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podcast
line
instagram
twitter
facebook
youtube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輸入關鍵字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search results.
生活
【錯誤】網傳影片「變軟發黑的香蕉裡面有蟲 拜託不要再吃了」?
2023-04-06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4/6版】 通訊軟體從3月中旬起,熱傳一段影片稱觀察「香蕉發黑變軟裡面就是長蟲」,經查核結果如下: 一、專家協助檢視網傳影片指出,影片使用顯微鏡觀察香蕉果肉出現諸多不合理處,包括果肉取樣時過厚,恐無法清楚觀測;樣本明明未染色,顯微鏡下的畫面卻呈現紅色;沒有看到植物的細胞壁組織,影片可能是拿非植物類的樣本剪接而成等。 二、專家表示,香蕉發黑變軟屬於正常現象,尤其經過碰撞更容易發黑變軟,去除果肉發黑部分仍可食用;若果皮出現小洞或裂縫後,才會長蟲,並不是網傳所稱「香蕉發黑變軟就會生蟲」。 三、專家建議,包括香蕉等所有的水果都一樣,只要保護、保存不當,就有可能會長蟲,民眾在選購水果時,可檢查果皮是否包覆完整。 網傳影片有諸多破綻,畫面為剪接拼貼,並不是觀測香蕉的實際畫面,因此,傳言影片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汽車爆炸影片「電動車充電爆炸,充電動車要閃遠點」?
2023-03-31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31版】 社群軟體近期流傳一段汽車爆炸影片,且指出是電動車充電爆炸,查核中心查核影片來源,還原事件脈絡,以及採訪相關專家查證如下: 一、網傳影片實際上是2023年2月25日發生在烏茲別克「撒馬爾罕」一家CNG(壓縮天然氣)加氣站,一台瓦斯車在「加氣」時的氣體爆炸,導致車內的氣瓶飛出,砸傷該加氣站的工作人員。影片並非是電動車充電。 二、交通安全專家指出,瓦斯車在加裝「壓縮天然氣」到氣瓶內時,若氣體外洩,且氣體濃度累積過高時,就有可能發生爆炸,但這與電動車爆炸情況不同。若是電動車鋰電池起火爆炸,會是火焰劇烈燃燒噴發,且容易復燃。 傳言指稱影片為「電動車充電」並不正確,因此,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照片稱「這是禽流感的蛋,煎蛋看不出來,水煮就看得到」?
2023-03-30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30版】 傳言搭配一張照片宣稱,是水煮後蛋變黑,可知是禽流感的蛋,查核中心查證如下: 一、專家表示,得到禽流感的雞隻因為發燒會減少採食,通常不會生蛋,或可能生出畸型蛋。更重要的是,禽流感有通報機制,病雞所生的雞蛋不會流入市面。 二、專家表示,要辨別蛋裡是否有禽流感病毒,必須透過生化檢測、病毒培養等方式,無法從蛋外觀判斷,也跟採用的烹煮方式也沒有關係。 綜合以上,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事實釐清】網傳「最近可能有大盤中盤囤積過期雞蛋釋出,暫時不吃雞蛋免得買到壞蛋」?
2023-03-30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4/14版】 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從3月27日起流傳,「大盤中盤近期將釋出過期壞蛋」等傳言,傳言甚至呼籲民眾近期不要買散裝蛋、不要去小攤吃蛋等,甚至發起拒吃臭蛋等說法。蛋商及業者受訪時指出,「盤商囤蛋」說法並不符合業界實務,也會徒增冷藏成本。查核中心也請專家說明分辨雞蛋新鮮度的方法,提供讀者參考。 一、蛋商與業者表示,近期缺蛋嚴重,盤商根本收購不到雞蛋,難以囤蛋;對盤商來說,早從農曆年前蛋價已變高,手上有蛋,多為儘快出售,囤蛋會有冷藏成本、雞蛋水分蒸發變輕或保存風險,「中大盤商要囤蛋到過期求變現」的說法並不合理,也不符合近期市場情況。 二、傳言提及「未標示的散裝蛋恐買到壞蛋」,養雞協會建議,一般在常溫下雞蛋可以保存20天,散裝蛋的原始包裝會有雞蛋溯源標籤,可查詢到雞蛋的生產畜牧場與保鮮日期,若消費者在購買散裝蛋時若有保存期限的疑慮,可以直接向商家詢問相關資訊。 三、雞蛋在常溫之下的保鮮期受到氣溫影響很大,天氣越熱,雞蛋保鮮期就越短。民眾可透過光照法檢查雞蛋氣室大小、搖晃雞蛋感受蛋白濃稠度、浸水法、觀察蛋黃蛋白狀態等方式,來辨別雞蛋的新鮮度。 【查核聲明2023/3/30】此傳言說法提到「大中盤商要釋出過期蛋」,傳言並未提出可信證據,部分版本搭配個別攤商賣蛋照片、網路求售蛋品貼文,但這些個別銷售行為,並不能直接推斷為「大中盤近期要釋出過期蛋」。本報告採訪業界說明市況,以此傳言其他思考點,另也提供專家對蛋品新鮮度的辨認,供讀者作為參考。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生活
【事實釐清】媒體報導「體內二苯酮超標,因此醫師建議她少噴香水、不要用沐浴乳」?
