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podcast
line
instagram
twitter
facebook
youtube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輸入關鍵字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search results.
政治與政策
【事實釐清】網傳「投票時千萬不要配戴候選人的口罩,違反規定者會被處罰最高26000的罰款」?
2022-11-21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1/21版】 一、中選會表示,投票日當天若佩戴有候選人相關資訊,如候選人姓名、號次、影像的口罩進入投票所,恐涉及競助選,屬違法行為。 二、北市選委會表示,在實務上,民眾若不慎佩戴候選人口罩或使用候選人贈送面紙時,選務人員會先勸導、制止,只要民眾拿掉或脫下這些物品,不涉及競助選,即可進入投票所內投票。 三、民眾若制止不聽,將交由警衛人員處理,並提請監察小組會議議決後,陳報所屬選舉委員會,予以連續處罰。依據《公職人員選罷法》規定,政黨及任何人不得於投票日從事競選、助選或罷免活動,違者將處以新臺幣50萬以上500萬元以下罰鍰,並非傳言所說的2萬6000元。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政治與政策
【錯誤】網傳圖卡「英國向美國購買138架F35共3620億,台灣花3800億向美國購買66架F-16V」?
2022-11-21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1/21版】 一、依據F-35戰機生產商洛克希德馬丁官網顯示,英國有意向美國購買138架F-35戰機合約價值135億美元,折合台幣4200多億元;而英國下議院公布文件顯示,首批購買48架F-35,從飛機、零件、維保、訓練到相關投資經費為91億英鎊,折合台幣3460多億元。 二、台灣向美國購買66架F-16V預算為2472億2883萬元台幣,包括戰機、裝備、維修、研發、產製與訓練等項目。 三、軍事專家表示,台灣未如英國有參與美國的戰機研發,台灣買美國戰機的單價原本就會比較貴,加上台灣與英國採買的戰機是完全不同的類型,兩邊採購項目與投資,會因戰機類型不同而不一樣,因此互相比較價格是完全沒有意義的事情。 網傳內容的數字錯誤,且以台灣購買的F-16V價格對比英國購買的F-35價格,難以類比。 網傳圖卡提供的數據不準確,且不同軍售項目類比不合理。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政治與政策
【錯誤】傳言宣稱「林萬億向蔡簡報:18%在6年內要回歸到目前銀行利息」?
2022-11-18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1/18版】 一、此傳言是自2017年1月就開始流傳的舊謠言。 二、傳言提到的年金改革內容,關於「18%」以及「調降所得替代率」內容部分符合目前規定,但僅提供片面內容。 其餘內容則有多處錯誤,如「退休金只能領到80歲」、「遺眷只能領退休金三分之一、遺眷有領年金、勞報年金退休金,不得再領」、「領退休金者,不得再兼其他工作」、「退休人員子女教育費刪除」等說法,並不符合目前法規。 此為2017年開始流傳的舊謠言,且傳言內容多處錯誤,因此,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政治與政策
【錯誤】網傳「公投法有改,所以對公投的項目不同意,就要投不同意,若是不投或投廢票,就等於是同意」?
2022-11-18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1/18版】 一、專家、中選會指出,此次「18歲公民權」是憲法修正複決案,與一般公民投票不同。 2022年3月立院提出修訂憲法130條修訂,下修公民權年齡。而依據憲法增修條文規定,修憲案交由全民投票複決,公民複決的通過門檻為「有效同意票數須超過選舉人數的一半」,換算後,有效同意票須超過965萬票。傳言指稱「不投或是投廢票等於同意」,不符合投票原理。 二、一般公投案的法源是《公民投票法》,依一般公投規定,通過門檻為「有效同意票數須達到選舉人的1/4」,且「有效投票票數要多於不同意」。 傳言把憲法修正複決案的通過門檻,錯解為一般公投案,且錯誤推論「不投或投廢票等於同意」。因此,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本查核報告僅就傳言所提「不投票或投廢票就等於同意」的選務原理進行查核,傳言的政治立場或訴求,不是本報告查核之範疇。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政治與政策
【事實釐清】網傳「此次公投的18歲公民權,除了下修投票權,還有被選舉權也一併下修到18歲.....建議這次公投票也不要領,目的就是要票數不過,只要票數不過,就無法通過。因若領票反而是同意票和不同意票相較....」?
