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podcast
line
instagram
twitter
facebook
youtube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輸入關鍵字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search results.
政治與政策
【錯誤】網傳「這次投票,下午4點馬上封鎖票櫃,藍營還有一堆人在排隊無法投票,最後開票誰勝太明顯」?
2022-11-14
一、法律、選務專家均表示,投票日下午4點以前抵達投票所排隊的民眾都可以領票、投票,領到票的民眾投完票,選務人員才會把投票所轉換為開票所。 二、地方選委會、中選會指出,只要在投票日下午4點以前抵達投票所,均可以投票。投票所在宣布投票時間截止後,會有選務工作人員站在排隊隊末,並持投票排隊終點的手持標語,確實執行隊末管制作業,由警衛人員協助維護現場秩序。 三、不管是上午或下午投票,選票都會在投票箱內,也在開票時被計票,不會影響最終開票結果;當投票結束時,投票所會轉為開票所,民眾可公開監票。 網傳「這次投票,下午4點馬上封鎖票櫃,藍營還有一堆人在排隊無法投票,最後開票誰勝太明顯」、「投票當天不要早上一早去投票,要下午兩三點去投票,這樣在4點一驗收,開出來的票,藍會多於綠,讓他們不好做票。這是4年前跟二年前去做選務人員心得」均是錯誤資訊,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政治與政策
【錯誤】網傳「投開票人員工作手冊被修改,不公布領票人數,也不必交叉確認票數」?
2022-11-11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1/11版】 一、檢視今年投開票所工作人員手冊,以及中選會、地方選委會說明,開票前,投開票所工作人員須宣布領票人數,才開始計票作業,領票人數須記載在「投開票報告表」中。此外,在投開票所必須張貼「開票作業程序表」海報,第一項即為「宣布開始開票並宣布領票人數」。 二、按照選務規定,計票結束後,「投開票報告表」記錄各項投開票數據,必須核對無誤後,才由主任管理員及主任監察員簽名,並公布張貼於投開票所,提供民眾檢視。 三、中選會曾在2018年的九合一大選工作手冊,曾刪除開票前選務人員應宣布領票人數之規定,監察院於2019年11月提出糾正案,中選會已於2020年1月總統和立委大選,規定開票前將宣布領票人數。此規定在今年九合一選舉及公民投票適用。 傳言「投開票工作手冊被修改,不公布領票人數,也不必交叉確認票數」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本查核報告僅針對「投開票工作手冊被修改,不必公布領票人數」內容,進行查證,而網傳影片有關個人意見之部分,不在查核範圍。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政治與政策
【錯誤】網傳圖卡「同一個美國政府官員在蔡英文面前翹二郎腿」?
2022-11-09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1/9版】 網傳圖卡有兩張,「蔡英文會面」圖卡,經比對為蔡英文2020年在總統府接見加拿大駐台代表芮喬丹畫面;「王毅會面」圖卡,經比對為中國官媒《新華社》拍攝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見美國駐中國大使勃恩斯照片。兩名外交官為不同人、不同國籍。 網傳圖卡將不同國籍的兩位外交官,錯誤指稱為同一人,因此,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查核報告僅就網傳圖片中的人物進行查證,傳言對姿勢之見解,為個人意見,並不在報告查證範圍內。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政治與政策
【錯誤】網傳「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員工、眷屬赴美、設廠等等一切都是我國政府出錢」?
2022-11-08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1/8版】 一、傳言內容所指事件為台積電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立晶圓廠一事。 二、台積電表示,傳聞並非事實,台積公司亞利桑那州晶圓廠設廠費用包含員工赴任等均由台積公司支出。 三、資深產業研究員協助檢視台積電個體財務報表內容,依財報內容顯示資訊,應可排除網傳內容「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一切都是台灣政府出錢」說法。 四、半導體專家與經濟學者均表示,亞利桑那州設廠是民間企業商業考量,台積電當時決定是應美國政府要求,因此美國會提供相關補助,與台灣政府無關。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政治與政策
【錯誤】網傳「這個政黨還能支持嗎?花三千萬元邀請世界各國同性戀者到台北遊行,殘害我們的下一代,你能接受嗎?」?
2022-11-08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1/8版】 經查,臺灣同志遊行的經費來源主要為商業贊助與群眾募資;且2022年沒有國外團體申請來台參與遊行,僅有原本就在台灣生活的團體參與,或是以個人名義參與的民眾或觀光客。 傳言稱「政府花三千萬元邀請世界各國同性戀者到台北遊行」,與事實不符,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2022/11/8】此傳言為2019年的舊謠言重新流傳,由於同志遊行為每年舉辦,因此,經過查證之後,依據2022年同志遊行之實況,另外發布此查核報告。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政治與政策
【錯誤】網傳「教育部在宣傳12歲以前完成變性手術!現在教育部可以這麼明目張膽的宣傳小男孩剪生殖器」?