2023-03-29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29版】 多家媒體報導引述一位醫師的臉書貼文,指一名女性檢查發現體內二苯酮超標,因此醫師建議她少噴香水、不要用沐浴乳。針對二苯酮超標與香水、沐浴乳的關係,查證如下: 一、專家指出,目前研究顯示,二苯(甲)酮(Benzophenone)可能會對人體產生某些不良影響,但這些研究結果尚未達成共識。目前歐盟、美國與台灣都沒有禁止使用二苯(甲)酮,但有濃度的限制與規範。 二、專家指出,使用沐浴乳與二苯酮超標的因果關係並未被確立,二苯酮在沐浴乳中的使用濃度通常比較低,香水、香精的使用濃度則較高,使用合規產品且正常使用,對人體不會產生危害,民眾若有疑慮可選擇低濃度或其它替代產品。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生活
【事實釐清】網傳影片「當蒼蠅飛坐在我們的食物上,蒼蠅它到底做了什麼? 為什麼要覆蓋我們的食物。 看過影片就知道」?
2023-03-27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27版】 社群媒體近期流傳一段蒼蠅產幼蟲的影片,引起民眾流傳以及好奇,查核中心採訪專家,檢視影片中的蒼蠅行為,查證說明如下: 一、網傳影片的蒼蠅屬於麻蠅科(又成為肉蠅),麻蠅屬於卵胎生,卵會先在雌蟲體內孵化成幼蟲,再直接產下幼蟲(蛆)。 二、專家指出,肉蠅喜歡在腐魚、腐肉、動物排泄物、腐爛的食物上產下幼蟲,幼蟲可直接以腐肉為食物養份,並在上面成蛹。 若是一般食物,像是肉類也可能吸引肉蠅產下幼蟲,其他新鮮食物比較不會。 三、專家提醒,蒼蠅產下蟲、卵會有相應的食品衛生問題;此外,更要留意蒼蠅身上攜帶的病原體傳染病問題。因此,會建議民眾食物若放在室外,仍需要蓋防罩或保鮮膜。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生活
【事實釐清】網傳「如果遇到車禍蟑螂從旁邊撞來,他又很客氣說沒怎樣,您千萬不可以聽他的,一定要馬上報警,不然倒楣告我們肇事逃逸,對方又說他有受傷,這樣要吊扣駕照,而且保險公司不賠」?
2023-03-25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25版】 一、針對車禍事件,警方在有民眾在車禍事件後,受理事後報案時,會通知雙方到案說明,並調閱監視器畫面、檢視診斷證明或就醫紀錄等相關事證,並不會直接當成肇事逃逸處理。 二、警方表示,發生交通事故應立即停留現場、下車查看,並妥善處理或報警處理。 警方說明,如果交通事故有人受傷,依法不可自行和解,一定要向警方報案;如果當場無人受傷且雙方同意自行和解,可不通知警察機關,但仍建議透過錄音、錄影或文字方式定下契約,詳述人事時地物,以及雙方約定和解的條件為何,作為自保證據。
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釐清
生活
【錯誤】網傳影片「台北中山區某理容店前發生槍擊事件」?
2023-03-24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24版】 通訊軟體大量流傳一段男子持槍當街槍殺計程車司機的畫面,引發民眾擔憂,查核中心查證說明如下: 網傳槍擊影片實為2017年於台北中山區林森北路拍攝國片的畫面,不是槍擊事件。 傳言把電影拍攝畫面誤指為真實槍擊事件,因此,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影片「為何高速公路車速上限時速100公里,因所有車子在100 公里時速以下時,原則上均能保護著車內人安全,但 140 公里以上就危險了」?
2023-03-24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24版】 近期社群平台流傳一段影片,影片內容是「不同時速下客車撞擊所造成的不同危害程度」,並推論「所有車子在100公里時速以下均能保護車內人安全」,查證如下: 一、網傳影片是汽車模擬遊戲畫面,模擬出不同時速下的撞擊損害程度,並非真實影像。專家也指出,模擬遊戲畫面不能直接推論到真實道路情況。 二、道路交通安全專家指出,「傳言說限速100公里以下均安全,140以上就危險」是忽略真實道路狀況。原則上時速愈高撞擊傷害愈大,但是行車安全除了跟時速有關,也跟其他情境有關,像車子性能、撞擊點,安全駕駛等,不可一概而論,也不是100公里時速以下就一定安全。 三、交通部指出,台灣國道不同路段限速不同,大概是時速100公里左右,但限速的規劃不僅是以傷害風險來評估,而是以不同地形下的道路幾何條件、半徑、縱坡等,進而規劃不同的限速。 傳言影片是模擬遊戲畫面,非真實狀況,且傳言內容有謬誤,因此,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錯誤】網傳「影片是寶塔花或瑪哈默魯,西藏特有的吉祥花。 喜馬拉雅山上的寶塔花每400年盛開一次」?
2023-03-22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22版】 一、網傳影片中是多年生的植物狐尾百合,原生於中亞的而非西藏,也不是400年開花一次。 二、傳言是舊謠言,過去曾流傳多種照片版本,均將不同植物指稱為「喜馬拉雅山的寶塔花、瑪哈默魯」。傳言過去的其它版本可參考 編號274查核報告 。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
生活
頁面
« 第一頁
‹ 上一頁
…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課程預告
Podcast
學習資源
查核工具
防詐案例
合作夥伴
登入
關閉
回到頁面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