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資源

資訊戰開打》台灣的現實挑戰

不容忽視的,處在這個資訊時代,我們正置身一場看不見的戰爭中,而台灣就處於這場戰爭的前線。我們必須更加警覺,因為這是關乎我們國家和社會安全的挑戰。 資訊戰無處不在,假資訊和假新聞如陰霾籠罩我們,使真實與虛假難以分辨。這不僅是國際鬥爭的一部分,它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都被捲入這場戰鬥,大家都是戰場上的一員。 烏克蘭的經驗提供了重要的教訓。我們應該建立更強大的事實查核機構,以快速辨識和打擊虛假資訊。提高媒體素養也至關重要,才能讓我們能夠識別真實和虛假之間的差異。 同時我們要關注個人資訊的安全。在數位時代,個人資訊變得容易竊取和濫用。保護我們的帳戶和隱私,成為不可或缺的技能,...

資訊戰開打》俄烏戰爭裡的假訊息

假訊息一直以來都在全球政治和社會事件中扮演著一定角色。不管俄烏戰爭或是台灣,假訊息不僅扭曲了事實,還混淆了民眾的看法,甚至誤導政策制定者。 從民主實驗室理事長沈伯洋的分享中,我們可以知道假訊息已經對許多事件產生了實質影響。俄羅斯通常利用假訊息來混淆視聽,干擾國際社會的判斷。他們散佈關於戰爭的虛假訊息,或者在社交媒體上大量宣傳錯誤的訊息,形塑對戰爭的論述。這不僅讓國際社會難以取得關於戰爭狀況的準確訊息,還可能激化局勢,影響政治決策。 假訊息對台灣的影響同樣嚴重。中共對台灣長期施加政治和軍事壓力,並使用假訊息來影響台灣內、外(國際)形象。中共經常在台灣周邊地區散佈假訊息,...

燃燒不墜的公民記者魂:陳昆龍

陳昆龍在網路公民新聞社群中已十分活躍,2010年因苗栗大埔事件〈當怪手開進稻田中〉這則新聞報導,成為引起社會關注及主流媒體騷動的公民記者,大家此後開始稱他為「大暴龍」。 這是關於大暴龍如何在社區大學推動「鄉民教鄉民」的故事。

台灣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宋承恩:《台灣媒體中的國際新聞識讀》

本集邀請了台灣制憲基金會的宋承恩副執行長,向觀眾分享台灣媒體中的國際新聞識讀。 宋執行長首先以近期發生的兩則國內新聞─蛋荒與全動法作為開場,說明謠言的管制機制,並進一步解釋謠言的四種演化路徑。接著則透過「美國智庫兵推」、「台積電製程轉移」、「路透社針對俄烏戰爭帶給中國的訊息」以及「葛來儀針對九二共識發言」四則國際新聞中,媒體產生的偏誤與謠言進行範例說明。最後,宋執行長則藉由分享媒體特性,以提醒閱聽人在面對國際新聞時,應當思考的幾個問題。    

華江高中公民科老師林思伶:《真相快篩 與高中生一起事實查核》

本集邀請華江高中公民科老師林思伶,來與觀眾分享如何在高中課堂上,帶領學生進行媒體識讀與事實查核課程。 思伶老師首先向觀眾介紹,她如何透過各種搜尋工具教學,與議題課程相輔相成,規劃出一整學年度的媒體識讀系列課程。接著再以俄烏戰爭作為範例,展示學生在課堂上所練習的學習單,除了讓學生練習查核工具,更讓他們對於議題解讀,建立了更深入、廣泛的思考方式。與此同時,也讓學生理解事實查核的倫理心法,並提醒學生應當保護個資。 最後,思伶老師也提供了學生們的正向反饋,以及她在教學規劃與實行上的反思,提供給正在規劃事實查核課程的教師,相當豐富且實用的建議。  

國防大學新聞學系教授傅文成:《如何解讀戰爭新聞?》

本集邀請國防大學新聞學系傅文成教授,與觀眾分享如何正確地解讀戰爭新聞。 傅教授首先藉由烏俄戰爭與台灣戰爭新聞的認知操作作為範例,說明當代媒體對於戰爭已經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甚至造成民眾對於國軍的信任危機。接著則是透過「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簡稱全動法)」以及「PPT上的軍機艦擾台」等兩個實際案例,說明認知操作的手法與其形成的產業鏈。最後則是提供了軍民如何協力抵抗假訊息的心法以及原則,以保衛國家與自身不受外來謠言傷害。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執行長陳璽尹:《為科學與媒體發聲!》

本集邀請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執行長陳璽尹博士,來為我們介紹SMC的主要工作任務與願景。 璽尹首先以實例說明台灣的大眾科學新聞過往的產製過程與缺點,並提出國際上正式的科學新聞標準作為範本,期待能透過與台灣科學家、科學期刊與記者共同編織專業的科學新聞網絡。除此之外,SMC亦定期與國內外各單位持續保持交流,確保能得到第一手的正確資訊。 SMC的工作內容包含「連結科學家與記者」、「頻繁發布科學資訊」、「召開記者會」,以及「受查核單位委託」等,璽尹更以2022年阿茲海默症藥物新聞作為實例說明。    

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黃俊儒:《科學新聞解剖室與媒體素養教育》

本集邀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黃俊儒,為我們分享科學新聞如何融入到大學內媒體素養教材中。俊儒老師同時也是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的理事長,以及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董事。 俊儒老師首先分享了台灣的假新聞中,有許多與科學議題相關的爭議與討論,以包裝精美的糖果用來比喻一則科學新聞。接著俊儒老師介紹「科學新聞解剖室」的任務,與十種科學假新聞類型,並將破解方式用「十把解剖刀」做為比喻、介紹給觀眾。最後,俊儒老師也分享了「科學新聞解剖室」所出版的讀物、相關通識課程以及如何運用在高中國文教科書中。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看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如何創造好媒體?》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滕西華:《如何創造好媒體?》 本集邀請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滕西華,分享媒觀成立的宗旨以及長期耕耘的工作內容。 媒觀工作主要分成媒體監督、政策倡議與媒體素養,具體項目則包含:發佈定期和與時事配合的媒體觀察報告、製作媒體素養教育推廣教材與舉辦營隊、辦理台灣兒少優質節目評選,並從媒觀觀點出發、製作原創內容專題與Podcast節目。    

頁面