尚未定案,有待跨部會溝通與行政院審議才會提出確切的修法版本,目前無明確修法時程表。若有更新,本報告也會更新。

頁面

訂閱 RSS - 政治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