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與政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02/09版】 近期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指出,中國政府公布向世界發出公告,內容提及中國將台灣納入國土、解放軍將台灣上空劃為防空識別區等。此傳言早在2020年起流傳,但近期製作為影片流傳在影音平台,其中一支影片看似一名身穿制服者舉行記者發佈會,背景則有「解放軍東部戰」字樣。查證結果如下: 一、專家檢視傳言指出,未曾聽聞網傳影片宣稱公告,從傳言文本檢視,不符合中國官方公告格式,署名、用詞用語均有多處破綻。 二、網傳宣稱的5點公告內容,自2020年8月即在社群平台流傳,檢索中國政府網站,在2020年8月和近期均無相關公告。 三、網傳內容流傳多個影片版本,其中一個版本出現身穿制服者、舉行記者會形式。台灣軍方人士指出,影片背版出現解放軍東部戰簡體字樣,比對過去中共東部戰區發言人記者會新聞畫面,兩者並不一致。台灣國防部也指出,網傳影片男子非中共國防部發言人,也非中共東部戰區發言人,身上服裝也非共軍軍服。 四、深偽專家指出,以系統分析或人眼辨識,均可觀察到網傳影片有變造痕跡,影片不是真實記者會影像。 網傳中國公告多處有破綻,並不符合中國官方公告格式,中國官方近期也無相關公告;另傳言搭配多支影片流傳,其中一支看似中國官方舉行記者會,但影片深偽製作,並不是真實新聞畫面。因此,此傳言和傳言影像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疫情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1/19版】 2022年12月政府公布稅收將超徵4500億,政府財政狀況頓時成了熱門話題。在此背景下,一張圖卡於2023年1月流傳,內容為歷年政府財政收支,在馬英九執政的2009至2016年,被標註為「虧」,陳水扁與蔡英文執政年度則標註為「盈」,查證結果如下: 一、網傳圖卡內容為中央政府歷年總決算報告的數據,但標題稱為「國庫收入賸餘」並不精確。 二、審計部指出,總決算報告中並無「國庫收入賸餘」名詞,但有「國庫賸餘」或者「國庫短絀」,指的是當年度國庫現金流的收支狀況,與總決算的歲入歲出餘絀並不相同。 三、學者指出,要了解歷屆政府當年度的真實收支情況,必須將總決算和特別決算合併計算。因為政府除了總預算外,還會編列「特別預算」,特別預算幾乎全舉債支應,要加計特別決算,才能正確呈現該年度政府財政收支狀況。 檢視財政部公布,總決算與特別決算合計的「歲入歲出總表」,可見在2006至2021年間,除了2018、2019年有財政賸餘外,其他年度均為赤字。也就是說,與網傳圖卡「蔡英文、陳水扁任內均為盈,馬英九任內為虧」的結果不符合。 網傳圖卡標題指稱「國庫收入賸餘」,實際上無此財政名詞。圖卡數據引用「中央政府總決算」數據,經學者檢視,數據正確無誤,但因無計入「特別決算」,無法完全反映政府各年財政收支。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本查核報告僅針對歷屆政府財政收支查核。至於財政賸餘或赤字之原因,另需檢視施政內容,並不在本報告查核範疇。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01/13版】 在台灣,同性婚姻已經合法,但同婚與性平教育是有待凝聚共識的社會爭議。從2016年開始,網路不時出現與性平教育有關的傳言,近期有一則傳言搭配影片宣稱,台灣從幼兒開始就強加性平教育,且說國中、高中課本有教性愛技巧並有約炮網站。查證結果如下: 一、網傳影片發生於2016年12月,當時是討論與修改同性婚姻法前夕,影片中有家長對性平教育提出質疑。網傳影片不是近期事件,且影片所述教材內容與現今國小、國中、高中性平教育內容不相符,傳言引用過時影片,易誤導為近期事件與現在的教材內容。 二、專家指出,國小、國中、高中教科書均不曾出現「性愛技巧」與「約砲網站」內容。對於「同志教育」,在2018年公投後,已修法改為「認識及尊重不同性別、性別特徵、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性傾向教育」,但在目前教科書的篇幅有限。 三、教育部的幼兒園性別平等教育教學示例指出,幼兒園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的目的在於讓幼兒在學習歷程中認識自己的性別、並辨識性別的多元角色。專家解釋,幼兒性平教育並無觸及同性、異性戀議題。 傳言將2016年的影片,宣稱為現今的事件,且網傳內容與目前教育現場實務不符,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查核主要是針對傳言的流傳脈絡,與傳言提及內容是否屬實進行查核。 【更新說明 2023/1/16】為求內容精確,更新爭議點三,感謝專家協助指正。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2/29版】 美國國會於2022年12月通過法案與預算提出「台灣學人計畫」,中國台灣網發布的網路影片,流入台灣社群平台,宣稱「美國人要到台灣當官」、「美國政府考慮明年秋天起派遣官員長駐台灣,賣台賣出新高度」。 查核中心整理新法內容,並透過專家解析,整理此議題的關鍵資訊,如下: 一、美國國會12月通過「2023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與「2023財政年綜合撥款法案」,要求美國國務卿建立台灣學人計畫,提供包含聯邦政府官員等符合資格的美國公民赴台灣交流兩年,第一年學習中文、當地人文歷史、政治環境、美國與印太區域關係等,第二年到立法院、政府部門或私部門服務。 二、外交學者表示,台灣學人計畫是兩年期的交流規劃,是輪替計畫,並非「長駐」。 三、國際關係專家指出,台灣學人計畫若以學術界的術語來說,比較像是這些美國官員或公民到台灣進行兩年的「田野訪查」,實際了解台灣政府運作與決策機制,且台灣的文官系統目前是無法允許外國人「當官」,因此不能說是「美國人要到台灣當官」。 四、學者建議,若美方未來真的派官員來台灣,想要了解立法院與行政院的各項資訊,台灣政府也應該要提出「平等互惠」要求,派台灣官員赴美方國會與行政部門蒐集資訊;此外,若有涉及機密事項,這些官員來台是否可以參加這類會議或索取資料,台灣政府應該要謹慎對待。

頁面

訂閱 RSS - 政治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