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2/24版】 一、豬隻專家與獸醫指出,豬隻會打疫苗於頸部,而梅花肉是豬的肩頸部肌肉,若梅花肉有肉瘤,不排除是疫苗導致的不良反應導致的組織突起或是膿包,正確名稱應為肉芽腫,並不是腫瘤。 二、報導引述貼文者,採訪貼文者指出,他是8年前在豬肉攤工作,提出個人經驗和觀察。 專家指出,過去豬接種含油脂佐劑的疫苗,比如口蹄疫疫苗,易引起肉芽腫的不良反應,不過,台灣從2018年7月1日停止施打口蹄疫疫苗,豬隻因打疫苗產生肉芽腫的可能較低,且針頭不潔引發的肉瘤隨著時間也會慢慢代謝,不排除少數會在屠宰時仍有肉瘤。 專家指出,在屠宰場會有屠檢獸醫師檢查,若發現肉瘤部位會被切除,或者整個屠體移除,不致流入市面;肉品協會也強調,豬肉肉品廠商會有一定檢驗標準,淘汰不正常的肉品。民眾不需要恐慌就不吃梅花肉。 三、若民眾購買發現豬肉品含有肉瘤,專家建議,在不確定食安風險狀況下,建議不要食用,且聯繫廠商退貨,也建議民眾維持良好烹飪習慣,將豬肉煮熟再食用。 經過查證,專家均指出「有肉瘤的豬肉品」會被汰除或切除,沒有肉瘤的部分仍可食用,而非傳言所稱「梅花肉部位都要少吃」。 豬隻並不是打疫苗就會有肉芽腫,僅在特定條件有此風險,透過食安檢驗機制,民眾購買確認,均可避免吃到含有肉瘤的豬肉。網傳訊息卻過度推論為「梅花肉部分要少吃」,因此,為錯誤訊息。

頁面

訂閱 RSS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