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podcast
line
instagram
twitter
facebook
youtube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輸入關鍵字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search results.
生活
【錯誤】網傳影片「這影片以100萬美元賣給國家地理,非常珍貴」?
2023-02-06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2/6版】 社群平台1月間流傳兩段影片,內容是鳥類畫面集合與犀牛遭去角畫面,傳言稱這兩段影片以一百萬美元賣給國家地理頻道。查核中心查證結果如下: 一、網傳鳥類畫面影片是匯集英國國家廣播公司自然生態頻道、法國電視5台生態節目、Netflix紀錄片等頻道的版權影像,網傳影片影像畫質差,也有馬賽克刻意遮掩字幕痕跡,並不是來自國家地理頻道。 二、網傳犀牛遭去角影片是國外動保團體在南非祖魯那他省保護區所拍攝的影片,內容為防止犀牛遭盜獵的去角預防措施,此影片並非是國家地理頻道所有。 三、國際查核組織曾發布多則查核報告破解其他宣稱「以一百萬美元賣給國家地理頻道」的傳言影片,可見此為謠言的特定套路,假借國家地理頻道之名來吸引讀者。 網傳影片「這影片以一百萬美元賣給國家地理」,經查證影片來自其他頻道,因此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台北醫學院前校長邱文達先生的一篇短文」、「台北醫學院前校長鄭文達先生的一篇短文」?
2023-02-02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2/2版】 社群平台臉書1月間流傳一篇「人生百年」短文,有傳言版本稱是台北醫學大學前校長邱文達的文章,另一版本則稱是北醫前校長鄭文達的作品。查核中心查證結果如下: 一、北醫前校長、衛福部前部長邱文達透過北醫回覆表示,網傳文章並非他所寫。 二、經檢視北醫官網歷任校長資訊,並沒有鄭文達;以該姓名檢索北醫網頁與北醫附設醫院網站,均未出現任何結果。 三、傳言來源經查最早是2016年發布於中國社群平台微博一篇未署名的文章,後經多次轉載、引用後,在2019年即出現「邱文達」與「鄭文達」兩種傳言版本。 網傳文章為不知名網路文章,卻經冠名為北醫大前校長邱文達所筆;另一傳言版本則虛構捏造北醫前校長鄭文達,因此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此查核報告僅針對傳言之假借冠名進行查證。傳言內容為個人評論,非本報告查核範疇。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影像「看今年新疆的雪!將整棵樹變得如此藝術的美!真美!美醉了!」?
2023-01-31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1/31版】 2023年1月農曆春節期間,社群上瘋傳多張冰雪照,指稱是今年新疆下雪實景照。查核中心採訪大氣系專家、AI製圖專家,並實際生成AI圖,查詢網傳新疆下雪照的真實性。以下查證說明: 一、網傳新疆下雪照來自抖音用戶自製的影片,並自述是特效影片。 二、大氣系教授教授指出,網傳照片中樹木冰雪厚重,樹枝通常會坍塌或折斷,照片呈現並不符合力學原理;樹木多處捲曲、孿生連接處也不合理,判斷照片並非自然景象。 三、AI製圖專家也指出,AI製圖的光影處多不符合邏輯,常有破綻;檢視網傳影像,AI感明顯,多有破裂不自然處,且部分照片光影對不起來。 網傳新疆下雪照實際上是AI製圖,並非自然實景,傳言卻誤稱為新疆真實雪景。因此,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影片「啊!好可怕是保力龍做的,難怪癌症,怪病那麼多,現在的加工食品別吃。黑心商缺德」?
2023-01-30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1/30版】 社群上流傳一段蟹肉棒加工流程影片,影片中押上字幕「還在吃蟹棒嗎?」,且網路影片流傳在社群上更稱「保麗龍製成」、「塑膠食品」等,指涉影片中的白色冷凍塊為保麗龍,引起民眾瘋傳,以下查證結果說明: 一、網傳影片出自泰韓合資食品加工廠商的蟹肉棒加工流程影片,實際上,網傳影片中的白色冷凍塊是冷凍魚漿塊,不是保麗龍。 二、加工食品專家指出,此為一般蟹肉棒加工流程,主要原料為魚漿,從影片畫面可看出,白色魚漿塊是有重量的,磨碎後也是黏稠塊狀沉澱,不可能是保麗龍。 網傳影片去脈絡的僅呈現白色魚漿塊加工的畫面,並以文字誤導為保麗龍。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影片「不要再吃某牌巧克力啦」、「某品牌巧克力蟲蟲危機!全民危機意識要小心」?
2023-01-19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01/19版】 一、專家協助檢視影片指出,使用複式顯微鏡觀察物體,會需要用切片、抹片等方式,讓觀察的物體薄到能夠透光,才能看清楚,網傳影片卻把切半巧克力直接放上顯微鏡觀察,這會擋住顯微鏡由下往上打的光源,並不符合使用複式顯微鏡常理。 二、專家說,複式顯微鏡拍攝到的是2D影像,但網傳影片出現蟲的畫面卻是3D立體影像,蟲的畫面恐為移花接木的影像。至於蟲的影像為何,專家無法透過檢視影像來鑑定。 網傳影片宣稱使用複式顯微鏡觀測到巧克力有蟲,專家檢視影片,均認為使用複式顯微鏡觀測的方式不合理,也無法看到網傳影像,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 查核聲明 】本報告針對網傳影片拍攝手法進行查核。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連結「7-11分店開業促銷禮品!」?
