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podcast
line
instagram
twitter
facebook
youtube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輸入關鍵字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search results.
生活
【事實釐清】網傳影片「明明是詐騙卻是法院真的支付命令,會讓你負債甚至破產,一定要看,要知道怎麼處理」?
2023-05-02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5/2版】 一、專家指出,支付命令確實可能淪為詐騙手法,詐騙集團是利用假借據向法院聲請支付命令,若收到的民眾置之不理,未能在20天內聲明異議,詐騙集團可藉此向法院聲請查封財產。 在2015年修法之後,民眾可以提出「確認債務不存在」訴訟,來阻擋法院強制執行財產,詐騙集團較不易得手。但可能仍有民眾因詐騙金額不高,不願興訟而認賠,因此,此詐騙手法尚未完全杜絕。 二、專家建議,民眾收到「支付命令」如有疑問,應在20天內向法院提出異議。若財產遭法院強制執行,仍可向法院提起「確認債權不存在」訴訟,做為補救措施。 三、律師表示,網傳影片描述假房客利用支付命令詐騙房屋案例,為網路流傳已久的故事,在現實中發生難度極高,目前尚無司法實例。影片中建議房東應定時檢查信件,避免被支付命令詐騙,則是正確作法。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生活
【詐騙】簡訊通知「您有一筆交通罰款逾期未到案,請於112/04/27前繳納,査詢及繳費請點此 t.ly/mvdis.gov.tw」?
2023-04-28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5/16版】 近期許多民眾收到簡訊通知有一筆交通罰款逾期未繳,要求民眾點按網址、限期繳納。經查證,此為詐騙訊息。查證結果如下: 一、專家表示,網傳簡訊網址刻意以「.gov.tw」偽裝成政府單位網站,實測點入後就會跳轉到一個沒有「.gov.tw」的網址。 二、民眾可到監理所官網查詢和繳納罰單,但正常官方網站會需要身份驗證才能確認是否有罰單及罰單內容;但簡訊所附網址則是一點入就直接顯示罰單並要求民眾提供信用卡資料,與正常的監理所繳罰單程序不同。 三、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的交通裁決處均指出,並無提供寄送簡訊催繳過期罰單的服務。 民眾若罰單欠款逾期無法結案,會依據法令製發裁決書,郵寄通知民眾到案處理。 監理服務APP有提供罰單到期推播提醒功能,但必須預先登錄申請通知服務的人才會接到通知,沒有登錄者不會收到簡訊。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影片「台灣詐騙集團在新加坡被捕」?
2023-04-28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4/28版】 通訊軟體近期流傳一段影片稱「台灣詐騙集團在新加坡被捕」。 查核中心透過查證與比對,確認此影片的原始事件是2020年4月發生於台北市的拘禁凌虐案件,網傳影片中的男子疑似遭到黑幫設局「黑吃黑」。 影片挪用不相關的畫面宣稱為「台灣詐騙集團在新加坡被捕」,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部分錯誤】網傳影片「常吃麵包的人看這裡,麵包可能有BPO、ADA,多食易致癌」?
2023-04-24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4/24版】 傳言搭配一則2016年的新聞影片,宣稱「常吃麵包的人要注意」,提出有麵包常有兩種添加物,多吃會致癌。經查證如下: 一、新聞影片的原始事件,是美國特定連鎖品牌麵包被發現含有兩種添加物,台灣媒體以此議題延伸報導,並非台灣的食安事件。 二、依據法規,過氧化苯甲醯(BPO)與偶氮二甲醯胺(ADA)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專家指出,台製麵粉現在多已不使用BPO和ADA。 三、專家指出,過氧化苯甲醯(BPO)增加麵粉白度效果,目前沒有足夠科學證據支持BPO對人體的危害、對小孩造成過動等。 偶氮二甲醯胺(ADA)在麵粉有增筋作用,目前沒有對於ADA對人體致癌風險的科學證據,世界衛生組織將ADA列為第三類致癌物,即為致癌證據不充分或有限。 四、專家指出,各國對於添加物的標準是評估當地文化與飲食習慣,歐盟跟中國禁止過氧化苯甲醯(BPO)使用,偶氮二甲醯胺(ADA)則是歐盟、新加坡、澳洲等禁止。除了台灣,美國、加拿大、韓國等都可合法使用BPO與ADA。 網傳搭配一則多年前新聞報導,該新聞事件是國外速食業者的麵包驗出BPO與ADA,並非台灣新聞事件。 過氧化苯甲醯與偶氮二甲醯胺目前在台灣為合法食品添加物,根據科學證據、適量、正常使用下的風險可控,且目前已有其他添加物可取代,在台灣麵粉製程已非必要或主流添加物。 傳言提及過氧化苯甲醯與偶氮二甲醯胺的健康風險,但過度誇大攝取麵包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事實查核報告
部分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影片是席琳·狄翁(Céline Dion)參加她兒子的婚禮,因為她罕見的僵硬人綜合症已無法自己站立,看到的畫面讓人感傷」?