2022-11-08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1/8版】 一、網傳圖卡所提到的事件,是2022年全中運及全大運首度開放跨性別運動員參賽。 教育部體育署表示,游泳項目跨性別運動員的參賽標準是依照國際游泳總會新政策而修訂,體育署僅是公布跨性別運動員的參賽規定,並無宣傳12歲前變性。 二、衛生福利部醫事司表示,除非為了醫療目的,否則醫療機構不得為未滿十八歲者進行生殖器整形的變性手術。 傳言以參賽規定推論「教育部宣傳12歲前做變性手術」,推論謬誤,因此,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政治與政策
【錯誤】網傳「海外國民回台恢復戶籍後,還必須在台住滿4個月以上,才有總統大選投票權」?
2022-11-04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1/4版】 一、經查,戶籍因兩年未返台而被遷出的國人,在台重新設立戶籍滿六個月,即有總統投票權,設立戶籍後,仍可出入境。傳言提及「設立戶籍後,須實際居住超過4個月,才能投票選總統」為錯誤訊息。 二、針對戶籍「被遷出」而尚未重設的海外國人,中選會及地方政府民政局指出,只要持有有效護照、曾在台灣居住六個月以上,符合選舉人資格,仍可申請總統大選投票。申請辦法是在總統選舉公告發布日到投票日前40日,向原戶籍地戶政事務所申請。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政治與政策
【錯誤】網傳「300多病毒趴趴走,台灣人你能忍受嗎?世界民主運動全球大會預計有來自70幾國的300多名政要專家與會,據台灣健康監測登記,來台其中有近半數人有新冠確診」?
2022-11-03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1/3版】 一、第11屆世界民主運動全球大會於10月25-27日在台北舉行。與會者表示,三天會議期間只有收過一次大會信件,通知有三人確診,並未如傳言所述「近半數人新冠確診」。 二、世界民主運動全球大會主辦單位表示,大會依指揮中心防疫規定進行,國外訪賓均遵守指揮中心的7天自主防疫規範,若是快篩陽性確診者,則改為在飯店或家裡線上參與。 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自10月13日起,入境台灣者已免除居家檢疫,改為7天自主防疫,並無傳言所稱的「台灣健康監測登記」的系統。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政治與政策
【錯誤】網傳影片稱「雷倩主委傳來一個好消息,婦聯會在107年被民進黨沒收的財產...今天早上最高法院宣判民進黨敗訴!蔡英文要把霸佔婦聯會的財產歸還給婦聯會」?
2022-11-02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1/2版】 一、婦聯會主委雷倩指出,婦聯會目前共有14個訟訴跟釋憲正在進行,而網傳影片提及的「判決勝訴」是指10月27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撤銷「內政部要求婦聯會轉型成政黨」的行政處分,跟婦聯會現正進行的其他財產訴訟並無關係。 二、檢視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月27日發布的判決書,其原始判決為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撤銷「內政部限期婦聯會轉為政黨」的行政處分,該判決內容與「婦聯會凍結財產歸還」無關。 傳言將原始判決宣稱「民進黨敗訴!蔡英文要把婦聯會的財產歸還給婦聯會」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政治與政策
【事實釐清】網傳圖卡「馬政府執政8年負債累累,蔡政府幫忙還債,年年有盈餘」?
2022-11-02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1/2版】 一、圖表數字指稱為中央政府總決算數字,但經比對審計部決算報告,計有2012、2013、2014、2020年、2021五個年度數字不精確,其餘年度數據則相符。 二、依據財政部「歲入歲出總表」,將「特別預算」所產生的舉債也納入歲出計算,原先在總決算中,2009年至2016年所形成的赤字更為擴大,而在2017年至2021年間,除了2018年及2019年還有賸餘外,其他年度都轉成赤字。 三、學者表示,總決算數字代表是當年度中央政府歲入歲出相抵狀況,出現赤字會增加政府負債,出現剩餘則會減少政府負債。但要了解政府負債,應直接檢視財政部公布的「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 四、依據「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數字,馬英九開始執政的2008年,歷年累積的負債為3兆7780億,蔡英文於2016年接續執政,歷年累積負債已增為5兆3393億,而2022年10月最新的債務數為5兆6998億,顯示政府負債逐年持續升高。 五、學者提醒,檢視政府負債數字,應同時注意政府舉債目的,以及當時推行政策的時空背景,以免流於片面解讀。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政治與政策
頁面
« 第一頁
‹ 上一頁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關閉
回到頁面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