2022-11-17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1/17版】 一、網傳公投案指的是11月26日與地方選舉同時投票的「憲法修正複決案第一案」,該修憲案今年3月由立院通過,再交由公民複決。 該複決案內容是「年滿18歲者,有依法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及參加公民投票之權。除憲法及法律別有規定者外,年滿18歲者有依法被選舉之權。」 二、專家指出,修憲案是將選舉行使權調降至18歲,其中對於「被選舉權」的年齡門檻,除總統副總統憲法另有規定外,後續各公職參選年齡門檻,若複決案通過,仍需由立院依憲法原旨精神配套修法。 三、專家表示,憲法修正複決案的通過門檻是「有效同意票數超過選舉人數的一半,依照今年選舉人數為有效同意票數超過965萬票。傳言稱「領票數不過無法通過」是錯誤理解門檻規定。 【查核聲明2022/11/17】針對傳言是否領票或不領票,為個人意見,並不在本報告查核之範疇。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政治與政策
【事實釐清】網傳「投開票所工作人員推薦對象資格有貓膩?!為什麼年滿18歲的大專院校學生及社會人士都可以擔任投開票所工作人員?為什麼要特別註明參加過選舉投開票所工作人員者優先擔任,合理揣測這就是他們的xx部隊」?
2022-11-16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1/16版】 一、中選會表示,依據現行規定,今年的九合一選舉,年滿18歲、但未滿20歲的大專院校學生尚不符合擔任遴派監察員的資格。 二、地方選委會和專家表示,有經驗的選務人員對選務作業流程較為嫺熟、應變能力高且不易出錯,也可以引領新加入工作人員並傳承相關經驗,因此各地選委會遴選工作人員,會以有選務經驗者為優先,但並非強制條件。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政治與政策
【事實釐清】網傳照片稱「總統府應掛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目前在總統府竟看到是什麼國旗?連凱道都插,應以叛國罪論先抓起來再說。還選舉什麽?國不像國」?
2022-11-16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1/16版】 一、傳言所指事件為諾魯總統11月14日率團訪台,總統府、凱道等處懸掛諾魯國旗。 二、查核中心記者實際到總統府、凱道現場觀察,諾魯國旗與中華民國國旗是交錯懸掛,放置範圍是在凱達格蘭大道兩側,以及總統府正門外廣場的重慶南路兩側。 三、前外交部長與政府官員均表示,台灣對於國外元首來訪時,會在總統府、凱道等處懸掛該國國旗的做法是慣例,直到該國元首離開後才會把國旗取下。懸掛國旗代表台灣很重視該國元首來訪,同時也藉此宣傳讓國內民眾知道有國家元首來訪。 四、2008年馬英九就職總統,當時在凱道即有懸掛來台觀禮的友邦元首的國家國旗;2022年8月友邦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總理訪問團抵台訪問時,凱道當時也有懸掛友邦國旗。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政治與政策
【錯誤】網傳「投完票後把門關上,整理一個多小時才開票」、「選務人員少數是公教人員,是為了避免被監察院追究」?
2022-11-15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1/15版】 一、中選會及地方選委會表示,投票所完成投票程序後,隨即轉換成開票所,從佈置開始到開票完畢,都不會關閉門窗,而且佈置場地只需5-10分鐘。 傳言宣稱「在那邊整理又把門關上,整理一個多小時才開票」,並不是合理的選務流程,並不符合規定。 二、依選舉法令規定,投開票所的主任管理員、主任監察員、半數以上管理員均是公教人員,中選會及地方選委會表示,實務上每個投開票所至少接近半數是公教人員,傳言宣稱「極少數為公教人員」並不符合現況。 三、學者表示,選務人員組成更多元,對選務的信任是加分不是扣分,每個國家都希望有不同的人來參與,有助選舉程序更受民眾信賴。 四、選務人員若觸法,刑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公民投票法都有相關刑罰,會由司法系統追訴究責。 傳言指投開票所「把門關上,整理一個多小時才開票」、「極少數是公教人員」均為錯誤訊息;選務如發生弊端仍有刑責,會由司法系統究責,不是監察院。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政治與政策
【錯誤】網傳「選舉戴手套防疫違法,會成為廢票」?
2022-11-15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1/15版】 一、專家表示,在人人都戴口罩投票、保持安全距離的防疫措施下,投開票所跟其他公共場所相比,染疫風險沒有比較高,民眾不需要過度擔憂。 二、中選會表示,民眾是否佩戴手套投票為其個人意願,戴手套不違法,也不會因為戴手套投票而讓選票變成廢票。 傳言錯誤指稱「戴手套投票為違法」,因此,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政治與政策
【事實釐清】網傳「26號打算去投票的人,請提前準備一次性外科手術手套於投票當日投票時使用」?
2022-11-14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1/14版】 一、專家表示,民眾出入公共場所應注意防疫及手部衛生,落實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投票前後清潔雙手,民眾無須過於擔憂投票所的染疫風險。 二、針對投開票所的防疫措施,依規定投票所應保持空氣流通、每1投開票所入口處及出口處各備置至少1瓶含酒精的乾洗手液,且要求選舉人前往投票時應佩戴口罩、量測體溫以及手部消毒。 圈選工具以「圈票處遮屏數量5倍以上備置、投票過程中各項物品、用具及場域每一小時至少簡易消毒1次。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政治與政策
頁面
« 第一頁
‹ 上一頁
…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關閉
回到頁面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