2023-04-17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4/17版】 知名女歌手席琳·狄翁(Céline Dion)在2022年底公布其罹患僵硬人症候群,近期網路上流傳影片宣稱是無法站立的席琳·狄翁參加其兒子婚禮,部分媒體把這段影片誤稱當作席琳·狄翁的近況報導,經過查證: 網傳影片是另一名罹患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的美國女子,影片是她於2022年4月出席兒子婚禮。 傳言挪用他人影片誤稱為席琳·狄翁,因此,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本報告僅查核影片是否為席琳‧狄翁,席琳·狄翁的最新消息與健康近況不在本篇報告查核範圍。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事實釐清】網傳圖卡「把雞蛋放進水裡就可以辨別新鮮度」?
2023-04-14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4/14版】 通訊軟體及社群平台近期流傳辨別雞蛋新鮮度的圖卡,經查證,整理如下: 一、專家表示,用清水來鑑別,僅限於區分「新鮮」和「極度不新鮮、已腐敗」雞蛋。 專家建議,民眾可以使用鹽水「比重法」,先泡出濃度10%(例如900cc的水加上100克的食鹽)食鹽水,再放入雞蛋,新鮮雞蛋會下沉,較不新鮮會載浮載沉,更不新鮮則會浮起。 不過,由於雞蛋保存條件不同,無法直接以雞蛋漂浮位置來推測雞蛋保存時間。 二、專家說,民眾還可透過光照法檢查雞蛋氣室大小、搖晃雞蛋感受蛋白濃稠度、觀察蛋黃蛋白狀態等方式,來辨別雞蛋的新鮮度。 三、養雞協會建議,散裝蛋的原始包裝會有雞蛋溯源標籤,民眾可以透過溯源標籤,查詢到雞蛋的生產畜牧場與保鮮日期,若消費者在購買散裝蛋時若有保存期限的疑慮,可以直接向商家詢問相關資訊。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生活
【錯誤】網傳報導「開車到南投要注意,行李箱擋車千萬別拿,碎古董要你賠」?
2023-04-11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4/11版】 一、查核中心2023年4月11日向南投縣政府警察局求證,南投縣警方表示,截至目前為止,警方不曾聽過這類利用行李箱詐騙的事件,110也從未接獲相關報案。 二、此傳言是2015年舊謠言。起因是在2015年南投清境當地商場公告有「不肖業者用行李箱碰瓷」,引發多家媒體報導,南投警方當時調查,警方未曾接獲相關報案,且店家指稱訊息來自網路傳言,研判為網路謠言,店家亦撤公告。 南投清境店家的公告擷圖與當時的新聞報導均不時會被民眾重新流傳,南投警方曾於2015年、2019年均有闢謠。 因此,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日本夫妻發明美腿蘿蔔」?
2023-04-11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4/11版】 通訊軟體和社群平台從3月中旬起熱傳傳言搭配照片,收到許多讀者詢問,經過查證如下: 一、網傳圖片並非真正的白蘿蔔,而是日本藝術家末次健二的創作,葉片部分使用的是真正的蘿蔔葉。這名藝術家的專長是超現實主義雕塑及特效化妝。 二、農業專家表示,蘿蔔有可能會長出畸形根、分岔根,看起來像是長出兩條腿,但並非網傳圖片這麼逼真的造型。 傳言是把藝術創作的照片,誤傳為真實畫面,因此,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文章「有人在眷村社區外圍煮臭掉的雞蛋...清潔隊已經全面拒收臭掉的蛋...寧願被區公所責罰,也要抵制...眷村社區管委會,和區公所,在協調會上劍拔弩張」?
2023-04-10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4/10版】 近期兩篇網路文章引發高分享數,網路貼文指涉特定族群囤蛋到臭掉,也提到「清潔隊已全面拒收囤積到臭掉的蛋,揚言寧願被區公所責罰也要抵制」,經過查證: 一、網傳文章所搭配的照片,為2018年食安報導的新聞照片,與近期台灣雞蛋供需議題無關。 二、網傳文章有多處不合理,例如宣稱清潔隊稱「寧願被區公所責罰」,實際上清潔隊並不屬區公所管轄 三、傳言提及位於新北市,查核中心採訪新北市環保局表示,目前並沒有接獲清潔隊反映民眾大量丟臭蛋;中和、五股、板橋區公所均表示,清潔隊不屬於區公所業務,也沒有聽說「民眾丟大量臭蛋」的事。 傳言照片挪用其它新聞事件的雞蛋照片,且說法有多處與事實不符,因此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驚死人,腰果也造假!真是食不安~」?
2023-04-06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4/6版】 網傳影片稱「腰果也造假」,從3月底到4月初在通訊軟體上熱傳,查核中心查證如下: 一、網傳影片是印度傳統零食「Kaju」餅乾的生產過程,這是一種腰果形狀的油炸餅乾。網傳影片卻誤稱為「假腰果」產製過程。 二、印度查核組織以及在台印度食品專賣店指出,「Kaju」是印度語的腰果稱呼,不過Kaju餅乾並非是腰果製成,而是由麵糰加入辛香料揉製,取腰果形狀小麵糰再油炸而成,多為鹹味,用來搭配茶飲。 傳言影片是印度傳統零食「Kaju」餅乾的生產過程,傳言卻誤稱為「假腰果製造過程」,因此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頁面
« 第一頁
‹ 上一頁
…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關閉
回到頁面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