2023-01-19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1/19版】 一、網傳連結為假抽獎的詐騙網站,並非真實抽獎活動。 二、7-ELEVEN表示,有詐騙集團利用網頁宣稱填問卷有機會獲獎,此網頁非7-ELEVEN主辦的活動,呼籲消費者勿受騙。 三、刑事警察局打詐中心指出,網傳連結抽獎活動是常見騙取個資詐騙手法,民眾若填寫個人資料,恐流入黑市、被詐騙集團買來利用。建議民眾收到不明訊息或連結時,不要在未經查證下就填寫個人資料,或轉傳他人;民眾可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諮詢,也可透過查證相關店家官網、社群平台有無舉辦類似活動。 網傳連結「7-11分店開業促銷禮品!」為假抽獎的詐騙網站,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事實釐清】網傳「三十年前的婚禮上芭樂汁不能喝...台灣芭樂每顆到黃到軟爛...芭樂不爛到長蟲,根本榨不出所以千萬別喝啊」?
2023-01-17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1/17版】 近期網路「流水席之亂」引發社群討論,臉書開始流傳一篇文章「描述30年前芭樂汁的製作過程」,查核中心特向發文者求證,並採訪相關專家、廠商如下: 一、網傳文章的來源是2013年一則臉書貼文,查核記者詢問貼文作者,作者表示,此貼文是描述1980年代的回憶故事,並非指現在的情況。 二、專家表示,台灣1980年代早期多種植「更年型品種」芭樂,確實比較容易軟熟,是早期芭樂汁的原料來源;但台灣目前約9成以上的芭樂都是「非更年型品種」如珍珠芭樂,不用放到過度軟熟也可以榨汁,且目前種植芭樂都會套袋,防蟲害、日曬。 三、食安專家表示,1980年代台灣食品認證機制尚未普及,確實有很多未登記小型食品加工廠,不排除有傳言所說情況。但目前台灣食品認證機制、規範已與當年不同,也並未發生相關食安事件。 四、農品、芭樂汁廠商指出,農民採收芭樂後,會到集貨場進行選品分類,通常無腐爛的黃熟果,或表皮有瑕疵的果實會提供給加工場;若果實腐爛、有病蟲危害者大多是做堆肥或飼料用,並不會進到加工場。 傳言來源為2013年一則臉書貼文,貼文是描述1980年代的回憶,並非現今狀況;專家表示,傳言描述內容與目前台灣的芭樂種植加工技術不符。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生活
【事實釐清】網傳假鈔序號圖卡「年越來越近了,作生意的商家也開始的忙起來,有心的人也趁此機會拿僞鈔要來賺一筆...」?
2023-01-17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1/17版】 彰化縣警察局2023年1月破獲違法使用千元玩具鈔案件,而社群平台、通訊軟體在1月間也流傳假鈔序號一覽表,要民眾以序號辨認假鈔。查核中心採訪彰化縣警察局偵四隊、中央銀行印製廠,提供正確辨認假鈔方式: 一、警方表示,近期確實有破獲有一群人違法使用網路上買的「千元玩具鈔票」,以換取真鈔,提醒民眾近期應多留意紙鈔辨認。 二、至於能不能用序號辨認真假,警方、央行均表示,玩具鈔可能是翻印真鈔,假鈔也會自行亂編序號,序號也會一直變。因此,不建議民眾只看序號辨認真假。 正確辨認紙鈔真偽,民眾應掌握「看一看」、「摸一摸」、「轉一轉」口訣,如檢視紙鈔空白處,是否浮出阿拉伯數字、摸紙鈔上字樣是否凸起、轉動紙鈔,檢視條狀箔膜的光影變化。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生活
【錯誤】網傳影片「五胞胎兄弟娶五胞胎姐妹,全球獨一無二」?
2023-01-12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1/12版】 網傳影片為一對抖音創作者夫妻所拍攝,透過後製的手法讓影片同時出現五組男女的互動,並非傳言所稱「五胞胎兄弟娶五胞胎姐妹」。 傳言為後製影片,並非真實的五胞胎畫面,因此,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事實釐清】網傳「這是中國繳稅最大省廣東省會廣州的廣州塔跨年煙火AR實境3D秀」?
2023-01-10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1/10版】 一、網傳影片是中國業者發布的線上跨年影片;廣州塔在2023年跨年夜並沒有實體的燈光秀或煙火秀。 二、專家分析,網傳影片為利用特效技術來製成的煙火特效影片,不是即時互動性的擴增實境(AR)特效影片,也不是使用AR技術後製的影片。 即時互動的AR影片,是結合實境,添加數位虛擬物件,讓觀眾在載具上觀看,甚至能產生互動,比如寶可夢遊戲、通訊平台濾鏡特效等,都是運用AR例子。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生活
頁面
« 第一頁
‹ 上一頁
…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關閉
回到頁面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